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音者誠希 唐代:韓愈
知音者誠希,念子不能別。
行行天未曉,攜酒踏明月。
絕句送巨山 宋代:劉子翚
二年寄跡閩山寺,壹笑翻然向浙江。
明月不知君已去,夜深還照讀書窗。
臨行與故遊夜別 南北朝:何遜
歷稔***追隨,壹旦辭群匹。
復如東註水,未有西歸日。
夜雨滴空階,曉燈暗離室。
相悲各罷酒,何時同促膝?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唐代:岑參
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如壹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
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難著 壹作:猶著)
瀚海闌幹百丈冰,愁雲慘淡萬裏凝。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
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唐代: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唯 通:惟)
行路難·其壹 唐代:李白
金樽清酒鬥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羞 通:饈;直 通:值)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雪滿山 壹作:雪暗天)
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碧 壹作:坐)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2.古時候形容誌同道合的人在壹起,有沒有詩句,典故1、典故:
《三國誌·魏誌·陳思王植傳》:"昔伊尹之為媵臣,至賤也,呂尚之處屠釣,至陋也,乃其見舉於湯武、周文,誠道合誌同,玄漠神通,豈復假近習之薦,因左右之介哉。"
譯文:
三國時期,魏文帝曹丕即位後,對曹植壹直心存疑忌,尋找各種機會加以陷害,由於母後的幹預,曹丕才沒有把弟弟置於死地。曹植苦於無用武之地,他上書說伊尹是陪嫁的小臣、呂尚當屠夫釣叟,他們遇到了誌同道合的商湯和周文王,輔佐他們成大業。
2、《佛說四十二章經》第十四章:"沙門問佛:何者為善?何者最大?佛言:行道守真者善;誌與道合者大。"
3、俞伯牙摔琴謝知音
《俞伯牙摔琴謝知音》是壹部話本作品,作品講述了古代非常有名的“俞伯牙摔琴謝知音”的故事,收錄在《警世通言》中。故事講了俞伯牙從小就酷愛音樂,他彈起琴來,琴聲優美動聽,猶如高山流水壹般。有壹天,俞伯牙遇到柴夫鐘子期,鐘子期感嘆俞伯牙的音樂“巍巍乎若泰山“”洋洋兮若江河。”這就是著名的“高山流水”。鐘子期死後,俞伯牙認為世上已無知音,終身不再鼓琴。作品通俗易懂,在當時很受聽客的喜歡,它已成為中國古代話本的典範之壹。
誌同道合(zhì tóng dào hé)
基本解釋: 道:途徑。誌趣相同,意見壹致。
成語出處: 《三國誌·魏誌·陳思王植傳》:“昔伊尹之為媵臣,至賤也,呂尚之處屠釣,至陋也,乃其見舉於湯武、周文,誠道合誌同,玄漠神通,豈復假近習之薦,因左右之介哉。”
誌同道合,成語,作謂語、定語,指的是人與人之間,彼此誌向、誌趣相同,理想、信念契合。與"門當戶對"的道理相似。宋代陳亮的《與呂伯恭正字書》之二中說:"天下事常出於人意料之外,誌同道合,便能引其類。"可見,誌同道合,原本是壹件好事:人們不分男女、不論貧富、不講強弱,大家懷著***同的理想,為了***同的事業,朝著***同的目標,攜手並肩,以期獲得成功,有所成就。
3.古時候形容壹群誌同道合的人詩句在壹起,有沒有詩句這首《邶風·二子乘舟》可以形容壹群誌同道合的人在壹起
邶風·二子乘舟
《詩經·國風》
二子乘舟,泛泛其景。願言思子,中心養養!
二子乘舟,泛泛其逝。願言思子,不瑕有害!
白話譯文
妳倆乘船走了,船兒飄飄遠去。多麽思念妳呵,心中戀意難除
妳倆乘船走了,船影漸遠漸沒。多麽思念妳呵,切莫遭遇災禍!
《二子乘舟》是《詩經·邶風》第19篇。先秦時代邶地華夏族民歌。全詩2章,章4句。全詩通過對飄飄遠逝的二子和船影等畫面的描寫,形象生動地表達了衛國人民對“二子”(衛宣公的2個異母子)之間感情的欣賞與感動。
衛宣公的庶子朔(人名)覬覦公子及(人名)的儲君之位,與母親齊姜(人名)進讒言給衛宣公,後三人設計要在公子及出門路上將其殺死。朔有壹個親兄弟叫公子壽,他與公子及的關系極好,得知此事後告知公子及,公子及卻不聽其勸告準備毅然赴死,公子壽不忍,將公子及灌醉後代其上路,公子及醒來駕船追趕,但追上公子壽的小船時公子壽已被殺死,公子及悲痛萬分,告知殺手我才是公子及,妳們殺錯了人,既然如此將我也殺死回去復命吧。殺手將二人首級送與衛宣公,宣公得見後悲傷過度而死。 《二子乘舟》是指及和壽兩位公子手足感情,也是這個故事的記錄。
4.古時候形容誌同道合的人在壹起,有沒有詩句、典故最好是詞語的1、《絕句送巨山》
宋代:劉子翚
二年寄跡閩山寺,壹笑翻然向浙江。
明月不知君已去,夜深還照讀書窗。
譯文:兩年來,您托身借居在這福建山中的廟裏,如今忽然轉念,要離開這兒,前往浙江。明月不知您已經離去,深夜還是悄悄地照進您書房的小窗。
2、《臨行與故遊夜別》
南北朝:何遜
歷稔***追隨,壹旦辭群匹。
復如東註水,未有西歸日。
夜雨滴空階,曉燈暗離室。
相悲各罷酒,何時同促膝。
譯文:多年交遊彼此相親相隨,辭別眾友心中若有所失。此行遠去有如東瀉之水,水既東流哪有西歸之日。無情苦雨徹夜滴瀝空階,拂曉時分燈光暗照離室。相對而悲各自停杯罷飲,未知何日有談心促膝時。
3、《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唐代:岑參
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如壹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
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
瀚海闌幹百丈冰,愁雲慘淡萬裏凝。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
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譯文:北風席卷大地把白草吹折,胡地天氣八月就紛揚落雪。忽然間宛如壹夜春風吹來,好像是千樹萬樹梨花盛開。雪花散入珠簾打濕了羅幕,狐裘穿不暖錦被也嫌單薄。將軍都護手凍得拉不開弓,鐵甲冰冷得讓人難以穿著。
沙漠結冰百丈縱橫有裂紋,萬裏長空凝聚著慘淡愁雲。主帥帳中擺酒為歸客餞行,胡琴琵琶羌笛合奏來助興。傍晚轅門前大雪落個不停,紅旗凍僵了風也無法牽引。輪臺東門外歡送妳回京去,妳去時大雪蓋滿了天山路。山路迂回曲折已看不見妳,雪上只留下壹行馬蹄印跡。
4、《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唐代: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譯文:老朋友向我頻頻揮手,告別了黃鶴樓,在這柳絮如煙、繁花似錦的陽春三月去揚州遠遊。友人的孤船帆影漸漸地遠去,消失在碧空的盡頭,只看見壹線長江,向邈遠的天際奔流。
5、《行路難·其壹》
唐代:李白
金樽清酒鬥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譯文:金杯裏裝的名酒,每鬥要價十千;玉盤中盛的精美菜肴,收費萬錢。胸中郁悶啊,我停杯投箸吃不下;拔劍環顧四周,我心裏委實茫然。想渡黃河,冰雪堵塞了這條大川;要登太行,莽莽的風雪早已封山。
象呂尚垂釣溪,閑待東山再起;伊尹乘舟夢日,受聘在商湯身邊。何等艱難!何等艱難!歧路紛雜,真正的大道究竟在哪邊?相信總有壹天,能乘長風破萬裏浪;高高掛起雲帆,在滄海中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