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關於風或雨的詩句並賞析

關於風或雨的詩句並賞析

1.寫風或雨的古詩名句並賞析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翻譯:

春風拂過,又把江南岸的每壹個角落吹的翠綠,明月什麽時候才能照著我回到家鄉呢?

賞析:

前壹句為千古名句,點出了時令已經是春天,描繪了長江南岸的景色。“綠”字是吹綠的意思,是使動用法,用得絕妙。傳說王安石為用好這個字改動了十多次,從十多個動詞中最後選定了“綠”字。因為其他文字只表達春風的到來,卻沒表現春天到來後千裏江岸壹片新綠的景物變化。結句“明月何時照我還”,詩人眺望已久,不覺皓月初上,用疑問句式表現出壹幅“明月照我還”的畫面,進壹步表現思念家園的心情。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翻譯:

知道這細細的柳葉是誰裁剪出來的,乍暖還寒的二月春風恰似剪刀。

賞析:

“不知細葉誰載出,二月春風似剪刀。”是十分有名的詩句,在賀知章之前,有誰把春風比作剪刀?本句將乍暖還寒的二月春風由無形化為有形,顯示了春風的神奇靈巧,使《詠柳》成為詠物詩的典範之作。

2.描寫雨的詩句和賞析有哪些

1、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陸遊:《十壹月四日風雨大作》)

賞析:夜深了,我躺在床上聽到那風雨的聲音,就夢見自己騎著披著盔甲的戰馬跨過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場。

2、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張誌和:《漁歌子》)

賞析:“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描寫了漁父捕魚的情態。漁父戴青箬笠,穿綠蓑衣,在斜風細雨中樂而忘歸。“斜風”指微風。全著色明麗,用語活潑,生動地表現了漁夫悠閑自在的鄉村生活。

3、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王維:《山中》)

賞析:寫山中溪流:荊溪蜿蜒穿流,溪水清淺,因溪水沖刷而泛白的石頭星星點點地露出水面。

4、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杜甫:《春夜喜雨 》)

賞析: 好雨知道下雨的節氣,正是在植物萌發生長的時侯。

5、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王維:《山居秋瞑》)

賞析:新雨過後山谷裏空曠清新,深秋傍晚的天氣特別涼爽。

6、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曉》)

賞析:昨夜我在朦朧中曾聽到壹陣風雨聲,現在庭院裏盛開的花兒到底被搖落了多少呢?

7、雨打梨花深閉門,忘了青春,誤了青春。(唐寅:《壹剪梅·雨打梨花深閉門》)

賞析:粘天芳草,千裏萋萋,極目所望,古道晴翠,而思念的人更在天涯芳草外,閨中人的心也輕飏到天盡頭了。

8、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誌南:《絕句》)

賞析:陽春三月,杏花開放,綿綿細雨仿佛是故意要沾濕我的衣裳似的,下個不停;輕輕吹拂人面的風帶著楊柳清新氣息的暖風令人心曠神怡。

9、溪雲初起日沈閣,山雨欲來風滿樓。(許渾:《鹹陽城東樓 / 鹹陽城西樓晚眺 / 西門》)

賞析:烏雲開始從皤溪上起來,太陽從西城外的慈福寺閣後沈落下去。周圍的群山,雨意越來越濃,大雨即將到來,城樓上,已是滿樓的狂風。

10、壹寸柔腸情幾許?薄衾孤枕,夢回人靜,徹曉瀟瀟雨。(惠洪:《青玉案·絲槐煙柳長亭路》)

賞析:詞家有主張“詞不宜和韻”的,因為詞句參差,音律很嚴,難以使抒寫的情思與限定的聲韻吻合無間。但樂此不疲以聘其才的仍大有人在,其“善用韻者,雖和猶如自作”,這首小令便是如此,因而頗為著名。

3.寫壹句風或雨的詩(要註明作者和題目)

《春曉》唐 孟浩然

春眠不覺曉,

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

花落知多少。

文學賞析

清晨壹覺醒來,窗外,鳥兒們清脆的鳴叫聲此起彼伏,跌宕婉轉,像是在演奏動人的協奏曲。春天裏,生命的氣息是那樣美好。突然,昨夜的風聲和雨聲仿佛又在耳畔響起,經歷了夜的風雨,那些春天裏的花兒也不知道飛謝了多少啊!

本詩初讀時,覺得平淡無奇,反復讀之,才感到詩中別有天地。它沒有華麗的辭藻,沒有高超的藝術手法,但卻有獨特的韻味。整首詩的風格就象行雲流水壹樣平易自然,然而悠遠深厚。雖然短小通俗,卻為我們展現了壹幅深動的“春曉圖”,極富詩情畫意。

詩歌從春鳥的啼鳴、春風春雨的吹打、春花的謝落等聲音,給人強烈的聽覺效果,然後通過聯想,轉換到視覺,在眼前展開壹夜風雨後的春天景色,構思巧妙。更多唐詩欣賞敬請關註“習古堂國學網”的唐詩三百首欄目。

在寫景方面,詩人僅僅選取了春天的壹個側面。詩人不去寫春有迷人的色彩,有醉人的芬芳,而是從聽覺角度著筆,寫春天裏聲聲音:“處處啼鳥”,“夜間風雨”。鳥聲婉轉,悅耳動聽,是美的。加上“處處”二字,啁啾起落,遠近應和,使人有置身山陰道上,身臨其境之感。春風春雨,紛紛灑灑,但在靜謐的春夜,這沙沙聲響卻也讓人想見那如煙似夢般的淒迷意境,和微雨後的萬物復蘇。這些都只是詩人在屋內的耳聞,然而這陣陣春聲卻勾畫了無邊春色,把讀者引向了廣闊的大自然,使讀者自己去想象、去體味那鶯囀花香的爛熳春光,這是用春聲來渲染戶外春意鬧的美好景象。這些景物是活潑跳躍的,生機勃勃的。它寫出了詩人的感受,表現了詩人內心的喜悅和對大自然的熱愛。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本詩的語言平易淺近,自然天成,言淺意濃卻又耐人尋味:景真情深,就象是從詩人心靈深處流出的壹股泉水,晶瑩透澈,灌註著詩人的生命,跳動著詩人的脈搏。不知不覺的又來到了壹個春天的早晨,不知不覺的又開始了壹次花開花落。面對這壹年壹度的春景,人生的感慨便會油然而起,或淡或濃地縈回心頭。讀之,如飲醇醪,不覺自醉。詩人將情與境自然交融,既把春天的新與美寫得淋漓盡致,又將自己對大自然的鐘愛和對人生的感慨表達得意味深長。

技巧賞析

《春曉》是壹首惜春詩,看似極為口語化,卻既有優美的韻致,行文又跌宕起伏。作者以“不知——知;知——不

春 曉[2]

知”的句式,將春天的景物展現給讀者。不知清晨,但是卻知道報曉的鳥兒鳴叫;知道春風春雨的光顧,卻不知道落英多少。詩人就是這樣在反復周折的句式中來描寫大好春光的。全詩以清新活潑、明朗暢曉的語言來描寫春天的秀麗景色,抒發詩人內心萌發的深厚春意,墨淡而意濃,景美而情切,並且給人留下鳥啼無意,而落花有情的不盡韻味。

4.關於“雨”的詩句及賞析

關於雨的詩句也太多了 壹時還賞析不過來 請多擔待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煎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春夜喜雨: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春 曉孟浩然 春眠不覺曉, 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 花落知多少? ---------------------------------------- 王維《山居秋螟》)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 杜甫《春夜喜雨》 春夜喜雨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 山 中王維 荊溪白石出, 天寒紅葉稀。 山路元無雨, 空翠濕人衣。

-------------------------------------- 張誌和《漁歌子》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 《十壹月四日風雨大作》 陸遊 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 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 杜牧《清明》 清明時節雨紛紛, 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

--------------------------------------- 芙蓉樓送辛漸王昌齡 寒雨連江夜入吳,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 壹片冰心在玉壺。

--------------------------------------- 送元二使安西王維 渭城朝雨浥輕塵, 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壹杯酒, 西出陽關無故人。

------------------------------------- 飲湖上初晴後雨 作者: 蘇軾 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張誌和《漁歌子》 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誌南和尚《絕句》 渭城朝雨亦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杜牧《江南春絕句》 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陸遊《十壹月四日風雨大作》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杜甫《春夜喜雨》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辛棄疾《西江月》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春曉》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杜牧《清明》 水光瀲艷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蘇軾《飲湖上初晴後雨》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沈雨打萍――――文天祥《過伶仃洋》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王維:《山居秋瞑》) 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王維:《山中》) 寒雨連江夜人吳,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5.描繪風和雨的古詩詞及簡要賞析

阮郎歸·秋風吹雨舊痕殘

秋風吹雨舊痕殘,

疏枝驚夢寒,

憶春沙暖荻花繁,

夕嵐飛鳥還。

蕭素瑟,

錦空憐,

伐林竹莫嘆,

自言拼卻隱雲軒,

拂風落舊顏。

阮郎歸又名《醉桃源》、《碧桃春》。《神仙記》載劉晨、阮肇入天臺山采藥,遇二仙女,留住半年,思歸甚苦。既歸則鄉邑零落,經已十世。曲名本此,故作淒音。四十七字,前後片各四平韻。

很適合現在的季節哦~

6.關於風的詩句 帶解釋 賞析

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忽如壹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翻譯:

北風席卷大地,白草被刮得折斷了,塞北的天空八月就飛撒大雪。忽然好像壹夜春風吹來,千樹萬樹潔白的梨花鬥艷盛開。

賞析:

這首詩景色淒美。詩的起首四句特別是“忽如壹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把人帶入風雪彌漫、景物新奇的境地。冬天,百花藏形匿影,百蟲聲銷跡滅,到處是壹片荒涼的景色:衰敗的枯草,凜冽的北風,天空中愁雲密布,大地上冰天雪地。面對此景,人的心境應該是惆悵、淒苦的,然而詩人卻能別出心裁,筆鋒壹轉,把這令人淒清的雪花化為春日之梨花,給全詩增加壹點亮麗的色彩。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翻譯:

春風拂過,又把江南岸的每壹個角落吹的翠綠,明月什麽時候才能照著我回到家鄉呢?

賞析:

前壹句為千古名句,點出了時令已經是春天,描繪了長江南岸的景色。“綠”字是吹綠的意思,是使動用法,用得絕妙。傳說王安石為用好這個字改動了十多次,從十多個動詞中最後選定了“綠”字。因為其他文字只表達春風的到來,卻沒表現春天到來後千裏江岸壹片新綠的景物變化。結句“明月何時照我還”,詩人眺望已久,不覺皓月初上,用疑問句式表現出壹幅“明月照我還”的畫面,進壹步表現思念家園的心情。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翻譯:

知道這細細的柳葉是誰裁剪出來的,乍暖還寒的二月春風恰似剪刀。

賞析:

“不知細葉誰載出,二月春風似剪刀。”是十分有名的詩句,在賀知章之前,有誰把春風比作剪刀?本句將乍暖還寒的二月春風由無形化為有形,顯示了春風的神奇靈巧,使《詠柳》成為詠物詩的典範之作。

7.關於雨的詩句及賞析(3個)

1)杜甫《春夜喜雨》賞析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春夜喜雨》抒寫詩人對春夜細雨的無私奉獻品質的喜愛贊美之情。

壹二句“好”字含情,贊盛春雨。“知時節”賦予春雨以人的生命和情感,在作者看來,春雨體貼人意,知曉時節,在人們急需的時候飄然而至,催發生機。

多好的春雨!首聯既言春雨的“發生”,又含蓄地傳達出作者熱切盼望春雨降臨的焦急心緒。頷聯顯然是詩人的聽覺感受。

春雨來了,在蒼茫的夜晚,隨風而至,悄無聲息,滋潤萬物,無意討“好”,唯求奉獻。瞧,聽雨情景作者體察得多麽細致,就連春雨灑灑,靜默無聲也被詩人聽出來了。

可見,驚喜於春雨的潛移默化,詩人徹夜難眠。頸聯緊承頷聯,詩人唯願春雨下個通宵,又恐突然中止,亦喜亦憂,推門而出,佇立遠眺,只見平日涇渭分明的田野小徑也溶入夜色,漆黑壹片,可見夜有多黑,雨有多密。

而江船漁火紅艷奪目,又反襯出春夜的廣漠幽黑,也從側面烘托出春雨之繁密。尾聯系想象之辭,詩人目睹春雨綿綿,欣慰地想到第二天天亮的時候,錦官城將是壹片萬紫千紅的春色。

花之紅艷欲滴、生機盎然正是無聲細雨潛移默化、滋潤洗凝而成…… 2)白居易《錢塘湖春行》賞析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裏白沙堤。

首聯從大處落筆,寫孤山寺所見之景。第壹句是地點,第二句是遠景。

“初平”,寫春水初生,略與堤平。“雲腳低”,寫白雲低垂,與湖水相連,勾出了早春的輪廓。

腳下平靜的水面與天上低垂的雲幕構成了壹副寧靜的水墨西湖圖。 頷聯寫鶯燕,是詩人遊程中所見。

鶯是春的歌手,都爭著飛到向陽的樹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已開始銜泥築巢,壹片生機勃勃之勢。用“早”來形容黃鶯,體現了白居易對這些充滿生機的小生命的由衷的喜愛。

壹個“爭”字,讓人感到春光的難得與寶貴。用壹個“啄”字,來描寫燕子那忙碌而興奮的神情,似乎把小燕子也寫活了。

這兩句著意描繪出鶯鶯燕燕的動態,從而使得全詩洋溢著春的活力與生機。 頸聯寫花草,著重表現詩人的感受。

馬在淺草地上走得很輕快,看花的時間長了,眼前壹片姹紫嫣紅,使人目不暇接,會產生迷亂的感覺。這聯和上聯是此詩的核心部分,同時也是白詩描寫春光特別是描寫西湖春光的點睛之筆。

這更是壹聯極富情感色彩與生命活力的景物描寫,充分顯示了白居易對描寫對象的細致觀察以及準確把握其特征的能力。 尾聯寫白沙堤之景,直抒胸臆,表達詩人喜悅的心情。

“行不足”,是因為看不足,說明詩人流連忘返。 從孤山北面到現在的平湖秋月、白堤,詩人壹路走來壹路向人們報告春的信息:湖面春水新生、樹上春鶯爭鳴、空中春燕銜泥、堤岸春花漸開、春草剛綠,詩人敏銳細膩的筆觸,讓人們從中體會到西湖正在舒展地著上春裝。

詩人贊美西湖的春色,並且指出他最愛在白沙堤上行走。白堤的兩邊是水,堤兩旁種滿了柳樹、桃樹。

春天走在白堤上,淡淡的湖水就在妳的腳邊,妳仿佛走在水面上;初春的柳枝如煙如霧,如絲如縷,飄拂在妳的臉上,使妳心中湧生無限溫柔無限愛,妳像在夢境、在仙境。當春天走在白堤上時,妳就更能體味到詩人寫這首詩時的感覺和心情了。

全詩的題意主要在壹個“行”字上,扣緊“春行”二字來描寫景物的。但西湖面積太大,行程太長,所以詩人只截取其中壹段來寫——從孤山寺的北面寫起,至白沙堤止。

讀這首詩,我們自然就有了隨著詩人飽覽西湖早春景色的感覺。 全詩結構嚴密,格律嚴謹,對仗工整,語言流暢,生動自然,語氣平易,體現了通俗流暢的特點。

詩人從總體上著眼描繪了湖上蓬蓬勃勃的春意,並善於在行進途中展開了景物描寫,選取了典型與分類排列相結合:中間寫鶯、燕、花、草四種最見春色的景物,動物與植物選擇組合,獨具匠心。還善於把握景物特征,運用最具表現力的詞語加以描繪和渲染。

3)杜牧《江南春絕句》賞析 千裏鶯啼綠映江,水村山郭酒旗風。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這是描寫江南風光的壹首七絕。江南多麽迷人,多麽令人向往,“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白居易已經給我們描繪了壹幅幅絢麗的圖畫,但那只是宏觀的,而杜牧的《江南春》則相對具體壹些,似乎領我們參觀了幾個景點,印象也就更深刻了。

杜牧在這首七絕中不僅描繪了明媚的江南春光,而且還再現了江南煙雨蒙蒙的樓臺景色,使江南風光更加神奇迷離,別有壹番情趣。“千裏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首先詩人把我們帶入了江南那花紅柳綠的世界。

妳看,到處鶯歌燕舞,到處綠樹紅花;那帝水的村莊,那依山的城郭,尤其是那迎風招展的酒旗,多麽令人心馳神往!“千裏”說明是寫整個江南,但整體又是通過壹個個具體的意象表現出來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這裏有過渡到江南風光的重要組成部分——寺廟,揉進了滄桑之感,南朝遺留下來的許許多多佛教建築物在春風春雨中若隱若現,更增添撲朔迷離。

8.關於雨的古詩和賞析

《春夜喜雨》 唐 杜 甫 好 雨 知 時 節,當 春 乃 發 生。

隨 風 潛 入 夜,潤 物 細 無 聲。 野 徑 雲 俱 黑,江 船 火 獨 明。

曉 看 紅 濕 處,花 重 錦 官 城。 [編輯本段]詩歌註釋 好雨: 指春雨。

乃: 就,馬上。 發生: 催發植物生長,萌發生長。

潛: 暗暗地,靜悄悄地。 潤物: 使植物受到雨水的滋養。

野徑: 田野的道路。 俱: 全,都。

江船:江面上的漁船。 獨:獨自,只有。

曉:早晨。 紅濕處:花沾上雨水變得沈重。

紅,花。 花重: 花因沾著雨水,顯得飽滿沈重的樣子,垂下來。

錦官城: 故址在今成都市南,亦稱錦城。三國蜀漢管理織錦之官駐此,故名。

後人又用作成都的別稱。 《春夜喜雨》是杜甫在唐肅宗(李亨)上元二年(761)春天,在成都浣花溪畔的草堂時寫的。

《春夜喜雨》創作背景及思想內容:這首詩寫於上元二年(761年)春。此時杜甫因陜西旱災來到四川定居成都已兩年。

他親自耕作,種菜養花,與農民交往,因而對春雨之情很深,寫下了這首詩描寫春夜降雨、潤澤萬物的美景,抒發了詩人的喜悅之情。 《春夜喜雨》抒寫詩人對春夜細雨的無私奉獻品質的喜愛贊美之情。

全詩這樣寫道:“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壹二句“好”字含情,贊盛春雨。“知時節”賦予春雨以人的生命和情感,在作者看來,春雨體貼人意,知曉時節,在人們急需的時候飄然而至,催發生機。

多好的春雨!首聯既言春雨的“發生”,又含蓄地傳達出作者熱切盼望春雨降臨的焦急心緒。頷聯顯然是詩人的聽覺感受。

春雨來了,在蒼茫的夜晚,隨風而至,悄無聲息,滋潤萬物,無意討好,唯求奉獻。瞧,聽雨情景作者體察得多麽細致,就連春雨灑灑,靜默無聲也被詩人聽出來了。

可見,驚喜於春雨的潛移默化,詩人徹夜難眠。頸聯緊承頷聯,詩人唯願春雨下個通宵,又恐突然中止,亦喜亦憂,推門而出,佇立遠眺,只見平日涇渭分明的田野小徑也融入夜色,漆黑壹片,可見夜有多黑,雨有多密。

而江船漁火紅艷奪目,又反襯出春夜的廣漠幽黑,也從側面烘托出春雨之繁密。尾聯系想象之辭,詩人目睹春雨綿綿,欣慰地想到第二天天亮的時候,錦官城將是壹片萬紫千紅的春色。

花之紅艷欲滴、生機盎然正是無聲細雨潛移默化,滋潤洗禮的結果。因此,寫花實乃烘托春雨的無私奉獻品格。

通過以上對詩句的分析,不難看出,杜甫是按這樣壹條情感思路來構思行文的,即盼雨——聽雨——看雨——想雨。俗話說,“春雨貴如油”,不錯的,對於這珍貴如油的春雨,眾人皆盼,詩人亦然。

而當春雨飄然降臨的時候,詩人更是驚喜不已,甚至臥床靜聽,徹底夜難眠,迫切希望它下過痛快,唯恐其忽然中止,於是輕手輕腳,推門遠眺,靜觀無邊黑夜的茫茫春雨,看到繁密飄灑的春雨,作者又驚喜地聯想到第二天錦官城滿城春色。詩歌意在盛贊春雨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崇高品質,這份對春雨的喜愛之情描繪得如此細膩逼真,曲折有致,這不能不令人驚嘆杜甫洞幽顯微,體物察情的藝術功力。

此外,詩歌細節的捕捉和描繪也能體現詩人體物察情的優長。“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潛”字擬人化,摹春雨來間悄無聲息、無影無蹤的情態,頗具情趣,誘發人們對春雨的喜愛之情。“潤”字傳達神,準確而生動地寫出了春雨滋潤萬物,靜默無聲的特點,既繪形,又言情,形情皆備,精深獨妙。

“花重錦官城”,著壹“重”字,準確地寫出了經受春雨壹夜洗禮滋潤之後錦官城花朵紅艷欲滴,飽含生機的情態,寄寓了作者對春雨的盛贊之情。“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則又抓住典型細節,工筆細描,精妙傳神地渲染出春雨迷蒙、色彩迷離的氛圍。

總之,杜甫的《春夜喜雨》無論在錘字煉句方面,還是在意象的捕捉、細節的描寫方面,都體現了他體物察情,精細入微的過人之處。結合杜甫詩風沈郁頓挫來對比賞讀,我們必將獲得對杜詩另壹種生命情趣的深刻理解。

這是描繪春夜雨景,表現喜悅心情的名作。 壹開頭就用壹個“好”字贊美“雨”。

在生活裏,“好”常常被用來贊美那些做好事的人。如今用“好”贊美雨,已經會喚起關於做好事的人的聯想。

接下去,就把雨擬人化,說它“知時節”,懂得滿足客觀需要。不是嗎?春天是萬物萌芽生長的季節,正需要下雨,雨就下起來了。

妳看它多麽“好”! 第二聯,進壹步表現雨的“好”。雨之所以“好”,就好在適時,好在“潤物”。

春天的雨,壹般是伴隨著和風細細地滋潤萬物的。然而也有例外。

有時候,它會伴隨著冷風,由雨變成雪。有時候,它會伴隨著狂風,下得很兇暴。

這樣的雨盡管下在春天,但不是典型的春雨,只會損物而不會“潤物”,自然不會使人“喜”,也不可能得到“好”評。所以,光有首聯的“知時節”,還不足以完全表現雨的“好”。

等到第二聯寫出了典型的春雨伴隨著和風的細雨,那個“好”字才落實了。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這仍然用的是擬人化手法。“潛入夜”和“細無聲”相配合,不僅表明那雨是伴隨和風而來的細雨,而且表明那雨有意“潤物”,無意討“好”。

如果有意討“好”,它就會在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