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登宣城謝朓北樓》 李白
江城如畫裏,山晚望晴空。
兩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
馬致遠《天凈沙·秋思》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
《洛橋晚望》 孟郊
天津橋下冰初結, 洛陽陌上人行絕;
榆柳蕭疏樓閣閑, 月明直見嵩山雪。
杜牧《寄揚州韓綽判官》
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蕭
姜夔《揚州慢》
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
《春遊湖》
春雨斷橋人不渡,小舟撐出綠陰來。
《烏衣巷》劉禹錫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溫庭筠《商山早行》
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
2.關於溫瑞塘河的詩歌遊赤石進帆海詩 謝靈運首夏猶清和。
芳草亦未歇。水宿淹晨暮。
陰霞屢興沒。周覽倦瀛壖。
況乃陵窮發。川後時安流。
天吳靜不發。揚帆采石華。
掛席拾海月。溟漲無端倪。
虛舟有超越。仲連輕齊組。
子牟眷魏闕。矜名道不足。
適己物可忽。請附任公言。
終然謝天伐。 謝靈運(385年—433年),原名公義,字靈運,小名客兒,人稱謝客,以字行於世。
南北朝時期傑出的詩人、文學家、旅行家。 溫瑞塘河於晉時初成河道。
從南朝永嘉郡守謝靈運《舟向仙巖尋三皇井仙跡》及《遊赤石進帆海》詩,可見他曾由此河自溫州至仙巖、帆遊。唐會昌間(841—846)溫州太守韋庸倡疏會昌湖,導匯瞿溪、雄溪、郭溪以及桐嶺、眠崗、白雲、大羅、吹臺諸山之水經溫州城西南通瑞安境的帆遊與瑞安段河道相接,直通瑞安城。
北宋時,沿塘河遍植蓮藕,有“八十裏荷塘”之稱。宋淳熙十四年(118)溫州知州沈摳修浚,傍河有堤,辟繹路稱“南塘驛路”。
水源主要來自瞿溪、雄溪、郭溪(通稱三溪)以及大和集雲山的山澗溪流,整個流域面積740平方公裏,水面面積22平方公裏,灌溉面積48.2萬畝,多年平均降雨量1694.8毫米,年徑流量9.13億立方米。水系河網總長度1178.4公裏,在吳淞高程5米時,相應蓄水量6500萬立方米。
溫瑞塘河自東晉時期由人工開鑿,經唐大和、會昌年間大規模疏浚,後在南宋淳熙14年由知州沈樞組織修築,形成“八十裏荷塘”,是溫州山水城市特征的重要標誌。溫瑞塘河主河道古稱南塘河,明清稱七鋪塘河,北起鹿城區小南門躍進橋,向南流經梧埏、白象、帆遊、河口塘、塘下、莘塍、九裏,再向西至瑞安市城關東門白巖橋,全長33.85公裏,正常水位時河面壹般寬度為50米,最寬處200多米,最窄處僅13米。
溫瑞塘河縱橫交錯的水系河道,對我市的防洪、排澇、供水、航運、灌溉、景觀及生態環境保護,特別是溫瑞平原的經濟和社會發展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被溫州人民稱為“母親河”。 溫瑞塘河航道北起鹿城區小南門碼頭,南至瑞安市區東門白巖橋碼頭,途經鹿城區、甌海區的梧挺、南湖、白象,在帆遊(麗嶴鎮)進入瑞安市境後,經仙巖鎮的河口塘、羅風鎮的塘口、塘下鎮、汀田鎮、莘塍鎮和上望,長33.35公裏,俗稱“七鋪(古十裏為壹鋪,下同)河路”。
河床面寬30—50米,河網水面面積19.5平方公裏,流域面積704平方公裏,總灌溉面積48.2萬畝,河水較穩定。境內幹河長20.4公裏,流域面積298.7平方公裏,幹、支河網總長455公裏,水面面積4.77平方公裏,蓄水量2020萬立方米。
[編輯本段]塘河概況 溫瑞塘河是溫瑞平原48.2萬畝農田主要灌溉和排澇河道,也是沿河100萬居民生活用水和城鄉工礦企業的主要水源,更是溫州至瑞安內河航運的重要水道。航運能力為20—30噸左右,河道有機動客貨小輪船及駁船70艘。
溫瑞塘河河水流向,以帆遊為界,帆遊以北,水北流通甌江;帆遊以南,水南流,除部分由沿海浦瀝入江外,經流在九裏、瑞安壕河入飛雲江。1985年眩江翻水站建成,提甌江水人溫瑞塘河,水位全面提高,河水均南流瑞安。
溫瑞塘河位於甌江以南、飛雲江以北的溫瑞平原,是我市境內十分重要的河道水系,分屬於鹿城、甌海、龍灣、瑞安等“三區壹市”管轄。水源主要來自瞿溪、雄溪、郭溪(通稱三溪)以及大羅山和集雲山的山澗溪流,整個流域面積740平方公裏,水面面積22平方公裏,灌溉面積48.2萬畝,多年平均降雨量1694.8毫米,年徑流量9.13億立方米。
水系河網總長度1178.4公裏,在吳淞高程5米時,相應蓄水量6500萬立方米。溫瑞塘河自東晉時期由人工開鑿,經唐大和、會昌年間大規模疏浚,後在南宋淳熙14年由知州沈樞組織修築,形成“八十裏荷塘”,是溫州山水城市特征的重要標誌。
溫瑞塘河主河道古稱南塘河,明清稱七鋪塘河,北起鹿城區小南門躍進橋,向南流經梧埏、白象、帆遊、河口塘、塘下、莘塍、九裏,再向西至瑞安市城關東門白巖橋,全長33.85公裏,正常水位時河面壹般寬度為50米,最寬處200多米,最窄處僅13米。溫瑞塘河縱橫交錯的水系河道,對我市的防洪、排澇、供水、航運、灌溉、景觀及生態環境保護,特別是溫瑞平原的經濟和社會發展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被溫州人民稱為“母親河”。
進入20世紀80年代以後,隨著溫州經濟的迅猛發展,溫瑞塘河水系產生了諸多水環境問題: 壹是水體汙染越來越突出。由於生活、工業、農業等汙水長期大量直排入河,河道水質日益惡化。
據溫州市環保局發布的數據,2000年溫瑞塘河水質滿足IV類水要求的河段長度僅占15.0%,V類及劣於V類河段占85.0%,許多河段水體發黑、發臭,失去了應有的作用。 二是河床淤積嚴重。
由於長期缺少河床疏浚,加之流域內水土流失和沿岸垃圾、泥土入河,導致河床淤積。河床平均淤積層達0.8米,最深達2.2米,蓄水、過流能力大大降低,嚴重影響防洪排澇,也造成大量的內源汙染。
三是填占河道現象十分普遍。隨著城市經濟的發展,城市用地需求的增長與河道的保護產生了嚴重的矛盾。
長期以來,城市建設以及工業園區、房地產開發等填占河道現象十分普遍。河道填埋影響了城市的防洪排澇和生態環。
3.橋之美和關於橋的詩句詩句:橋形通漢上,峰勢接雲危。
(帝京篇)李世民 渭水長橋今欲渡,蔥蔥漸見新豐樹。(初入秦川路逢寒食)李隆基 步黏苔蘚龍橋滑,日閉煙羅鳥徑迷。
(玄都觀)徐氏 朝進東門營,暮上河陽橋。(橫吹曲辭·後出塞其二)杜甫 春樓不閉葳蕤鎖,綠水回通宛轉橋。
(相和歌辭·江南曲)韓翃 妾年初二八,家住洛橋頭。(相和歌辭·相逢行)崔顥 宜城酒熟花覆橋,沙晴綠鴨鳴咬咬。
(相和歌辭·常林歡)溫庭筠 楊柳縈橋綠,玫瑰拂地紅。(舞曲歌辭·屈柘詞)溫庭筠 夜夜愁君遼海外,年年棄妾渭橋西。
(雜曲歌辭·妾薄命)劉元淑 明日長橋上,傾城看斬蛟。(雜曲歌辭·壯士行)劉禹錫 橋東橋西好楊柳,人來人去唱歌行。
(雜曲歌辭·竹枝)劉禹錫 揚州橋邊小婦,長幹市裏商人。三年不得消息,各自拜鬼求神。
(雜曲歌辭·江南三臺其壹)王建 金谷園中柳,春來已舞腰。那堪好風景,獨上洛陽橋。
(雜曲歌辭·祓禊曲) 驅傳渭橋上,觀兵細柳屯。(賦西漢)魏徵 漢家伊洛九重城,禦路浮橋萬裏平。
(闕題)楊師道 乘星開鶴禁,帶月下虹橋。(和鑾輿頓戲下)虞世南 北去橫橋道,西分清渭流。
(文德皇後挽歌)朱子奢 日暮河橋上,揚鞭惜晚暉。(遊俠篇)陳子良 雨霽虹橋晚,花落鳳臺春。
(安德山池宴集)上官儀 悠悠天下士,相送洛橋津。(詠史其二)盧照鄰 壹去仙橋道,還望錦城遙。
(還京贈別)盧照鄰 虹橋分水態,鏡石引菱光。(安德山池宴集)李百藥 鵲橋波裏出,龍車霄外飛。
(和長孫秘監七夕)任希古 星橋他日創,仙榜此時開。(安樂公主移入新宅侍宴應制)宗楚客 洛橋瞻太室,期子在雲煙。
(使至嵩山尋杜四不遇慨然復傷田洗馬韓觀主…贈杜侯杜四)宋之問 橋寒金雁落,林曙碧雞飛。(送趙司馬赴蜀州)宋之問 待入天臺路,看余度石橋。
(靈隱寺)宋之問 泉聲喧後澗,虹影照前橋。(上巳浮江宴韻得遙字)王勃 煙氣籠青閣,流文蕩畫橋。
(春日侍宴幸芙蓉園應制)李嶠 徑轉危峰逼,橋回缺岸妨。(和韋承慶過義陽公主山池其二)杜審言 野郊愴新別,河橋非舊餞。
慘日映峰沈,愁雲隨蓋轉。(感懷)董思恭 防拒連山險,長橋壓水平。
(蒲津迎駕)宋璟 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
(正月十五夜)蘇味道 駐馬西橋上,回車南陌頭。故人從此隔,風月坐悠悠。
(留別杜審言並呈洛中舊遊)崔融 畫橋飛渡水,仙閣湧臨虛。(侍宴長寧公主東莊)劉憲 今夜可憐春,河橋多麗人。
寶馬金為絡,香車玉作輪。(上元夜效小庾體)陳嘉言 君不見天津橋下東流水,南望龍門北朝市。
(長相思)蘇颋 雲氣橫開八陣形,橋形遙分七星勢。(疇昔篇)駱賓王 日觀分齊壤,星橋接蜀門。
桃花嘶別路,竹葉瀉離樽。(送吳七遊蜀)駱賓王 澗險泉聲疑度雨,川平橋勢若晴虹。
(遊石淙山)張昌宗 回首渭橋東,遙憐春色同。青絲嬌落日,緗綺弄春風。
(采桑)劉希夷 鶴舞千年樹,虹飛百尺橋。還疑赤松子,天路坐相邀。
(春日登金華觀)陳子昂 綠渚傳歌榜,紅橋度舞旗。(清明日詔宴寧王山池賦得飛字)張說 遇聖人知幸,承恩物自歡。
洛橋將舉燭,醉舞拂歸鞍。(東都酺宴四首)張說 隱隱飛橋隔野煙,石磯西畔問漁船。
桃花盡日隨流水,洞在清溪何處邊。(桃花溪)張旭 巖腹乍旁穿,澗唇時外拓。
橋因倒樹架,柵值垂藤縛。(燕子龕禪師)王維 官橋祭酒客,山木女郎祠。
別後同明月,君應聽子規。(送楊長史赴果州)王維 水國舟中市,山橋樹杪行。
登高萬井出,眺迥二流明。(曉行巴峽)王維 劍留南鬥近,書寄北風遙。
為報空潭橘,無媒寄洛橋。(江南旅情)祖詠 徒爾當年聲籍籍,濫作詞林兩京客。
故人鬥酒安陵橋,黃鳥春風洛陽陌。(放歌行答弟墨卿)李頎 中國十大名橋 盧溝橋 位於北京廣安門西南10千米。
建於1189年,是壹座聯拱石橋,長約265米,有241根望柱,每個柱子上都雕著獅子。 廣濟橋 位於廣東潮洲東門外,是我國古代壹座交通、商用綜合性橋梁,也是世界上第壹座開關活動式大石橋,有“壹裏長橋壹裏市”之說。
五亭橋 位於楊州瘦西湖內。橋基為12條青石砌成大小不同的橋墩;橋身為拱卷形,由3種不同的卷洞聯合,***15孔,孔孔相通,亭亭之間的廊相連。
安平橋 位於福建晉江安海鎮。橋面由7條大石板鋪成,橋頭有六角五層磚構宋塔壹座,為中國古代最大的梁式石橋,有“天下無橋長此橋”之譽。
趙州橋 位於河北趙縣的河上,是壹座單孔石拱橋,橋面寬10米,兩側42塊模仿板上刻有龍獸狀浮雕。 十字橋 位於山西太原市晉祠內。
橋梁為十字形。全橋由34根鐵青八角石支撐,柱頂有柏木鬥拱與縱、橫梁連接,上鋪十字橋面。
風雨橋 位於廣西三江縣程陽村邊林溪河上。為石墩木面瓦頂結構。
橋上建塔形樓亭5座,可避風雨。整座橋梁不用壹根鐵釘,精致牢固。
鐵索橋 位於四川瀘定縣的大渡河上。全長136米,寬3米,由13根碗口粗的鐵鏈系在兩岸的懸崖峭壁上。
其中9根並排著的鐵鏈上面鋪有木板,就是橋面,另外各2根在橋面兩側,就是扶手。每根鐵鏈重約2000千克。
五音橋 位於河北東陵順治帝孝陵神道上。橋面兩側裝有方解石欄板126塊,敲擊能發出奇妙的聲音。
玉帶橋 位於北京頤和。
4.關於大渡河的詩句水湍急,山峭聳,雄關險,豺狼兇。
靳巧渡金沙江,兄弟民族夾道迎。
安順場邊孤舟勇,踩波踏浪殲敵兵。
晝夜兼程二百四,猛打窮追奪瀘定。
鐵索橋上顯威風,勇士萬代留英名.。
大渡河的地理位置:
位於中華人民***和國四川省中西部,歷史上被作為中國長江支流岷江的最大支流。大渡河發源於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境內阿尼瑪卿山脈的果洛山南麓,上源足木足河(其上源為麻爾柯河、阿柯河,在久治縣)經阿壩縣於馬爾康縣境接納梭磨河、綽斯甲河(杜柯河、多柯河)後稱大金川,向南流經金川縣、丹巴縣,於丹巴縣城東接納小金川後始稱大渡河,再經瀘定縣、石棉縣轉向東流,經漢源縣、峨邊縣,於樂山市城南註入岷江,全長1062公裏。
大渡河的歷史意義:
大渡河鐵索橋中國現存的古老鐵索橋之壹。又稱瀘定橋。位於四川省瀘定縣城西,跨越大渡河。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 )九月動工,次年四月完工。橋凈跨 100 米,凈寬 2.8 米,橋面距枯水位 14.5 米。全橋***用鐵索鏈 13 根,其中 9 根用作承重底索,上覆橫縱木板作橋面,可通行人、畜; 4 根用作扶手,布置在橋面兩側。東西橋臺用條石砌築,高 20 余米,上建有橋亭,有清康熙題寫的“瀘定橋”匾額和瀘定橋碑記。錨定坑設在橋臺後,寬 2 米,長 5 米,深 6 米,豎直埋置生鐵樁 8 根,另有長 4 米、直徑 20 厘米的錨樁 1 根,橫臥在鐵樁後面, 13根鐵鏈就系在錨樁上。大渡河鐵索橋是四川通往康藏高原的重要通道,因在懸崖絕壁之間建修跨過急流的艱巨工程而聞名。; 1935 年 5 月 29日,中國工農紅軍長征途中曾以奇兵強奪瀘定橋,紅軍遂過大渡河。毛澤東《長征》詩有“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之句。 1950 年以後曾多次維修,並建立陳列館,展出大渡河鐵索橋戰鬥史料。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5.關於橋的詩句有關橋的詩句
1、野郊愴新別,河橋非舊餞。——董思恭《感懷》
2、妾年初二八,家住洛橋頭。——崔顥《相和歌辭·相逢行》
3、橋形通漢上,峰勢接雲危。——李世民《帝京篇》
4、待入天臺路,看余度石橋。——宋之問《靈隱寺》
5、漢家伊洛九重城,禦路浮橋萬裏平。——楊師道《闕題》
6、朝進東門營,暮上河陽橋。——杜甫《橫吹曲辭·後出塞其二》
7、洛橋瞻太室,期子在雲煙。——宋之問
8、徑轉危峰逼,橋回缺岸妨。——杜審言《和韋承慶過義陽公主山池其二》
9、星橋他日創,仙榜此時開。——宗楚客《安樂公主移入新宅侍宴應制》
10、鶴舞千年樹,虹飛百尺橋。——陳子昂《春日登金華觀》
11、題橋貴欲露先誠,此日人皆笑率情。應訝臨邛沽酒客,逢時還作漢公卿。——汪遵《升仙橋》
12、宜城酒熟花覆橋,沙晴綠鴨鳴咬咬。——溫庭筠《相和歌辭·常林歡》
13、乘星開鶴禁,帶月下虹橋。——虞世南《和鑾輿頓戲下》
14、洛橋將舉燭,醉舞拂歸鞍。——張說《東都酺宴四首》
15、虹橋分水態,鏡石引菱光。——李百藥《安德山池宴集》
16、隱隱飛橋隔野煙,石磯西畔問漁船。——張旭《桃花溪》
17、若耶北與鏡湖通,縹緲飛橋跨半空。陵谷雙遷誰復識?我來徙倚暮煙中。——陸遊《五雲橋》
18、夜夜愁君遼海外,年年棄妾渭橋西。——劉元淑《雜曲歌辭·妾薄命》
19、橫截春流架斷虹,憑欄猶思五噫風。今來未必非梁孟,卻是無人斷伯通。——陸龜蒙《和襲美詠臯橋》
20、明日長橋上,傾城看斬蛟。——劉禹錫《雜曲歌辭·壯士行》
21、日觀分齊壤,星橋接蜀門。——駱賓王《送吳七遊蜀》
22、壹樹寒梅白玉條,迥臨村路傍溪橋。——張謂《早梅》
23、獨立小橋風滿袖,平林新月人歸後。——馮延已《鵲踏枝》
24、綠渚傳歌榜,紅橋度舞旗。——張說《清明日詔宴寧王山池賦得飛字》
25、臯橋依舊綠楊中,閭裏猶生隱士風。唯我到來居上館,不知何道勝梁鴻。——皮日休《臯橋》
26、橋東橋西好楊柳,人來人去唱歌行。——劉禹錫《雜曲歌辭·竹枝》
27、雲氣橫開八陣形,橋形遙分七星勢。——駱賓王《疇昔篇》
28、金谷園中柳,春來已舞腰。那堪好風景,獨上洛陽橋。——《雜曲歌辭·祓禊曲》
29、官橋祭酒客,山木女郎祠。——王維《送楊長史赴果州》
30、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杜牧《寄揚州韓綽判官》
6.關於橋的詩句成都曲 張籍
錦江近西煙水綠,新雨山頭荔枝熟。
萬裏橋邊多酒家,遊人愛向誰家宿?
天凈沙 春 無名
春山暖日和風,闌桿樓閣簾櫳。
楊柳秋千院中。啼鶯舞燕,小橋流水飛紅。
天凈沙 秋思 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送人遊吳 杜荀鶴
君到姑蘇見,人家盡枕河。
古宮閑地少,水巷小橋多。
夜市賣菱藕,春船載綺羅。
遙知未眠月,鄉思在漁歌。
烏衣巷 劉禹錫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絕句 僧誌南
古木陰中系短篷,杖藜扶我過橋東。
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7.關於橋的詩句張繼《楓橋夜泊》: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杜牧《寄揚州韓綽判官》: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雕。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
劉禹錫《烏衣巷》: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張旭《桃花溪》:隱隱飛橋隔野煙,石磯西畔問漁船。桃花盡日隨流水,洞在清溪何處邊。
張謂《早梅》:壹樹寒梅白玉條,迥臨村路傍溪橋。不知近水花先發,疑是經冬雪未消。
陸遊《沈園》:城上斜陽畫角哀,沈園非復舊池臺。傷心橋下春波綠,曾是驚鴻照影來。
陸遊《五雲橋》:若耶北與鏡湖通,縹緲飛橋跨半空。陵谷雙遷誰復識?我來徙倚暮煙中。
陸遊《秋思》:山步溪橋又早秋,飄然無處不堪遊,僧廊偶為題詩入,魚市常因施藥留。
姜夔《揚州慢》: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
馮延已《鵲踏枝》:獨立小橋風滿袖,平林新月人歸後。
現代詩:徐誌摩《再別康橋》
卞之琳《斷章》:我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窗口看我;明月裝飾了妳的窗子,妳裝飾了別人的夢。
8.搜索兩句關於橋的詩句1.衣帶漸寬終悔伊消憔悴.-柳永《鳳棲梧》 2 .死契闊與悅.執手與偕.-佚名《詩經邶風擊鼓》 3 .兩情若久豈朝朝暮暮.-秦觀《鵲橋仙》 4 .相思相見知何夜難情.-李白《三五七言》 5 .美兮見忘見兮思狂.-佚名《鳳求凰琴歌》 6 .我離風雨夜晚;笑笑我擺擺手條寂寞路便展向兩.-鄭愁予《賦別》 7 .入我相思門知我相思苦相思兮相憶短相思兮窮極.-李白《三五七言》 8 .曾經滄海難水除卻巫山雲.-元稹《離思五首其四》 9 .君若揚路塵妾若濁水泥浮沈各異勢合何諧-曹植《明月高樓》 10. 淒涼別兩應同勝清怨月明.-納蘭性德《虞美》。
9.江南的橋 詩詞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木雕。 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唐.杜牧的《寄揚州韓綽判官》)渭水長橋今欲渡,蔥蔥漸見新豐樹。(初入秦川路逢寒食)李隆基
步黏苔蘚龍橋滑,日閉煙羅鳥徑迷。(玄都觀)徐氏
朝進東門營,暮上河陽橋。(橫吹曲辭?後出塞其二)杜甫
春樓不閉葳蕤鎖,綠水回通宛轉橋。(相和歌辭?江南曲)韓翃
妾年初二八,家住洛橋頭。(相和歌辭?相逢行)崔顥
宜城酒熟花覆橋,沙晴綠鴨鳴咬咬。(相和歌辭?常林歡)溫庭筠
楊柳縈橋綠,玫瑰拂地紅。(舞曲歌辭?屈柘詞)溫庭筠
夜夜愁君遼海外,年年棄妾渭橋西。(雜曲歌辭?妾薄命)劉元淑
明日長橋上,傾城看斬蛟。(雜曲歌辭?壯士行)劉禹錫
橋東橋西好楊柳,人來人去唱歌行。(雜曲歌辭?竹枝)劉禹錫
揚州橋邊小婦,長幹市裏商人。三年不得消息,各自拜鬼求神。(雜曲歌辭?江南三臺其壹)王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