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讀了楊萬裏的新柳這首詩有什麽感受

讀了楊萬裏的新柳這首詩有什麽感受

妳的問題可以轉化為:楊萬裏的詩歌《新柳》的賞析,我為妳奉上,請參考!

1:原詩:

朝代:宋代

作者:楊萬裏

原文:

柳條百尺拂銀塘,且莫深青只淺黃。

未必柳條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長。

2:賞析:

這首小詩畫面清新,節奏明快,讀來仿佛身臨其境,仿佛沐浴著融融的陽光,吹拂著和煦的春風。字字句句無不流露著詩人愛惜新柳,熱愛春天,熱愛生活的深情。

“柳條百尺拂銀塘”。作品開篇首先為我們描繪了壹幅初春時節柳樹池塘兩情依依的整體畫面。“百尺”寫了柳的婀娜與茂盛,“拂”寫出了柳的輕揉,像手少女的纖纖玉手輕拂著銀光閃耀的池塘。如此壹來,壹幅清新、煦暖、鮮亮、靈動的春樹春水圖畫就呈現在了讀者面前。

“且莫深青只淺黃”。在這壹句理,詩人以濃重的筆墨寫柳葉的顏色。“且莫”即“切莫”,有“千萬不要”的意思,但在這裏應該理解為“壹點兒……都沒有”,就是“壹點兒深清的綠色都沒有”;“只”限制了柳葉顏色的單壹和純粹,沒有其他顏色,只有鵝黃嫩綠,“且莫”和“只”這兩個限制性的詞語不但傳神有效地寫出了初春時節柳樹的特點,同時還流露了詩人愛惜新柳的深情。

以下兩句集中筆墨揭示“柳條”何以“百尺”長的原因。

“未必柳條能蘸水”。“未必”,即不壹定,意思就是說從遠處望見的那些長長的柳條,未必就是真的已經長到了延伸到水裏。“蘸水”,在這裏可以理解為伸展到水裏。

“水中柳影引他長”。這最後壹句中的“引”字用得妙,既說明了柳條之所以“百尺”長的原因,又賦予了柳條倒影以生命的活力,這壹擬人手法的運用,出人意料地把新柳,以至於把整個畫面都寫得靈動鮮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