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蘇軾“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的賞析。

蘇軾“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的賞析。

這句話的意思是如果每天吃三百顆荔枝,我願意永遠都做嶺南的人。

解詩者多以為東坡先生在此贊美嶺南風物,從而抒發對嶺南的留戀之情,其實這是東坡先生滿腹苦水唱成了甜甜的贊歌。

不錯,從壹些現象上看起來,蘇軾在嶺南時的心情與初貶黃州時相比,確實顯得更加平靜,不見了“空庖煮寒菜,破竈燒濕葦”的失意與苦悶。 《宋史》本傳說蘇軾在惠州“居三年,泊然無所蒂介,人無賢愚,皆得其歡心”。

貶為瓊州別駕後,居在“非人所居”的地方,“初僦官屋以居,有司猶謂不可。軾遂買地築室,儋人運甓畚土以助之。獨與幼子過處,著書以為樂,時時從其父老遊,若將終身。”蘇轍《東坡先生和陶詩引》介紹: “東坡先生謫居儋耳,置家羅浮之下……華屋玉食之念,不存於胸中。”

蘇東坡在嶺南時,除了關心自然風光和民情風俗以外,還與出家人交往頻繁,詩文中就留有很多與僧人唱和的作品。這壹定程度上確實表現了避世意識。

擴展資料:

惠州壹絕·蘇軾

食荔枝二首·之二 ·蘇軾

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楊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

白話譯文

羅浮山下四季都是春天,枇杷和楊梅天天都有新鮮的,如果每天吃三百顆荔枝,我願意永遠都做嶺南的人。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世人稱其為“蘇東坡”。漢族,眉州(今四川眉山,北宋時為眉山城)人,祖籍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畫家、詞人、詩人,美食家,唐宋八大家之壹,豪放派詞人代表。

其詩,詞,賦,散文,均成就極高,且善書法和繪畫,是中國文學藝術史上罕見的全才,也是中國數千年歷史上被公認文學藝術造詣最傑出的大家之壹。

其散文與歐陽修並稱歐蘇;詩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與辛棄疾並稱蘇辛;書法名列“蘇、黃、米、蔡”北宋四大書法家之壹;其畫則開創了湖州畫派。

不得不說東坡先生吃也吃的風雅曠達,當時,蘇東坡於宋哲宗紹聖元年被人告以“譏斥先朝”的罪名被貶嶺南,“不得簽書公事”。於是,東坡先生就幹脆給自己放了個假,整日於山水之間恣意風流,觀賞細小之物,對嶺南更是產生了喜愛之心,只這荔枝都愛的極有韻味。

而這時心懷國運民生的蘇先生因遭遇又滋生出世歸隱之心,忍不住嗟嘆“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在這首七絕詩中表現出他素有的樂觀曠達、隨遇而安的人格魅力,同時還表達了他對嶺南風物的熱愛之情。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惠州壹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