1、《天凈沙·秋思》——元代馬致遠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譯文:夕陽漸漸地失去了光澤,從西邊落下。淒寒的夜色裏,只有孤獨的旅人漂泊在遙遠的地方。
2、《登鸛雀樓》——唐代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譯文:夕陽依傍著西山慢慢地沈沒,滔滔黃河朝著東海洶湧奔流。
3、《登新平樓》——唐代李白
天長落日遠,水凈寒波流。
譯文:天空遼闊,夕陽在遠方落下,寒波微瀾,河水在靜靜流淌。
4、《偶書》——唐代劉叉
日出扶桑壹丈高,人間萬事細如毛。
譯文:每天太陽從東方升起的時候,人世間紛繁復雜多如牛毛的事便開始壹件件發生。
5、《苦雨》——唐代元稹
東西升日月,晝夜如轉珠。
譯文:太陽和月亮東升西落,晝夜似轉珠壹樣周而復始。
6、《醉翁亭記》——宋代歐陽修
若夫日出而林霏開,雲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
譯文:至於太陽的升起,山林裏的霧氣散了,煙雲聚攏來,山谷就顯得昏暗了,朝則自暗而明,暮則自明而暗,這就是山中的朝暮。
2.描寫日出的詩句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白居易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 劉禹錫
日出扶桑壹丈高,人間萬事細如毛 李白
秦川朝望迥,日出正東峰 李欣
白日地中出,黃河天外來 趙匡胤
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
王灣,《次北固山下》: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白日壹照,浮雲自開(蘇軾《賀端明啟》)
不知東方之既白(蘇軾《前赤壁賦》)
東西升日月,晝夜如轉珠(元稹《苦雨》)
旭日銜青嶂,晴雲洗綠潭(釋寒山《詩》)
白日地中出,黃河天外來(張賓《登單於臺》)
日出而林霏開,雲歸而巖穴暝(歐陽修《醉翁亭記》)
我有送魂招不得,雄雞壹聲天下白(李賀《致酒行》)
3.關於日出的詩句有哪些,至少五句白日壹照,浮雲自開(蘇軾《賀端明啟》)
不知東方之既白(蘇軾《前赤壁賦》)
東西升日月,晝夜如轉珠(元稹《苦雨》)
旭日銜青嶂,晴雲洗綠潭(釋寒山《詩》)
白日地中出,黃河天外來(張賓《登單於臺》)
日出而林霏開,雲歸而巖穴暝(歐陽修《醉翁亭記》)
我有送魂招不得,雄雞壹聲天下白(李賀《致酒行》)
太陽初出光赫赫,千山萬山如火發。壹輪傾刻上天衢,逐退群星與殘月(趙匡胤《詠初日》)
4.關於日出和日落的詩句日出: 日出扶桑壹丈高,人間萬事細如毛。
--劉叉《偶書》 太陽初出光赫赫,千山萬山如火發。--趙匡胤《詠初日》 白日地中出,黃河天外來。
--張檳《登單於臺》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白居易《憶江南》 白日壹照,浮雲自開。
--蘇軾《賀端明啟》 日出而林霏開,雲歸而巖穴暝。--歐陽修《醉翁亭記》 日落: 天長落日遠,水凈寒波流。
--李白《登新平樓》 壹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白居易《暮江吟》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李商隱《樂遊原》 落日在簾鉤,溪邊春事幽。--杜甫《落日》 天連秋水碧,霞借夕陽紅。
--趙翼《太湖暮歸》 兩竿落日溪橋上,半縷輕煙柳影中。--杜牧《齊安郡中偶題》。
5.描寫日落日出的詩句1、白日地中出,黃河天外來。
出自唐代張蠙的《登單於臺》
邊兵春盡回,獨上單於臺。白日地中出,黃河天外來。
沙翻痕似浪,風急響疑雷。欲向陰關度,陰關曉不開。
釋義:
春日裏無戰事士兵都已返回,我獨自壹個人登上了單於臺。白熾的太陽從大地內部升起,奔騰的黃河從遠天之外湧來。黃沙翻滾紋痕好似大海波浪,狂風呼嘯響聲疑是平地生雷。很想跨越陰山關隘看個究竟,陰山關隘雖已天亮門戶不開。
2、鳥飛千白點,日沒半紅輪。
出自唐代白居易的《彭蠡湖晚歸》
彭蠡湖天晚,桃花水氣春。鳥飛千白點,日沒半紅輪。
何必為遷客,無勞是病身。但來臨此望,少有不愁人。
釋義:
彭蠡湖的天色已晚,水邊的桃花都透出春意。鳥兒漸漸飛遠,變成很多的白色的點,紅色的落日正好落到剩壹半。為什麽要做遷徙的客人呢,沒有多少勞作,卻落得壹聲病。如果來到這兒眺望,很少有不憂傷愁楚的人。
3、樓頭客子杪秋後,日落君山元氣中。
出自宋代陳與義的《登嶽陽樓二首》
其壹:
洞庭之東江水西,簾旌不動夕陽遲。登臨吳蜀橫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時。
萬裏來遊還望遠,三年多難更憑危。白頭吊古風霜裏,老木滄波無限悲。
其二:
天入平湖晴不風,夕帆和雁正浮空。樓頭客子杪秋後,日落君山元氣中。
北望可堪回白首,南遊聊得看丹楓。翰林物色分留少,詩到巴陵還未工。
釋義:
其壹
巍巍嶽陽樓矗立在洞庭湖以東長江以西,落日緩緩下沈,無風卷起,樓閣上的招牌壹動不動。登臨的地方是當年吳國和蜀國的分界之處,徘徊在湖光山色中壹直到暮色。跋涉萬裏來此還要登高望遠,三年輾轉歷盡危難還要獨登危樓。登樓憑吊古人,我自己已是兩鬢如霜,看著遠山的古樹、青蒼中,隱含無限的傷悲。
其二:
晴空萬裏,湖面風平浪靜,天空倒映在平湖中,行駛的帆船和大雁好似都漂浮在空中。晚秋後異鄉旅人登樓望景,落日緩緩落在君山之中。向北看只見稀疏的白色枯草,向南望則看見楓葉紅艷似火。壹路只顧觀賞風景很少留神思考,結果到了巴陵還未作出好的詩篇。
4、樹青山日欲斜,長郊草色綠無涯。
出自宋代歐陽修的《豐樂亭遊春·其三》
紅樹青山日欲斜,長郊草色綠無涯。
遊人不管春將老,來往亭前踏落花。
釋義:
紅花滿樹,青山隱隱,白日西沈。廣漠的郊野,草色青青壹望無垠。遊春的人們哪管春天將去,腳踏落花在豐樂亭前來來往往。
5、草滿池塘水滿陂,山銜落日浸寒漪。
出自宋代雷震的《村晚》
草滿池塘水滿陂,山銜落日浸寒漪。
牧童歸去橫牛背,短笛無腔信口吹。
釋義:
在壹個長滿青草的池塘裏,池水灌得滿滿的,山銜住落日淹沒了水波。放牛的孩子橫坐在牛背上,隨意地用短笛吹奏著不成調的的樂曲。
6.形容日出的詩句《淩晨早朝》
虞世南
萬瓦宵光曙,重檐夕霧收。
玉花停夜燭,金壺送曉籌。
日暉青瑣殿,霞生結綺樓。
重門應啟路,通籍引王侯。
《晨出郡舍林下》
張九齡
晨興步北林,蕭散壹開襟。復見林上月,娟娟猶未沈。
片雲自孤遠,叢筱亦清深。無事由來貴,方知物外心。
《詠初日》
宋·趙匡胤
太陽初出光赫赫,
千山萬山如火發。
壹輪頃刻上天衢,
逐退群星與殘月。
《憶江南》
唐·白居易
日出江花紅勝火,
春來江水綠如藍,
怎不憶江南?
《登單於臺》
唐·張檳
邊兵春盡回,獨上單於臺。
白日地中出,黃河天外來。
沙翻痕似浪,風急響疑雷。
欲向陰關度,陰關曉不開。
7.關於日出的詩詞名言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情還有晴
巴山日出紅雲起,頭戴烏紗見聖君
詠初日
宋·趙匡胤
太陽初出光赫赫,
千山萬山如火發。
壹輪頃刻上天衢,
逐退群星與殘月。
憶江南
唐·白居易
日出江花紅勝火,
春來江水綠如藍,
怎不憶江南?
登單於臺
唐·張檳
邊兵春盡回,獨上單於臺。
白日地中出,黃河天外來。
沙翻痕似浪,風急響疑雷。
欲向陰關度,陰關曉不開。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白居易回憶江南春色之美.
夜夜嶽陽樓中」,日出當心之誌也。 「煙銷日出不見人,唉乃壹聲山水綠.超純齋詩詞"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情(晴)卻有情.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
日出三竿春霧消,
江頭蜀客駐蘭橈。
憑寄狂夫書壹紙,
住在成都萬裏橋。——劉禹錫 竹枝
趙匡胤
太陽初出光赫赫,千山萬山如火發。
壹輪頃刻上天衢,逐退群星與殘月。
五言律詩 望秦川 / 作者:李頎
秦川朝望迥,日出正東峰。
遠近山河凈,逶迤城闕重。
秋聲萬戶竹,寒色五陵松。
有客歸歟嘆,淒其霜露濃。
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
王灣,《次北固山下》: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8.關於日出的詩句詠初日
宋·趙匡胤
太陽初出光赫赫,
千山萬山如火發。
壹輪頃刻上天衢,
逐退群星與殘月。
憶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好,風景曾舊諳
日出江花紅勝火,
春來江水綠如藍,
怎不憶江南?
登單於臺
唐·張檳
邊兵春盡回,獨上單於臺。
白日地中出,黃河天外來。
沙翻痕似浪,風急響疑雷。
欲向陰關度,陰關曉不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