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回看天際下中流的下壹句是什麽

回看天際下中流的下壹句是什麽

回看天際下中流的下壹句是巖上無心雲相逐。

原文:

漁翁夜傍西巖宿,曉汲清湘燃楚竹。煙銷日出不見人,欸乃壹聲山水綠。回看天際下中流,巖上無心雲相逐。

翻譯:

漁翁晚上靠著西山歇宿,早上汲取清澈的湘水,以楚竹為柴做飯。太陽出來雲霧散盡不見人影,搖櫓的聲音從碧綠的山水中傳出。回頭望去漁舟已在天邊向下漂流,山上的白雲正在隨意飄浮,相互追逐。

賞析:

此篇作於永州(治今湖南永州)。作者所寫的著名散文《永州八記》。於寄情山水的同時,略寓政治失意的孤憤。同樣的意味,在他的山水小詩中也是存在的。而在藝術上,此詩尤為後人註目。宋蘇東坡贊嘆說:“詩以奇趣為宗,反常合道為趣。

熟味此詩有奇趣。”“奇趣”二字,的確抓住了此詩的藝術特色。此篇入選於《唐詩三百首》。“漁翁夜傍西巖宿,曉汲清湘燃楚竹。”開頭兩句是說,漁翁晚上靠著西山歇宿,早上汲取清澈的湘水,以楚竹為柴做飯。首句就題從“夜”寫起。

首句的“西巖”即指《始得西山宴遊記》的西山。首句還很平常;可第二句寫到拂曉時就奇了。本來早起打水生火,也是再普通不過的尋常事。但“汲清湘”而“燃楚竹”,造語新奇,為讀者所未聞。事實不過汲湘江之水,以枯竹為薪而已。

不說汲“水”燃“竹”,而用“清湘”、“楚竹”借代,詩句的意蘊也就不壹樣了。猶如“炊金饌玉”給人侈靡的感覺壹樣。“汲清湘”而“燃楚竹”則有超凡絕俗的感覺。

似乎象征著詩中人孤高的品格。可見造語“反常”能表現壹種特殊情趣,也就是所謂“合道”。這兩句寫盡拂曉,讀者從汲水的聲響與燃竹的火光知道西巖下有壹漁翁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