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樂府》是與《秦中吟》差不多在同壹個時期寫出來的,是白氏諷諭詩中重要的另壹組詩,***50首,寫的是高祖武德至元和之間的事,時間跨度較《秦中吟》大,內容也更廣泛。白氏在《寄唐生》詩中說他的樂府詩:“我亦君之徒,郁郁何所為。不能發聲哭.轉作樂府詩。篇篇無空文,句句必盡規。功高虞人箴,痛甚騷人辭。非求宮律高,不務文字奇。推歌生民病,願得天子知。”可以說是他寫《新樂府》的宣言和對《新樂府》的最好說明。被人們廣為傳誦的著名之作《賣炭翁》、《杜陵叟》、《繚綾》、《新豐折臂翁》等,即為《新樂府》中篇章。每首詩都有明確而強烈的中心思想,即序中所明言的“苦宮市也”、“傷農夫之困也”、“貪女工之勞也”、“戒邊功也”、“憂蠶桑之費也”、“念寒雋也”、“戒求仙也”、“刺佛寺浸多也”、“疾貪吏也”等,鞭撻、諷刺,辭激情真,毫不留情,乃至大聲疾呼。這些詩篇愛憎分明,除諷刺外,也有歌頌。這些詩篇,充分說明了白居易反對什麽,贊美什麽,是作者心跡的真實表露。他在《新樂府序》中明確宣布,這些詩是“為君、為臣、為民、為物、為事而作,不為文而作也”。“其事核而實”,宣稱自己寫的都是真實事件,更表現了壹個中青年詩人扶正疾邪的戰鬥精神。在詩風上,繼承了《詩經》、樂府古詩和杜甫歌行的優良傳統,又采用了當時民歌的自由句法,形成了自己帶有創造性的風格。
總之,白居易的《秦中吟》和《新樂府》,是他全部詩歌中最富戰鬥力的作品,連同《長恨歌》、《琵琶行》,是白居易詩歌中最優秀的部分,也是中國古代詩歌中最可寶貴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