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經典誦讀社團活動計劃

經典誦讀社團活動計劃

經典誦讀社團活動計劃 篇1

 為使每壹名學生的終身發展積澱厚重的國學底蘊,讓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煥發出勃勃生機,特制定活動計劃如下:

 壹、經典誦讀活動宗旨:

 1、傳承中華文化:

 通過中華經典誦讀活動的開展,讓學生與書為友,與大師對話,尋根問祖,感受民族文化淵源流長,儒家思想博大精深,從經典中汲取民族精神的源頭活水,獲得古聖先賢的智慧之光,修復文化傳承的斷層缺失,讓學生接受實實在在的“中國人”的教育。

 2、陶冶性情品德:

 與聖賢相伴,與經典同行,美心美文,嘉德懿行。在誦讀經典中潛移默化,培養仁義敦厚的性情,自信自強的人格,感恩圖報的品質,勇於擔當的胸襟。

 3、提升語文素養:

 在誦讀熟背中,擴大閱讀量,增強語感,感受精華,增加經典儲備,紮下語文學習的厚實功底,促進《課程標準》關於課外閱讀、記誦任務的落實,提升學生語文素養。

 4、推進素質教育:

 誦讀經典,培養心靈,汲取營養,啟迪心智,使學生在道德、文化、智能等方面的素質得到全面提高,進壹步推進我校素質教育,構建儒雅校園、精神家園、和諧樂園。

 二、經典誦讀活動主題:

 活動以“誦經典 品書香 塑人格 ”為主題,旨在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展示我校廣大學生誦讀成果,激發愛國熱情,增強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三、總體目標和具體目標:

 1、總體目標:

 通過學校和家庭組織小學生誦讀、熟背詩文經典,讓他們在壹生記憶力最好的時候,以便捷的方式,獲得主流文化的基本熏陶和修養,促進小學生健康和諧發展。

 2、 具體目標:

 (1)培養小學生的註意力和記憶力。

 (2)幫助小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知書達禮,心地向善,修養提高,身心健康和諧發展。

 (3)提升學生語文水平,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素養。

 (4)引導父母子女壹起誦讀,增進親子感情,提升家庭文化品位,構建和諧家庭。

 四、誦讀內容:

 主要誦記內容以新語文課程標準中推薦的優秀古詩文篇目、《三字經》、《弟子規》、《千字文》、《百家姓》等。同時,精選中外現、當代詩文。

 五、誦讀措施:

 1.創造“四條途徑”,激發誦讀興趣。

 壹聽,即聽範讀。周五活動時間,給學生播放朗讀視頻,其內容有經典朗誦、賞析以及有關經典的趣聞軼事等。

 二看,即通過黑板報的形式讓學生隨處可欣賞到經典佳作佳句,在有意、無意之中將經典記住。

 三抄,讓學生做經典卡、辦手抄報、制經典集。

 四賽,組織經典誦讀方面的競賽,以競賽促使學生擴大經典的誦讀量。通過活動來檢測學生誦讀方面的效果,激發學生誦讀經典的熱情。

 2、借助於家長的幫助,動員家長為孩子課外誦讀經典給予支持,讓他們結合生活情景,引導學生把記憶中的經典文化還原生活——也就是看到某種景色,或在某個生活細節,引導孩子說出與之相映的經典名句來。這樣,孩子在家長的幫助下會更註重積累,並會在不知不覺中把所學的經典文化“內化”。

 3、“人人是老師,處處是教室”。只要有熱情,能讀拼音,就能成為壹個誦讀老師。

經典誦讀社團活動計劃 篇2

 壹、指導思想:

 根據學生年齡特點,以學校指導計劃為基礎,通過開展經典誦讀活動,弘揚祖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加強優秀文化熏陶,提高學生的文化和道德素質,讓孩子們從小就開始廣讀博覽,日積月累地增長語言文化知識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和人文素養;使學生傳承中華民族精神和文化,發揚中華傳統美德,潛移默化地形成優良的道德思想,並逐漸完善自己的人格,促進學生可持續發展,培養學生健康成人。

 二、教學目標:

 1.通過經典詩文誦讀活動的開展,為學生提供壹些做人的思想和行為指導,對學生加強思想道德教育。

 2.開設經典詩文誦讀活動,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和人文素養。

 3.開啟少年兒童的潛能,特別是右腦、潛意識的巨大記憶力和創造力;開發學生的智慧,使識字、閱讀、記憶、觀察、思維、判斷、想象、決策、創造、體能、靈感等多方面潛力得到更為科學、更為高效的開發和培育。

 4.通過天天誦讀活動,培養學生持之以恒、百折不撓的意誌和毅力。

 三、活動基本原則:

 直面經典,不求甚解,形式多樣,水到渠成。

 四、總體目標和具體目標:

 1、總體目標:通過組織小學生誦讀、熟背詩文經典,讓他們在壹生記憶力最好的時候,獲得中華文化的熏陶和修養。

 2、具體目標:①培養小學生的註意力和記憶力。②營造濃厚的閱讀氛圍,提升學生語文水平,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素養。③培養小學生讀書興趣,增加歷史、地理、天文、數學、常識、文學、藝術等各方面的素養。④通過天天誦讀活動,培養學生持之以恒、百折不撓的意誌和毅力。

 五、經典詩文誦讀的內容:

 誦讀《語文課程標準》中附錄的小學階段必須誦讀的詩詞外,還有部分經典詩詞《三字經》《千字文》《弟子規》《老子》《論語》《孟子》等。

 六、課程開設時間:

 單周每周三上午

 七、課程開設的原則:

 1.不求甚解,只要熟讀會背。

 2.不要苛求,要多多鼓勵。不要用同壹標準要求全體學生,只

 要半數以上的學生能正確流利的誦讀就可以進行下壹篇。

 3.不要壹暴十寒,要持之以恒。

 4.不要死板,要註重興趣。采用多種方法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八、保障措施:

 1.采用多種形式激發學生的誦讀興趣與熱情。

 2.定期開展誦讀大賽活動,並予以獎勵,讓學生體驗、

 收獲的快樂。

 3.利用黑板報、手抄報等多種媒體,展示經典佳句,營造誦讀的氛圍,使學生走進經典,耳濡目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陶冶情操。

 4.設立經典誦讀評價卡。形成評價體系,使經典誦讀持久、有效地進行。

 5.定期舉行壹次誦讀擂臺賽,評選 “誦讀大王”、“誦讀能手”或“誦讀之星”,以此激發學生們的誦讀熱情。

 6、 “彈性評價”方式。

 彈性評價:根據學生需要、結合學校活動開展適時適度評價

經典誦讀社團活動計劃 篇3

 壹、指導思想

 中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它是古老文化的精華,是中國文化和中華民族精神形成的基本根源,也是我們應該生生不息傳播的瑰寶。經典誦讀,抓住孩子13歲之前的黃金般記憶年段,寓教於樂,每天只需5至10分鐘,幫助孩子用最輕松、最快捷的方式背熟《《三字經》、《論語》、《增廣賢文》等大量中華優秀的經典名篇,使孩子在最佳的年齡段能接受祖國源頭文化的熏陶,通過開展中華古詩文經典誦讀活動,弘揚祖國優秀的傳統文化,潛移默化地形成優良的道德思想,並逐漸完善自己的人格。

 二、實施目標

 1、通過經典誦讀工作的實施,充分激發學生學習祖國優秀文化的興趣,促使學生從小熱愛祖國傳統文化,多讀多背以加強語感,積累語言,陶冶情操,豐富想象。

 2、建立經典誦讀、古詩詞吟誦教學模式,尋找更適合學生學習經典作品、古詩詞的途徑,

 並帶動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和自學能力的培養。

 3、通過對大量經典作品、古詩詞的吟誦和記憶,鍛煉並提高學生的記憶力,激活並發展學生的思維力。

 三、誦讀內容

 壹至三年級《三字經》《小學生必備古詩80首》

 四至六年級《弟子規》《增廣賢文》《論語》

 四、具體實施

 (壹)經典誦讀時間

 1、每天早上利用晨讀十分鐘,隨到隨讀。采用教師帶讀、學生齊讀、優生領讀、自由對讀等多種形式,讓學生吟誦。

 2、利用課前的三分鐘、睡前10分鐘和每周國學課中落實。做到定內容,定任務,並鼓勵學生臨摹經典詩文,自由閱讀喜歡的讀物。

 (二)誦讀要求

 1.經典誦讀應遵循以下原則:

 模糊性原則:不求甚解,只求熟讀成誦。

 差異性原則:整體推進,承認學生個體間記憶思維等差異性。

 自主性原則:允許學生在規定階段完成規定內容外,誦讀更多的經典,給予相應的評價。

 鼓勵性原則:評比鼓勵,以表揚為主,引導學生熱愛經典為根本。

 2.各班經典誦讀力求做到:學校活動與班級活動相結合;個人學習與集體輔導相結合;誦讀與展示相結合;評比與激勵相結合。

 3.經典古詩文背誦之“三要”:心要專——專心致誌、不可分心;眼要準——仔細看準、全神貫註;口要到——邊看邊讀、通順流暢

 (三)經典誦讀活動措施

 1、創造經典誦讀活動的氛圍

 通過校園文化墻的建設、校園廣播、國旗下講話、班級文化建設中的經典詩文圖展以及利用宣傳板、黑板報、手抄報、學校大型文藝匯演等形式讓學生隨處可欣賞感受到經典古詩文佳作佳句,在有意、無意之中將其記住。

 2、積極開展經典誦讀專題校本教研活動,結合省級課題,加強學生的道德情感培養,並研究學生的記憶規律,探討經典誦讀教學的方法,讓學生先背誦大量的古詩文,實現“量”的積累,充分汲取古詩文的精華,得到古文化的浸潤,厚積而薄發把經典誦讀、古詩吟誦與語文教學結合起來,引導學生學以致用。

 3、在課程安排上,每周安排壹節國學教育課,教師引導學生誦讀,教給學生基本的誦讀方法,落實誦讀任務。並利用雙休日、節假日,倡導學生自主閱讀壹定量的經典詩文。

 4、每個班級要制定經典誦讀教學計劃。結合“課內比教學”開展研討課,紮實有效的落實好課堂教學。

 5、要把握好學校、家庭、社會“三位壹體”相結合,課堂教學和課外誦讀相結合的原則,做到不增加學生課業負擔,不增加家長經濟負擔。每日晨讀、課前誦讀形成常規,教師全程參與,學生全員參與。每班選壹名普通話好,朗讀水平高的學生做帶讀的小老師並參與星期壹國旗下領誦。鼓勵學生每天回家後和家長壹起誦讀5分鐘,充分利用零碎時間,尋找機會讓學生多接觸優秀經典詩文,多讀多背從而多用,使優秀詩文背誦和閱讀課外書籍活動成為課外生活的壹件樂事。

經典誦讀社團活動計劃 篇4

 壹、指導思想

 為了全面貫徹素質教育理念,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和提高學生的誦讀水平,打造“書香校園”特色項目,實現文化育人,成立“閩南童謠 經典誦讀”社團,根據學生的特點,特制定活動計劃如下。

 二、總體目標

 通過學校和家庭組織小學生誦讀《唐詩三百首》《閩南童謠壹百首》讓他們在壹生記憶力最好的時候,以便捷的方式,獲得主流文化的基本熏陶和修養。

 1.培養小學生的註意力和記憶力。

 2.幫助小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心地向善,修養提高。

 3.提升學生語文水平,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素養。

 4.培養小學生讀書興趣,增加歷史、地理、天文、數學、常識、文學、藝術等各方面的素養。

 5.引導父母子女壹起誦讀,增進親子感情,提升家庭文化品位。

 三、具體措施

 1.通過各項活動,拓展學生的朗誦水平,激發學生閱讀詩歌的興趣;

 培養朗誦新秀。拓寬學生視野,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在文學實踐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培養學生留心觀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於創新的精神。

 2.把朗誦、文學欣賞、結合起來,提高學生審美修養,定期開展活動,提高學生的朗誦理論水平和對作品的欣賞能力。

 3.健全組織,積極開展各項活動,有計劃、有組織地開展好各項活動。

 4.深化素質教育,通過朗誦詩社開展的表演、交流研討等活動,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同時讓學生體驗合作與成功的喜悅。

 四、活動內容

 1.任課老師宣布詩歌朗誦會的意義、活動設想及註意事項;

 2.每位同學認真收集自己喜歡的詩歌,並要談談自己喜歡這首詩歌的原因。

 3.組織學生將收集到的詩歌相互交流,並互相朗誦,作好準備;

 4.選出對詩歌有壹定欣賞能力、有壹定文學基礎的同學擔任評委,並宣布優秀詩歌評選的標準;

 5.在班級中舉行詩歌朗誦會,組織學生評委選出優秀詩歌朗誦者名單;

 6.將學生選出的部分優秀詩歌貼於班級布告供其他學生欣賞;

 7.請獲獎同學以座談會的形式暢談自己的對作品欣賞的感受。

 五、具體安排:

 第壹次:招募社團成員,組建詩歌朗誦社團。

 第二次:閱讀引導 教妳怎麽去讀書。

 第三次:朗誦技巧及訓練

 第四次:結合學校參經典閱活動契機,引領社員廣泛閱讀經典之

 《唐詩三百首》,《閩南童謠壹百首》。

 第五次:講座:什麽是朗誦

 第六次:講座:朗誦前要做哪些準備工作

 第七次:怎樣選擇朗誦材料。

 第八次:怎樣把握作品內容。(1、正確深入地理解)

 第九次:怎樣把握作品內容。(2、深刻)

 第十次:怎樣把握作品內容。(3、豐富、逼真的想象)

 第十壹次、第十二次:朗誦的基本表達手段(停頓)

 第十三次、:朗誦的基本表達手段。(重音)

 第十四次:總結收獲,評選表彰優秀社員。

 通過經典誦讀活動我們大有收獲,也充滿信心。我們會繼續堅持,並不斷摸索出更新更好的方法,為學生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這學期,我們將繼續努力,讓師生沐浴在五千年中華傳統文化的陽光中,弘揚閩南文化,在唐風宋雨、閩南童謠的滋潤下,健康幸福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