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源橋修建於1986年,寬3米,長28米,有5道拱,又叫“五孔橋”。橋不長卻有5道拱,大概不只是為了牢固,還有“歡迎來自五湖四海的朋友”之意吧?成都人就是好客嘛!
思源橋橋面用青石板鋪成,左右兩邊的橋欄上各有14根望柱。每邊兩端的望柱柱頭上雕刻有壹條嘟著圓圓的小嘴巴,彎曲著身軀,蹦跳出水面的金色鯉魚,我想這是象征國家富強了,人民富裕了,“年年有余”吧。每邊中間的12根望柱柱頭是雕工精巧的十二生肖:龍,盤旋升騰;豬:憨態可掬;馬,四蹄騰飛……這可能是象征華夏民族的炎黃子孫吧。兩邊橋欄各用15塊青石擋板全封閉,擋板上壹幅幅栩栩如生的雕飾圖案展現在我的眼前。那是壹幅“月宮嫦娥”圖:在仙音裊裊中,嫦娥正在月宮中的桂樹前翩翩起舞,那玉兔也情不自禁地隨之手舞足蹈起來;這是壹幅“牧童吹簫”圖:在山清水秀的山澗中,壹牧童騎在黃牛背上悠然自得地吹著短簫,簫聲悠揚,悅耳動聽;下面是壹幅“龍鳳呈祥”圖:在瑞雲翻騰中,右邊的金龍張口旋身,回首望鳳,左邊的彩鳳展翅翹尾,舉目視龍……整個圖案渾然壹體,烘托出了社會的安定與祥和氣氛。
思源橋地處新桂湖公園中心偏南,東西走向,是連接東、西各景點的紐帶之壹。東連桂堤,提示牌上說:此堤遍植桂樹,臨水照月,每當月圓時分,兩影交疊,猶如廣寒勝境;西接王銘章墓,圓形的山堡上林陰匝地,花草茂盛。如果沒有思源橋,兩景點雖然近在咫尺,要彼此到達,就得繞很大壹個圈子了。
思源橋不僅起著紐帶作用,而且還是新桂湖公園的20個景點之壹。
2.成都新都、桂湖的景觀新都離成都約30公裏,過去叫新都縣,現在叫新都區。
新都有兩大景點值得壹看,壹是寶光寺,二是桂湖公園。
寶光寺位於新都市區,是我國最大的佛寺,中國佛學院就在這個寺內。這個寺的最大特點是所有建築均用石柱用柱,不用木柱,還有就是有羅漢堂中有五百羅漢。我到過的地方中,只有寶光寺和蘇州西園寺及少林寺的十方禪院有五百羅漢,且只有寶光寺的規模最大,制作最好。
桂湖公園也位於市區,據說是郭沫若家的私家園林,後捐給政府作公園的。園內山水樓臺,小橋流水,曲徑通幽,美不勝收,是旅遊休閑的好去處。
3.桂湖公園的古代遺跡往事越千年,勝跡涉難稽。桂湖森林廣場飲馬河上卻實實在在還有壹座五百年前的古堰遺跡。這座堰是明代首輔大學士楊升庵的父親楊廷和捐資修築的壹處農田水利工程。它年復壹年,引水灌田,造福桑梓,農鄉百姓不忘其德,故沿稱此堰為學士堰。學士堰下遊數百米處的新都城南門橋,即是楊升庵祖父楊春為便利城鄉來往而捐資修建的清源橋。它將遷建於桂湖森林廣場境內,作為飲馬河上的新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