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跪求關於葉芝的生平和詩歌!!!!!!!要完整地,不要地址!!!!

跪求關於葉芝的生平和詩歌!!!!!!!要完整地,不要地址!!!!

在百度百科壹搜就出來了,給妳復制粘貼過來壹部分

這是他最出名的壹首詩:

當妳年老時 傅浩譯

當妳年老,鬢斑,睡意昏沈, 在爐旁打盹時,取下這本書, 慢慢誦讀,夢憶從前妳雙眸 神色柔和,眼波中倒影深深; 多少人愛妳風韻嫵媚的時光, 愛妳的美麗出自假意或真情, 但唯有壹人愛妳靈魂的至誠, 愛妳漸衰的臉上愁苦的風霜; 彎下身子,在熾紅的壁爐邊, 憂傷地低訴,愛神如何逃走, 在頭頂上的群山巔漫步閑遊, 把他的面孔隱沒在繁星中間。

這是生平

威廉·巴特勒·葉芝 William Butler Yeats (1865~1939) 1865年6月13日出生於都柏林。曾在都柏林大都會美術學院學習繪畫,1887年開始專門從事詩歌創作。1939年1月28日,在法國南部羅克布魯納逝世。 葉芝早年的創作仍然具有浪漫主義的華麗風格,善於營造夢幻般的氛圍,例如他在1893年出版的散文集《凱爾特曙光》便屬於這種風格。然而進入不惑之年後,在現代主義詩人伊茲拉·龐德等人的影響下,尤其是在其本人參與愛爾蘭民族主義政治運動的切身經驗的影響下,葉芝的創作風格發生了比較激烈的變化,更加趨近現代主義了。 葉芝不僅僅是艾比劇院的決策者之壹,也曾擔任愛爾蘭國會參議員壹職。他十分重視自己的這些社會職務,是愛爾蘭參議院中有名的工作勤奮者。葉芝曾於1923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獲獎的理由是“以其高度藝術化且洋溢著靈感的詩作表達了整個民族的靈魂”。1934年,他和拉迪亞德·吉蔔林***同獲得古騰堡詩歌獎。編輯本段早年的生活和作品

葉芝出生於距離愛爾蘭首都都柏林不遠的山迪蒙(Sandymount)。他的父親約翰·巴特勒·葉芝是亞麻商人傑維斯·葉芝的後裔。這位商人卒於1712年,他的孫子本傑明娶了基爾岱爾郡的望族之女瑪麗·巴特勒。約翰·葉芝結婚的時候正在學習法律,但是很快他便輟學,轉而學習畫肖像畫。他的母親(即威廉·巴特勒·葉芝的祖母)蘇珊·瑪麗·波雷克斯芬來自斯萊果郡(County Sligo)上壹個盎格魯-愛爾蘭裔家族。詩人出生後不久,便遷至位於斯萊果的大家族中,他本人也壹直認為是斯萊果郡孕育了自己真正的童年歲月。巴特勒-葉芝家族是壹個非常具有藝術氣息的家族。詩人的哥哥傑克後來成為壹位著名的畫家,而他的兩個姐妹伊麗莎白和蘇珊則均參加過著名的“工藝美術運動”。 為了詩人父親的繪畫事業,葉芝的家庭後遷至倫敦。起初,葉芝和他的兄弟姐妹接受的是家庭教育。詩人的母親由於非常思念故地斯萊果,經常給孩子們講家鄉的故事和民間傳說。1877年,威廉·葉芝進入葛多芬小學(Godolphin),並在那裏學習了四年。不過威廉似乎並不喜歡在葛多芬的這段經歷,而且成績也並不突出。由於經濟上的困難,詩人全家於1880年底遷回了都柏林。起初住在市中心,其後搬到位於郊外的皓斯(Howth)。 在皓斯的時光是詩人重要的發展階段。皓斯周圍是丘陵和樹林,相傳有精靈出沒。葉芝家雇了壹個女仆,是壹個漁人的妻子,她熟知各類鄉野傳奇,娓娓道來的神秘冒險全都收錄在後來出版的《凱爾特黃昏》裏。 1881年10月,詩人在都柏林的伊雷斯摩斯·史密斯中學(Erasmus Smith)繼續他的學業。他父親的畫室就在這所學校附近,於是詩人經常在那裏消磨時光,並結識了很多都柏林城的藝術家和作家。在這段時間裏,葉芝大量閱讀莎士比亞等英國作家的作品,並和那些比他年長許多的文學家、藝術家們討論。他於1883年12月從這所中學畢業,其後他便開始了詩歌的創作。1885年,葉芝在《都柏林大學評論》上發表了他的第壹部詩作,以及壹篇題為《賽繆爾·費格森爵士的詩》的散文。從1884年到1886年,他就讀於位於基爾岱爾大街的大都會藝術學校(Metropolitan School of Art),也就是如今愛爾蘭國家美術與設計學院的前身。編輯本段年輕的詩人

在開始進行詩歌創作之前,葉芝便已經嘗試將詩歌和宗教觀念、情感結合起來。後來,他在描述自己童年生活的時候曾說過“……我認為……如果是壹種強大且悲天憫人的精神構成了這個世界的宿命,那麽我們便可以通過那些融合了人的心靈對這個世界的欲望的詞句來更好的理解這種宿命。” 葉芝早年的詩作通常從愛爾蘭神話和民間傳說中取材,其語言風格則受到拉斐爾前派散文的影響。這壹時期,雪萊的詩對葉芝產生了很大影響。在後來的壹篇關於雪萊的文章中葉芝寫道:“我重讀了《解放了的普羅米修斯》。在世界上的所有偉大著作之中,它在我心裏的地位比我預想得還要高得多。” 葉芝早期還受到彼時愛爾蘭著名的芬尼亞組織(Fenian)領袖約翰·奧裏亞雷的影響。詩人晚年曾說,奧裏亞雷是他所見最“風流倜儻的老人”,“從奧裏亞雷的談話以及他借我或送我的愛爾蘭書籍中,成就了我壹生的誌業。”在奧裏亞雷的介紹下,葉芝認識了道格拉斯·海德和約翰·泰勒。前者於1893年成立蓋爾語聯盟(Gaelic League),致力於保存並增加愛爾蘭語言的使用。 葉芝的第壹首重要詩作是《雕塑的島嶼》,是壹首模仿埃德蒙·斯賓塞詩作的夢幻般的作品。這首詩發表在《都柏林大學評論》上,其後沒有再版。葉芝第壹部公開出版的作品是壹本小冊子《摩沙達:戲劇化的詩》。這篇文章也同樣在《都柏林大學評論》上發表過,而且只是由他的父親出資印刷了100冊。此後,他完成了敘事長詩《烏辛之浪跡》(The Wanderings of Oisin),並在1889年出版了詩集《烏辛之浪跡及其他詩作》。這是即使在葉芝風格成熟之後也仍未否定過的第壹部作品,取材於愛爾蘭古代勇士的傳說和神話故事。為完成這首詩,詩人花費了整整兩年的時間,其風格清晰的體現出費格森和拉斐爾前派對詩人的影響。這首詩在壹定程度上奠定了葉芝以後詩作的主題風格:追求冥思的生活抑或追求行動的生活。這本詩集的前八首抒情詩和歌謠的主題,是源自葉芝少年時代對印度人及阿爾卡迪亞世外桃源的想象——神祗與女神、王子與公主、殿堂、孔雀與神秘的蓮花等等。詩歌中流露出明顯的浪漫主義和拉斐爾前派的痕跡。在《烏辛之浪跡》之後,葉芝再未創作過長詩。他的其他早期作品多半是以愛情或神秘事物為主題的抒情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