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山行這首詩表達了詩人當時是什麽樣的心情

山行這首詩表達了詩人當時是什麽樣的心情

表達了詩人不惜謝絕仕途而甘隱山林的心情。

“行逢賣藥歸來客,不惜相隨入島雲。”當詩人走著走著,邂逅賣藥材回來的老者,便隨同這位年老的藥農壹道進入那煙靄茫茫的深山島雲中去。

這壹收筆,意味深長,是詩旨所在。“不惜”二字隱隱透露了詩人不投身熱氣騰騰的制茶抽絲的山村,而遁跡空寂的雲山的苦衷。表現了詩人不惜謝絕仕途而甘隱山林的心情。

唐代詩人項斯《山行》:青櫪林深亦有人,壹渠流水數家分。山當日午回峰影,草帶泥痕過鹿群。蒸茗氣從茅舍出,繰絲聲隔竹籬聞。行逢賣藥歸來客,不惜相隨入島雲。

譯文:青青的櫪樹林的深處也住著人,壹條小溪由幾戶人家***享同分。高山在正午時分峰影已經移動,草葉上沾著泥痕因剛跑過鹿群。蒸煮茶葉的香氣從茅屋裏冒出,繅絲的聲響隔著竹籬也能聽聞。在路上遇見了買藥歸來的山客,心甘情願隨他進入如島的白雲。

擴展資料:

壹、創作背景

項斯生當唐末亂世,自覺懷才不遇,壯誌莫酬。他除做過小官丹徒縣尉外,隱居山林達三十年,對山間的四時晨昏、風雲草木極其熟悉。這首《山行》,便是寫山村野景。

二、賞析

此詩寫山水,飽含田園風味,寫景如繪,清幽靜謐,同時充滿了勃勃生機。由於詩人觀察入微,體驗深刻,詩寫得清新,細膩,貼切,逼真,繪影繪聲,如歌如畫,引人入勝。

“蒸茗氣從茅舍出,繰絲聲隔竹籬聞”。在第三聯裏,詩人準確地捕捉暮春山村最具特色的物事──烘茶與抽繭來開拓詩的意境。

巧妙的是,詩人並未直說山村農民如何忙碌於撿茶、分茶、炒茶和煮繭、退蛹、抽絲,而只是說從茅舍升出裊裊炊煙中聞到了蒸茗的香味;隔著竹籬聽到了繰絲聲音,從而使讀者自己去領略農事豐收的盛景。這裏,詩人創造的意境因借助於通感作用,產生了壹種令人倍感親切的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