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屈原關於玉佩的詩句

屈原關於玉佩的詩句

1.有關“玉佩”的詩句有哪些

有關“玉佩”的詩句有:

1、《偶作二首-丁當玉佩三》唐·高蟾

丁當玉佩三更雨,平帖金閨壹覺雲。

明日薄情何處去,風流春水不知君。

霞衣重疊紅蟬暖,雲髻蔥籠紫鳳寒。

天上少年分散後,壹條煙水若為看。

2、《梧葉兒-佩解螭文玉》唐·李商隱

佩解螭文玉,衾閑鴛序錦,釵折鳳頭金。夜雨留荷淚,西風吼樹音,秋月弄

桐陰,梅花謝別來到今。

3、《解佩令-玉階秋感》北宋·晏幾道

玉階秋感,年華暗去。掩深宮、團扇無緒。記得當時,自翦下、機中輕素。點丹青、畫成秦女。

涼襟猶在,朱弦未改,忍霜紈、飄零何處。自古悲涼,是情事、輕如雲雨。倚麽弦、恨長難訴。

4、《白纻歌二首-玉纓翠佩雜》唐·楊衡

玉纓翠佩雜輕羅,香汗微漬朱顏酡。為君起唱白纻歌,

清聲裊雲繁思多,凝笳哀瑟時相和。金壺半傾芳夜促,

梁塵霏霏暗紅燭。令君安坐聽終曲,墜葉飄花難再復。

躡珠履,步瓊筵,輕身起舞紅燭前。芳姿艷態妖且妍,

回眸轉袖暗催弦。涼風蕭蕭漏水急,月華泛艷紅蓮濕,

牽裙攬帶翻成泣。

5、《別狄佩(梁公玄孫,旅於南國)》唐·李群玉

翠竹不著花,鳳雛長忍饑。未開凡霄翮,空把碧梧枝。

聖人奏雲韶,祥鳳壹來儀。文章耀白日,眾鳥莫敢窺。

郁抑不自言,凡鳥何由知。當看九千仞,飛出太平時。

2.有關玉佩的詩句

1.玉在山而木潤,玉韞石而山輝.

2、玉在山而草木潤,淵生珠而崖不枯.

3、玉聲貴清越,玉色愛純粹.作詩亦如之,要在工夫至.

4、玉容寂寞淚闌幹,梨花壹枝春帶雨.

5、玉器七千陳湛露,翠蛾三百舞靈風.

6、玉瓶瀉尊中,玉液黃金脂.

7、玄關評兔角,玉器琢雞冠.傲野高難狎,融怡美不殫.冀迎新渥澤,遽逐逝波瀾.

8、小序見賣玉器者.或人欲買.疑其是瑉.不肯成市.聊作此詩.

9、細觀玉軒吟,壹生良苦心.雕琢復雕琢,片玉萬黃金.

10、天公嬌子性通靈,風沙磨礪俏玉容.冰晶玉肌飄清韻,暴雨洗禮駐彩虹.

11、緬思冰雪容,重想金玉玉器.可但發其蒙,端能病斯愈.

12、馬嵬坡下泥土中,不見玉顏空死處.

13、洛陽親友如相問,壹片冰心在玉壺.

14、綠水結綠玉,白波生白圭

3.關於屈原的詩詞

端 午

(唐)文 秀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七律.端午

(唐)殷堯藩

少年佳節倍多情,老去誰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趨習俗,但祈蒲酒話升平。

鬢絲日日添白頭,榴錦年年照眼明;

千載賢愚同瞬息,幾人湮沒幾垂名。

競 渡 歌(節錄)

(唐)張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楊花繞江啼曉鷹;

使君未出郡齋外,江上早聞齊和聲;

使君出時皆有準,馬前已被紅旗引;

兩岸羅衣撲鼻香,銀釵照日如霜刃;

鼓聲三下紅旗開,兩龍躍出浮水來;

棹影斡波飛萬劍,鼓聲劈浪鳴千雷;

鼓聲漸急標將近,兩龍望標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靂驚,竿頭彩掛虹霓暈;

前船搶水已得標,後船失勢空揮撓。

節 令門.端 陽

(清)李靜山

櫻桃桑椹與菖蒲,更買雄黃酒壹壺。

門外高懸黃紙帖,卻疑賬主怕靈符。

七 律.端午

老 舍

端午偏逢風雨狂,村童仍著舊衣裳;

相邀情重攜蓑笠,敢為泥深戀草堂;

有客同心當骨肉,無錢買酒賣文章;

當年此會魚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吊屈原賦》--賈誼

恭承嘉惠兮,俟罪長沙;側聞屈原兮,自沈汨羅。造讬湘流兮,敬吊先生;遭世罔極兮,乃殞厥身。嗚呼哀哉!逢時不祥。鸞鳳伏竄兮,鴟梟翺翔。闒茸尊顯兮,讒諛得誌;賢聖逆曳兮,方正倒植。世謂隨、夷為混兮,謂跖、蹻為廉;莫邪為鈍兮,鉛刀為銛。籲嗟默默,生之無故兮;斡棄周鼎,寶康瓠兮。騰駕罷牛,驂蹇驢兮;驥垂兩耳,服鹽車兮。章甫薦履,漸不可久兮;嗟苦先生,獨離此咎兮。

訊曰:已矣!國其莫我知兮,獨壹郁其誰語?鳳漂漂其高逝兮,固自引而遠去。襲九淵之神龍兮,沕深潛以自珍;偭蟂獺以隱處兮,夫豈從蝦與蛭蟥?所貴聖人之神德兮,遠濁世而自藏;使騏驥可得系而羈兮,豈雲異夫犬羊?般紛紛其離此尤兮,亦夫子之故也。歷九州而其君兮,何必懷此都也?鳳凰翔於千仞兮,覽德輝而下之;見細德之險徵兮,遙曾擊而去之。彼尋常之汙瀆兮,豈能容夫吞舟之巨魚?橫江湖之鳣鯨兮,固將制於螻蟻。

江上吟

李 白

木蘭之枻沙棠舟,玉簫金管坐兩頭。美酒尊中置千斛,載妓隨波任去留。

仙人有待乘黃鶴,海客無心隨白鷗。屈平詞賦懸日月,楚王臺榭空山丘。

興酣落筆搖五嶽,詩成笑傲淩滄洲。功名富貴若長在,漢水亦應西北流。

4.屈原的詩句

1、百金買駿馬,千金買美人;萬金買高爵,何處買青春?

2、與天地兮比壽,與日月兮齊光。

3、樂莫樂兮新相知。

4、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

5、路漫漫其修道遠,吾將上下而求索。

6、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7、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

8、廣開兮天門 紛吾乘兮玄雲

9、令飄風兮先驅 使凍雨兮灑塵

10、君回翔兮以下 逾空桑兮從女

11、紛總總兮九州 何壽夭兮在予

12、高飛兮安翔 乘清氣兮禦陰陽

13、吾與君兮齊速 導帝之兮九坑

14、靈衣兮被被 玉佩兮陸離

15、壹陰兮壹陽 眾莫知兮余所為

16、折疏麻兮瑤華 將以遺兮離居

17、老冉冉兮既極 不寖近兮愈疏

18、乘龍兮轔轔 高馳兮沖天

19、結桂枝兮延佇 羌愈思兮愁人

20、愁人兮奈何 原若今兮無虧

21、固人命兮有當 疏離合兮可為

22、操吳戈兮被犀甲 車錯轂兮短兵接

23、旌蔽日兮敵若雲 矢交墜兮士爭先

24、淩余陣兮躐余行 左驂殪兮右刃傷

25、霾兩輪兮縶四馬 援玉枹兮擊鳴鼓

26、天時懟兮威靈怒 嚴殺盡兮棄原野

27、出不入兮往不反 平原忽兮路超遠

28、帶長劍兮挾秦弓 首身離兮心不懲

29、誠既勇兮又以武 終剛強兮不可淩

30、身既死兮神以靈 魂魄毅兮為鬼雄

31、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

32、雜申椒與菌桂兮,豈維紉夫蕙茝!

33、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34、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35、乘騏驥以馳騁兮,來吾道夫先路也。

36、日月忽其不淹兮,春與秋其代序。

37、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

38、指九天以為正兮,夫惟靈修之故也。

39、吾令鳳鳥飛騰兮,繼之以日夜。

40、時繽紛其變易兮,又何可以淹留?

41、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

42、沅有芷兮醴有蘭,思公子兮未敢言。

43、乘龍兮轔轔,高馳兮沖天。

44、青雲衣兮白霓裳,舉長矢兮射天狼。

45、余處幽篁兮終不見天,路險難兮獨後來。

46、風颯颯兮木蕭蕭,思公子兮徒離憂。

47、春蘭兮秋菊,長無絕兮終古。

5.關於屈原的詩

(壹)九歌·東皇太壹 吉日兮辰良,穆將愉兮上皇; 撫長劍兮玉珥,璆鏘鳴兮琳瑯; 瑤席兮玉瑱,盍將把兮瓊芳; 蕙肴蒸兮蘭藉,奠桂酒兮椒漿; 揚枹兮拊鼓,疏緩節兮安歌; 陳竽瑟兮浩倡; 靈偃蹇兮姣服,芳菲菲兮滿堂; 五音兮繁會,君欣欣兮樂康。

(二)九歌·雲中君 浴蘭湯兮沐芳,華采衣兮若英; 靈連蜷兮既留,爛昭昭兮未央; 謇將憺兮壽宮,與日月兮齊光; 龍駕兮帝服,聊翺遊兮周章; 靈皇皇兮既降,猋遠舉兮雲中; 覽冀洲兮有余,橫四海兮焉窮; 思夫君兮太息,極勞心兮忡忡; (三)九歌·湘君 君不行兮夷猶,蹇誰留兮中洲; 美要眇兮宜修,沛吾乘兮桂舟; 令沅湘兮無波,使江水兮安流; 望夫君兮未來,吹參差兮誰思; 駕飛龍兮北征,邅吾道兮洞庭; 薜荔柏兮蕙綢,蓀橈兮蘭旌; 望涔陽兮極浦,橫大江兮揚靈; 揚靈兮未極,女嬋媛兮為余太息; 橫流涕兮潺湲,隱思君兮陫側; 桂棹兮蘭枻, 斵冰兮積雪; 采薜荔兮水中,搴芙蓉兮木末; 心不同兮媒勞,恩不甚兮輕絕; 石瀨兮淺淺,飛龍兮翩翩; 《九歌》詩意畫交不忠兮怨長,期不信兮告余以不閑; 朝騁騖兮江臯,夕弭節兮北渚; 鳥次兮屋上,水周兮堂下; 捐余玦兮江中,遺余佩兮醴浦; 采芳洲兮杜若,將以遺兮下女; 時不可兮再得,聊逍遙兮容與。 (四)九歌·湘夫人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 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 登白薠兮騁望,與佳期兮夕張; 鳥何萃兮蘋中,罾何為兮木上? 沅有芷兮醴有蘭,思公子兮未敢言; 荒忽兮遠望,觀流水兮潺湲; 麋何食兮庭中,蛟何為兮水裔; 朝馳余馬兮江臯,夕濟兮西澨; 聞佳人兮召余,將騰駕兮偕逝; 築室兮水中,葺之兮荷蓋; 蓀壁兮紫壇,播芳椒兮成堂; 桂棟兮蘭橑,辛夷楣兮藥房; 罔薜荔兮為帷,擗蕙櫋兮既張; 白玉兮為鎮,疏石蘭兮為芳; 芷葺兮荷屋,繚之兮杜衡; 合百草兮實庭,建芳馨兮廡門; 九嶷繽兮並迎,靈之來兮如雲; 捐余袂兮江中,遺余褋兮醴浦; 搴汀洲兮杜若,將以遺兮遠者; 時不可兮驟得,聊逍遙兮容與! (五)九歌·大司命 廣開兮天門,紛吾乘兮玄雲; 令飄風兮先驅,使涷雨兮灑塵; 君回翔兮以下,逾空桑兮從女; 紛總總兮九州,何壽夭兮在予; 高飛兮安翔,乘清氣兮禦陰陽; 吾與君兮齊速,導帝之兮九坑; 靈衣兮被被,玉佩兮陸離; 壹陰兮壹陽,眾莫知兮余所為; 折疏麻兮瑤華,將以遺兮離居; 老冉冉兮既極,不寖近兮愈疏; 乘龍兮轔轔,高馳兮沖天; 結桂枝兮延佇,羌愈思兮愁人; 愁人兮奈何,願若今兮無虧; 固人命兮有當,孰離合兮何為? (六)九歌·少司命 秋蘭兮麋蕪,羅生兮堂下; 綠葉兮素華,芳菲菲兮襲予; 夫人兮自有美子,蓀何以兮愁苦; 秋蘭兮青青,綠葉兮紫莖; 滿堂兮美人,忽獨與余兮目成; 入不言兮出不辭,乘回風兮載雲旗; 悲莫愁兮生別離,樂莫樂兮新相知; 荷衣兮蕙帶,儵而來兮忽而逝; 夕宿兮帝郊,君誰須兮雲之際; 與女沐兮鹹池,晞女發兮陽之阿; 望美人兮未來,臨風怳兮好歌; 孔蓋兮翠旌,登九天兮撫彗星; 竦長劍兮擁幼艾,蓀獨宜兮為民正。

(七)九歌·東君 暾將出兮東方,吾檻兮扶桑; 撫余馬兮安驅,夜皎皎兮既明; 駕龍輈兮乘雷,載雲旗兮委蛇; 長太息兮將上,心低徊兮顧懷; 羌聲色兮娛人,觀者儋兮忘歸; 縆瑟兮交鼓,蕭鐘兮瑤簴; 鳴篪兮吹竽,思靈保兮賢姱; 翾飛兮翠曾,展詩兮會舞; 應律兮合節,靈之來兮敝日; 青雲衣兮白霓裳,舉長矢兮射天狼; 操余弧兮反淪降,援北鬥兮酌桂漿; 撰余轡兮高駝翔,杳冥冥兮以東行。 (八)九歌·河伯 與女遊兮九河,沖風起兮水揚波; 乘水車兮荷蓋,駕兩龍兮驂螭; 登昆侖兮四望,心飛揚兮浩蕩; 日將暮兮悵忘歸,惟極浦兮寤懷; 魚鱗屋兮龍堂,紫貝闕兮珠宮; 靈何惟兮水中; 乘白黿兮逐文魚,與女遊兮河之渚; 流澌紛兮將來下; 子交手兮東行,送美人兮南浦; 波滔滔兮來迎,魚鱗鱗兮媵予。

(九)九歌·山鬼 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帶女蘿; 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 乘赤豹兮從文貍,辛夷車兮結桂旗; 被石蘭兮帶杜衡,折芬馨兮遺所思; 余處幽篁兮終不見天,路險難兮獨後來; 表獨立兮山之上,雲容容兮而在下; 杳冥冥兮羌晝晦,東風飄兮神靈雨; 留靈修兮憺忘歸,歲既晏兮孰華予; 采三秀兮於山間,石磊磊兮葛蔓蔓; 怨公子兮悵忘歸,君思我兮不得閑; 山中人兮芳杜若,飲石泉兮蔭松柏; 君思我兮然疑作; 雷填填兮雨冥冥,猿啾啾兮狖夜鳴; 風颯颯兮木蕭蕭,思公子兮徒離憂。 (十)九歌·國殤 操吳戈兮被犀甲,車錯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敵若雲,矢交墜兮士爭先; 淩余陣兮躐余行,左驂殪兮右刃傷; 霾兩輪兮縶四馬,援玉枹兮擊鳴鼓; 天時懟兮威靈怒,嚴殺盡兮棄原野;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遠; 帶長劍兮挾秦弓,首身離兮心不懲; 誠既勇兮又以武,終剛強兮不可淩; 身既死兮神以靈,子魂魄兮為鬼雄。

(十壹)九歌·禮魂 成禮兮會鼓,傳芭兮代舞; 姱女倡兮容與; 春蘭兮秋菊,長無絕兮終古。[2]? 屈原賦(許文通) 結齊合縱系正途, 赤心拳拳卻。

6.形容玉石的詩句

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

-----白居易

贈君壹法決狐疑,不用鉆龜與祝著。

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

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

向使當初身便死,壹生真偽復誰知?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李商隱

錦瑟

錦瑟無端五十弦,壹弦壹柱思華年。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7.關於玉石、玉佩、玉器的形容語句

玉圭古玉器名。

古代帝王、諸侯朝聘、祭祀、喪葬時所用的玉制禮器。為瑞信之物。

長條形,上尖下方,也作“珪”。形制大小,因爵位及用途不同而異。

《周禮·春官·典瑞》有大圭、鎮圭、桓圭、信圭、躬圭、谷璧、蒲璧、四圭、裸圭之別。周代墓中常有發現。

玉笏上朝時所執的玉制手板。即“珽”。

《禮記·玉藻》:“笏:天子以球玉,諸侯以象,大夫以魚須文竹。”註:“球,美玉也。”

鎮圭古代朝聘所用的信物,王執鎮圭,為六端之壹。也作“鎮圭”。

《周禮·春官·大宗伯》:“王執鎮圭。”註:“鎮,安也,所以安四方。

鎮圭者,蓋以四鎮之山為瑑飾,圭長尺有二寸。”命圭帝王授給大臣的玉圭。

《左傳》僖公十壹年“賜晉侯命”註:“諸侯即位,天子賜之命圭為端。”《周禮·考工記·玉人》:“命圭九寸,謂之桓圭,公守之;命圭五寸,謂之信圭,侯守之;命圭七寸,謂之躬圭,伯守之。”

谷圭古玉器名。古代諸侯,用以講和或聘女的玉制禮器。

又稱“谷璧”。《周禮·春官·典瑞》:“谷圭以和難,以聘女。”

註:“谷,善也,其飾若粟文然。”《考工記·玉人》:“谷圭七寸。”

圭璧“圭”亦作“珪”。古代帝王、諸侯朝聘或祭祀時所執的玉器。

《周禮·春官·典瑞》:“公執桓圭……以朝覲宗遇會同於王。”鄭玄註引鄭司農雲:“以圭璧見於王。”

《後漢書·明帝紀》:“親執圭璧,恭祀天地。”璧古玉器名。

也有用琉璃制的。扁圓形,正中有孔。

璧分大璧、谷璧、蒲璧。大璧徑長壹尺二寸,天子禮天之器。

諸侯享天子者亦用之。禮天須用蒼色,蓋璧形圓,象天蒼,象天之色。

谷璧子所執,飾谷紋,取養人之義。薄璧男所執,瑑飾為蒲形,蒲為席,取安人之義。

三者統稱為“拱璧”,因皆須兩手拱執。另有壹種系璧,形較小,為佩於紳帶之物。

玉璧在新石器時代已有,多光素無紋飾,器形比較簡單。商周時代的璧,厚薄不勻,形制也不規整,內外大多不夠圓。

春秋戰國時,璧則相當規整,並有蠶紋、谷紋、蒲紋、獸紋等雕飾。漢繼承前代風格,雕工比較精細。

漢以後至宋、元時,玉雕不多見。明、清時又興盛,出現大量仿古制品,璧上常見精細的浮雕和螺旋狀紋飾。

玉璧是古代貴族所用的禮器,不同時代和不同情況下,也有起信物和裝飾物作用的。漢代的玉璧,上有小孔,就是用來穿線做佩飾或掛在墻上做裝飾用。

璧在漢墓中發現很多,常放在死者胸部或背部,有的放在棺槨之間,甚至還鑲嵌在棺的表面作裝飾用。玉璧用途很復雜。

大致可分以下幾類。壹為祭器,用作祭天、祭神、祭山、祭海、祭星、祭河等;二為禮器,用作禮天或作身份不同的標誌;三作佩系;四做砝碼用的衡;五作辟邪和防屍腐用。

瑗古玉器名。大孔的璧。

《爾雅·釋器》:“好倍肉謂之瑗。”郭璞註:“瑗,孔大而邊小。”

玉琥古代玉器.壹種琢雕成虎形的玉器,稱“琥”。夏鼐:《商代玉器的分類、定名和用途》(《考古》1983年5期)壹文認為:“我以為表面刻虎紋的玉器應依器形命名,前加‘虎紋’二字。

至於虎形玉器,有孔的可稱虎形玉佩,無孔的當為玩器或陳列品,可稱玉虎”。玉虎雕成虎形的玉器,即“琥”。

《 拾遺記·秦始皇》:“始皇嗟曰:‘刻畫之形,何得飛走?’使以淳漆各點兩玉虎壹眼睛,旬日則失之,不知所在。”參見“玉琥”。

珩古玉器名。玉飾品,雜佩上部的橫玉。

形似磬而小,或上有折角,用於璧環之上。環古玉器名。

壹種圓形而中間有孔的玉器。《爾雅·釋器》:“肉好若壹謂之環。”

郭璞註:“肉,邊;好,孔。”邢疏:“邊、孔適等若壹者名環。”

玉制的環。古時用作佩飾。

《宋史·輿服誌三》:“袞冕之制。

小授三,結玉環三。”又:“後妃之服,小授三,間施玉環三。”

《晉書·周訪傳》:“訪大怒。敦手譬釋,並遺玉環玉碗,以申厚意。”

玉佩“佩”亦作“佩”。玉作的佩飾。

《詩·秦風·渭陽》:“我送舅氏,悠悠我思;何以贈之,瓊瑰玉佩。”蕭德言《詠舞》:“低身鏘玉佩,舉袖拂羅衣。”

環玦古玉器名。兩種佩玉,圓形的玉環和環形而有缺口的玉塊。

《漢書·雋不疑傳》:“不疑冠進賢冠,帶具劍,佩環玦,褒衣博帶,盛服至門,上謁。”玉帶鉤古玉器名。

又名“犀比”。可能是我國北方遊牧民族的發明,用以鉤連腰帶。

帶鉤有銅、玉兩種。流行於春秋戰國和秦漢時期。

銅帶鉤上有的鑲嵌綠松石。河南固始在春秋末或戰國初期墓中,發現壹件玉帶鉤,是目前已知較早的壹件。

在河北滿城、江蘇銅山小龜山等西漢墓及河北定縣北莊東漢墓中,均有玉帶鉤出土。玉鉤玉制的鉤,故名。

有帶鉤、簾鉤、帳鉤等。《宋書·符瑞誌下》:“漢桓帝永興二年四月,光祿勛府吏舍,夜壁下有青氣,得玉鉤、玦各壹。

鉤長七寸三分,身中有雕鏤。”《列仙傳·鉤翼夫人》:“武帝披其手,得壹玉鉤。”

玉劍飾指用於劍上的裝飾玉件。常見有劍首、劍格、劍鞘上帶扣和鞘末玉飾(珌)四種。

玉劍飾始於戰國,戰國劍較短小,劍首小而薄,邊沿外敞,較鋒利,格少(多用銅、鐵),劍珌有厚長和薄短兩種,帶扣也小。漢帶劍首長而大,格多,劍珌與戰國相似。

河北滿城壹號漢墓出土壹把鐵劍,其上四種玉劍飾懼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