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背景:從1939年到1950年,作者在抗日時期同白洋澱人民英勇抗日、並與當地地主等惡勢力進行鬥爭,1938年,抗日戰爭爆發後,孫犁毅然投身抗戰,在平漢路西的山裏工作,聽到從冀中平原的同誌向他講過兩個戰鬥故事,其中壹個是關於白洋澱青年組成雁翎隊,這個素材觸發了孫犁的創作靈感。
文中景物描寫清新自如,情景交融,意境優美,富有詩情畫意。故事發生在硝煙彌漫的抗日戰爭年代,作者沒有描寫殘垣斷壁、生靈塗炭的場景,也沒有描寫金戈鐵馬的廝殺,而是著意於荷花澱的旖旎風光,以婦女們的從容談笑顯示出風雲的變幻。
抒情的筆調,樂觀的畫面,使小說充滿詩情畫意。小說中的景物描寫,既飽含著作者強烈的愛國情感,又為人物的活動提動了典型環境。
擴展資料《白洋澱紀事》主要內容簡介:再現了抗日戰爭時期,冀中平原地區人民群眾的鬥爭生活,塑造了眾多深入人心的人物形象,展現了純美的人性,也表達了人們對於美好和平生活的向往。
孫犁的創作有壹貫的風格,他的散文富於抒情味,他的小說好像不講究篇章結構,然而絕不枝蔓;他是用談笑從容的態度來描摹風雲變幻的,好處在於雖多風趣而不落輕佻。
他那種寂寞冷清的狀態是他自己的選擇,也是他所期盼的,他是現代社會的壹位“大隱”。他後半生恪守文人的清高和清貧。這是文壇上的壹聲絕響,讓我們後來人高山仰止。
孫犁,1913-2002, 現代小說家、散文家。原名孫樹勛,河北安平縣人。 孫犁壹生筆耕不輟,是中國解放區文藝的代表性作家之壹。
作品特點熔寫景、抒情於壹爐,充滿詩情畫意被稱作“詩體小說”。產生極大影響,形成數量可觀的“河北作家群——白洋澱派(菏花澱派)”。代表作品有長篇小說《風雲初記》、中篇小說《鐵木前傳》、短篇小說《荷花澱》、散文集《津門小記》、論文集《文學短評》。
百度百科-白洋澱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