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看似“無縛雞之力”,實則“八塊腹肌”:歷史上誰是高武力值文人呢?

看似“無縛雞之力”,實則“八塊腹肌”:歷史上誰是高武力值文人呢?

如果要給古代的讀書人們打上標簽,妳會用哪些詞??滿腹經綸?風流多情?文質彬彬?多愁善感?儒雅?文弱書生?手無縛雞之力?肩不能挑,手不能提?弱不禁風這些詞組大概率會入選。

拋開其他,就身體素質而言,古代的書生、文人在我們眼裏大概就是這個形象:

電視劇《武林外傳》中的呂秀才

手無縛雞之力像是真實寫照。

但真實的情況是,文人本來自古多習武,只是在某個時間點後,文人習武才成了?稀罕事?。當然,這裏說的?武?是指個人身體素質、武力值,並非軍事指揮才能。

能文能武曾是基本操作

為什麽會有文人自古多習武的說法?這大概要從孔子說起。

孔子雖不壹定是?武林高手?,但也肯定與?文弱書生?的形象毫無關系:從外形看,孔子身高九尺六寸,人皆謂之?長人?(《史記?孔子世家》)。眾所周知,我國古代的度量衡總在變化,每個時代不相同,於是有人依據出土的西周、戰國和西漢的古尺換算了孔子的身高,三種算法皆在兩米左右[1],從身高來說,他是個超高的山東大漢;從力量看,孔子也算孔武有力。《呂氏春秋?慎大》記載?孔子之勁,舉國門之關。?國門之關?就是國都城門的大門閂,古代城門壹般有四、五丈闊,門閂應該也差不太多,據漢朝高誘解釋,舉起門閂的方法是?以壹手捉城門關顯而舉之?。就是用壹只手握住門閂的壹端,把四、五丈長的木閂挺舉起來。這需要很大的力量,孔子無疑是個舉重高手了。

午門門閂 圖片來自網絡,僅做參考

其次,?文人自古多習武?的說法應該和孔子所授?儒家六藝?有關。孔子是儒家創始人,他所教授的?禮、樂、射、禦、書、數?是後世儒生的基本課程,其中射(射箭)、禦(駕馭戰車)都算是?武?的內容,可以說,早期的儒生確實是文武兼修的。再者,從孔子教習六藝也可以合理推測出孔子本身擅長射、禦,不然沒法教人;能將尚武且身手了得的子路收做弟子,當時是否曾有武力的較量我們不得而知,但也不能完全排除這個可能。可見,孔子絕非?手無縛雞之力?,他身材魁梧,力大善射,武力值也算爆表,可能是出於教育或宣傳王道等政治理念的需求,而?不肯以力聞?。

先秦對士的要求基本是能文能武,之後雖然文士、武士逐漸分工,但讀書人文武雙全的情況並不罕見,漢晉、隋唐有很多文武雙全的人才。三國曹操、曹丕都有詩詞文章傳世,而且拿得起劍,殺得了人,不說武功多高強,起碼也是能文能武,不文弱;著名典故?聞雞起舞?的當事人、東晉祖逖也是壹個博覽群書,遍涉古今的人,見過他的人都說他有輔佐治理天下的才能,他還曾被征召推舉為孝廉、秀才(雖然他沒有接受),可見其文才,而且他?聞雞?起的是劍舞,後來還參軍征戰,其身體素質可見壹斑。

《三國演義》劇照 曹操吟誦《觀滄海》

唐朝尚武,參軍是年輕人的普遍追求。唐玄宗改府兵制為募兵制後,在做官必須要有推薦、科舉入仕仍有弊病的情況下,?從軍謀邊功?成了建功立業的新門路,文人也掀起了從軍熱。

數不清的邊塞詩歌記載過讀書人的參軍夢,雖然部分邊塞詩人只是?前線記者?,?武力值?究竟如何不好斷言,但真從軍的文人也有不少。邊塞四詩人之壹的高適就是真正守過潼關、參與過討伐永王李璘叛亂和安史叛軍的軍人,曾寫下?男兒本自重橫行,天子非常賜顏色。?殺氣三時作陣雲,寒聲壹夜傳刁鬥。?(《燕歌行》)以描繪他所經歷的戰爭,可見這位詩人也是文武全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