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召南·甘棠》
蔽芾甘棠,勿翦勿伐,召伯所茇。
蔽芾甘棠,勿翦勿敗,召伯所憩。
蔽芾甘棠,勿翦勿拜,召伯所說。
註釋:
(1)蔽芾(fèi):樹木高大、樹葉茂密的樣子。蔽:詩中就是遮避風雨的意思。芾:指樹葉出生的樣子。《詩經·小雅·我行其野》中有:“我行其野,蔽芾其樗。”的句子。
(2)甘棠:木本植物名,落葉喬木,即棠梨樹,又名杜梨樹,花粉紅色,果實呈扁圓狀,可以食用,味道甜,所以叫甘棠。
(3)翦:同“剪”。詩中指剪其枝葉。
(4)召(shào)伯:即召公,姬姓,名奭(shì),西周開國功臣,建立臣屬於西周的諸侯國燕,留在鎬京輔佐周成王,采邑於召(今陜西岐山西南),故稱召公、召伯、召公奭。
(5)茇(bá):本義為草舍,此處用為動詞,指居住在草舍裏。
(6)敗:伐,毀壞。
(7)憩(qì):休息。
(8)拜(bá):“扒”字的通假字,壹說屈、折。
(9)說(shuì):“稅”字的通假字,休憩,止息。
我自作譯文:
棠梨樹枝繁葉茂,綠葉婆娑,不要去剪不要去砍,要愛護它,召伯曾在樹下面居住過。
棠梨樹枝繁葉茂,綠葉婆娑,不要去剪不要去折,要愛護它,召伯曾在樹下面休息過。
棠梨樹枝繁葉茂,綠葉婆娑,不要去剪不要去攀,要愛護它,召伯曾在樹下面停留過。
歷代詩旨辨析:
毛詩序:“《甘棠》,美召伯也。召伯之教,明於南國。”鄭箋雲:“召伯聽男女之訟,不重煩百姓,止舍小棠之下而聽斷焉,國人被其德,說其化,思其人,敬其樹。”
《左傳·襄公十四年》:“ 武子之德在民,如周人之思召公焉,愛其甘棠,況其子乎?” 杜預 註:“ 召公奭聽訟,舍於甘棠之下, 周人思之,不害其樹,而作勿伐之詩,在《召南》。”
朱熹《詩集傳》雲:“召伯循行南國,以布文王之政,或舍甘棠之下。其後人思其德,故愛其樹而不忍傷也。”
歷代文人墨客也寫下了大量歌詠召公及“甘棠遺愛”的詩文,其中尤以薛成兌的七絕《召伯甘棠》流傳最廣,原詩:“蔽芾詩章留古今,召公仁政得民心。甘棠剪伐猶知護,足見當年遺愛深。”
我自作詩意賞析:
這首詩通過勸告的口吻告訴人們不要去砍伐攀折甘棠樹,以對甘棠樹的愛護的正面描寫,側面寫出了人們對召公的懷念,這種由寫樹到懷人的表達方式,就是愛屋及烏的表現,也是壹種深愛的表達方式。寫樹而不寫人,又表達地極其含蓄委婉。通過懷人的表達進壹步贊美了召公的賢能和美德。
甘棠樹下祖祖輩輩生活的的人們通過口口相傳,而讓壹代代的人們記住這棵樹是召公當年歇息過的地方,我們可以設想,甘棠樹到了春季,枝繁葉茂,滿樹的梨花盛開,肯定會有不懂事的小孩子攀折,那麽大人就會告訴小孩子,這棵樹是召公當年歇息過的樹,不能攀折,要愛護樹木。到了秋季,滿樹的梨子成熟了,碩果累累,嘴饞的小孩子肯定會攀上甘棠樹,采摘梨子,壹不小心就會弄折枝條,大人們也會告誡小孩子,不要去攀折這棵甘棠樹,這是召公當年休息過的地方,當不懂事的小孩子慢慢長大後,他也就知道了召公是誰了,也就從父輩或者祖輩的口中知道了召公的賢能和美德,召公的賢能或許就這樣通過這棵甘棠樹而代代心口相傳下去。
“甘棠遺愛”和其意義:
召公的賢能和美德,體現在壹個叫做“甘棠遺愛”的故事裏。司馬遷在《史記·燕召公世家》中記載得比較明確:“召公之治西方,甚得兆民和。召公巡行鄉邑,有棠樹,決獄政事其下,自侯伯至庶人,各得其所,無失職者。召公卒,而民人思召公之政,懷棠樹,不敢伐,歌詠之,作《甘棠》之詩。”這就是“甘棠遺愛”這個故事的來源。
《史記》中說召公治理管轄的地方,實行禮樂之政,經常深入民間體察民情,察訪民間疾苦,召公出行壹切從簡,休息時從不占用來百姓的房子,召公有壹次來到宜陽縣,只在壹棵高大的甘棠樹下停車駐馬、搭建草舍,白天就在甘棠樹下聽訟決獄,聽政理政,解決民生疾苦,不管是達官貴人還是普通老百姓,召公都壹律平等對待,晚上的時候召公就在甘棠樹下搭建的草舍中過夜。
召公以身作則,勤勉政事,壹視同仁的行政作風,體恤百姓疾苦,不攪擾百姓,而為民眾排憂解難的品德,使當地的人民深受感動。召公治理過的地方,人們都各安其位,各盡其責,發展生產,社會也很穩定,人民也很團結。召公死後,人們懷念召公,感其恩而戴其德,也許是睹物思人吧,召公曾在下面休息過的這棵甘棠樹就成了人們的念想,人們還做了壹首《甘棠》詩用以懷念召公德。“甘棠遺愛”的故事也成了為百姓遮風擋雨,為百姓排憂解難,為官壹任、造福壹方,惠政於民的象征。
古老的甘棠古村,至今還流傳著召公聽政的三個故事。許多民間傳說和地方誌的資料中也都記載著召公聽訟甘棠樹下的故事,其中“甘棠遺愛”的故事更是源遠流長。
第壹個是“懷保小民”的故事:召公通過察訪獲悉,壹個下人因為損壞了勞動工具,他的主人就把他捆綁起來責打。召伯就把他叫來,並諄諄教導,下人損壞勞動工具是小事,而妳責打他,是不對的。責打勞動者,是損壞創造財富的行為。禮制要求不同分工的人,都要各安其位,各盡其責,社會方能繁榮發展。“懷保小民”體現了召公體察百姓疾苦,見微知著,悉心愛護普通勞動者的美德。只有“懷保小民”才能使社會安定、人民團結。
第二個是“婚嫁六禮”的故事:召公在鄉間巡視期間,見兩名男子為奪妻而鬥毆打架。西周之前,女子的婚嫁是沒有任何的儀式的,無證無憑,因而容易引起爭論。召公為了解決這壹現象,也為穩定家庭秩序,確立夫妻名份,從而制定出了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親迎的“婚嫁六禮”,“婚嫁六禮”為婚姻的莊嚴神聖和夫妻雙方的義務責任,提供了有法可依,有據可循的婚姻制度。
第三個就是“甘棠遺愛”的故事:召伯巡視鄉裏,不占用來百姓的房子,搭建草舍於甘棠樹下。他說:“不勞壹身,而勞百姓,不是仁政。”為了百姓安寧,寧可自己吃苦受累,這才是官員應該有的樣子。甘棠,成了為百姓遮風擋雨,為百姓排憂解難,為官壹任、造福壹方,惠政於民的象征。棠陰,已成良吏政績的代稱。
結語:
通過以上三個有關召公的故事,尤其是“甘棠遺愛”的故事,確實能看出召公的賢能與美德,召公作為位列三公的高級官員,能夠與普通的老百姓深入交流,面對面的溝通,親自了解民生問題,也不講排場,擺官架子,這壹點就深得民心;能夠以身作則,勤勉政事,壹視同仁,使人各得其所,這就是施行善政的表現;能夠做到不攪擾老百姓,而在甘棠樹下修築草舍、聽政休息,這就是關愛老百姓的表現。可見壹個真正地為老百姓做好事,真正的為政清廉的人,老百姓是不會忘記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