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北京恭王府是《紅樓夢》中的“大觀園” 嗎

北京恭王府是《紅樓夢》中的“大觀園” 嗎

好多人都說:北京恭王府是曹雪芹《紅樓夢》中的榮國府,而恭王府花園(萃錦園)就是“大觀園”。

有些紅學家也多方論證,推波助瀾,使這座清末後漸漸頹敗了的王府,日益受到世人的囑目。那麽萃錦園是不是“大觀園”呢?這的確是個有趣的問題,讓我們來了解壹下恭王府的歷史吧。

恭王府原是清代乾隆時期大學士和坤的私第,始建於1776—1785年間。嘉慶四年(1799)和珅獲罪被抄家後,此府成為乾隆第十七子慶僖親王永璘的王府,鹹豐二年(1852)改賜道光第六子奕祈為府。此間,此府多次修繕,但整體保持乾隆後期和珅建第時的形象。同治年間,重修時又曾有意仿效《紅樓夢》中“大觀園”的意境改建了花園,給恭王府塗上了壹層傳奇色彩。1937年,恭王府園歸了北京輔仁大學。

恭王府分“府邸”和“花園”兩個部分,規模宏大,氣勢雄偉;亭臺樓閣,渾然壹體,總面積達 5.7公頃(約合五萬七千多平方米)。花園名萃錦園,緊靠在府邸北部。它占地極廣,略呈長方形。園中有“嘉樂堂”、“多福軒”、“葆光室”、“天香庭院”、“錫晉齋”、“慶宜堂”、“遮月臺”、“曲徑通幽”、“秘雲”、“綠天小隱”、“養雲精舍”、“蝠(福)廳”、“吟香醉月”、“沁秋亭”、“曲水流觴”、“淩倒景”、“觀魚臺”、“萟蔬圃”、“滴翠巖”、“浣雲居”、“倚松屏”、“雨香岑”等等;因實在太多,在此就不壹壹列舉和說明了。可以說,《紅樓夢》中“大觀園”所有的廳、臺、樓、閣、園盡在其中。的確是壹座規模大,布局精,很有氣勢,不可多見的花園。所以恭王府及其花園,曾經長期被人認為是曹雪芹創作《紅樓夢》中的榮國府和“大觀園”的環境素材,是有壹定道理的。

雖然“大觀園”天上人間諸景齊備,但它畢竟只是偉大作家曹雪芹的胸中丘壑,筆底下的藝術創造。如果要在現實生活中去尋找這樣壹座園杯建築的實物, 似乎不太可能。那麽,為什麽人們都覺得恭王府及其花園就是榮國府“大觀園”呢?

余以為,恭王府及其花園,始建於清代乾隆後期,到了同治年間就歸恭王府奕?了。從清代乾隆到同治的壹百來年間,《紅樓夢》這部小說已是“久為名公巨卿賞鑒……抄錄傳閱” 。而且“士夫幾家有《紅樓夢》壹書” 。身為名公巨卿的奕?同樣也非常喜歡《紅樓夢》, 家裏銀子又多, 便按照《紅樓夢》中“大觀園”的意境作了設計。收藏鑒賞家、書畫家、詩詞學家、京劇藝術研究家於壹身的文化奇人詩張伯駒先生曾指岀,這個園林叫“萃錦園”是民國以後,是奕?的孫子、畫家溥心畬(本人曾撰文“南張北溥” 閑說溥心畬)命名的。奕?的次子載瀅在他的《雲林書屋詩集》中就詳盡地介紹許多類似“大觀園”中的題景和描寫,如曲徑通幽、渡鶴橋、沁秋亭、詩畫舫等,都有脫胎於“大觀園”的明顯痕跡,而且至今仍見原貌。其中“渡鶴橋”壹景即是史湘雲、林黛玉聯句“寒塘渡鶴影,冷月葬花魂” 詩句的再現,而“淩倒景”所見又似乎是四面臨水的“藕香榭”的寫照。

如此說來,北京恭王府並不是曹雪芹《紅樓夢》中的榮國府,而恭王府花園(萃錦園)也不是“大觀園”。 而《紅樓夢》中的榮國府和府中“大觀園” 應是曹雪芹先生根據北京各大王府和各大公園中的景物綜合出來的。

當然,這些都是本人根據壹些史料閑說而已。不足之處,敬請紅學家們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