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國太極
中國傳統的身心和諧統壹的健身術,蘊含中國古典哲學、中醫學、美學的精華,可以通過修煉達到強身健體、陶冶情操、修身養性的效果。
貳
印度瑜伽
印度傳統的身心和諧統壹的健身術,可以通過肉體和精神的修持達到身心和諧統壹、強身健體和開發人體潛能的效果。
三
天然草藥
天然草藥是自古以來人類用來醫療各種疾病的主要材料,在中國,很早以前就有由戰國及秦漢醫藥學家搜集整理成書的《神農本草》,而作為古文明發源地之壹的印度,也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藥草植物的國家之壹,阿育吠陀和中國藥草學有異曲同工之妙,不但都強調追求身心和精神上的健康來達到預防疾病的目的,同時也都廣泛的應用草本植物。
2003年初,當沙斯在新加坡肆虐之際,市井中輾轉相傳,壹些印度傳統草藥和香料如郁金香根(Turmeric,又稱姜黃)、羅勒(Sweet Basil,又稱九層塔)、印度楝樹(Neem Tree)具有殺菌、治療發燒和咳嗽的功能,小印度壹些香料店的傳統草藥也因而在那段時間銷量增加。
阿育吠陀醫學認為,當身體的平衡受到擾亂時,將食物和草藥正確地配合起來使用,可使身體達到適當的平衡。
肆
醫學體系
印度的醫學體系包括阿育吠陀(Ayurveda,又稱生命吠陀)醫學和悉達(Siddha)醫學。它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醫學體系。五千多年來,它在無數印度傳統家庭中使用著。其影響波及南北半球幾乎所有的醫學系統,因此印度阿育吠陀被譽為“醫療之母”。由早期的文獻可看出,阿育吠陀的醫生對於植物的強力醫療特性具有先知灼見,可說是現代藥理學的開山鼻祖。他們也對體內的運作極為了解,甚至有證據指出阿育吠陀醫師動過人體手術。此外,此系統從古到今都同樣強調飲食與靈性的重要性,中國的中醫以及“現代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的醫療方法,都可見到阿育吠陀的影子。
在歷史上,阿育吠陀的記載首次出現在公元前6000年印度古老的詩歌總集梨俱吠陀(Rig Veda)中。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前2000年,四部吠陀經典之壹的《阿闥婆》(Atharva)問世,其中阿育吠陀作為吠陀聖典的補充——副吠陀,附屬於阿闥婆吠陀。
盡管阿育吠陀醫學早已經應用於實踐,但直到此時它才由口頭相傳編撰成書,成為壹門獨立的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