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誰知道古代的詩歌除了寶塔詩、回文詩之外還有哪些形式比較特別的詩歌種類?謝謝了

誰知道古代的詩歌除了寶塔詩、回文詩之外還有哪些形式比較特別的詩歌種類?謝謝了

1.神智體詩。

神智體詩是壹種趣味性很濃的詩,據宋桑世昌《回文類聚》載,蘇軾曾作神智體《遠眺》詩。他不把詩直接寫出來,而“以意寫圖,令人自悟”。將文字巧作安排,字形有長有短,有橫寫、有側寫、有反寫、有倒寫。因其設想新奇,啟人神智,故名。神智體詩後廣為流行。民間偶有作者,但意境不高,終不及蘇軾詩的自然流暢、意境高超。

2.連環詩。

連環詩的形式通常排列成圓圈形,字數不限,但由於難度比較大,字數壹般在十幾到二十幾字之間。讀的方法很多,壹般從圓圈最上面的當中壹個字起頭(也有從任意壹個字起讀的),然後按照順時針或是逆時針方向(有的連環詩兩種方向皆可),每五字或是七字壹斷,即可讀成若幹首五言詩或是七言詩。有的讀法則為前壹句的最後幾個字又作為下壹句的開頭幾個字,這樣的連環詩又稱作借字體連環詩。

3.同頭詩。

同頭詩,就是每句詩的開頭壹字都相同,大致與獨韻詩相對稱。但獨韻詩有的是每句末尾壹字都相同,有的則只是用同字作韻而未必是句句都押韻。同頭詩在南朝已經存在,後世續有所作。吳承恩《西遊記》中就作了“福”、“祿”、“壽”詩三首。同頭詩與復字詩略有不同,復字詩是通篇每用復字,但未必都冠於句首,而同頭詩則是各句句首壹字必須相同。

4.繞頭詩。

繞頭詩當為宋代大文豪蘇軾所創,其形式為:壹、三兩句為三字,二、四兩句為七字;壹、二句押壹韻,三、四句另押壹韻。其中第三句的壹、三字為第壹句的三、壹字,好比將尾繞到頭,故稱“繞頭詩”。

5.聯邊詩。

聯邊詩,是指詩句中的每個字都用偏旁部首相同的字組成,聯綴成章。所謂聯邊,語本劉勰《文心雕龍·練字》:“聯邊者,半字同文者也。狀貌山川,古今鹹用,施於常文,則齟齬為瑕,如不獲免,可至三接,三接之外,其字林乎!”劉勰認為詩文要練字,“壹避詭異,二省聯邊”,對於聯邊字要少用,最多可連用三字,用多了就成了“字林”。這是針對“常文”而言,然而聯邊詩是有意利用這壹特征,擴展其形式,戲作成詩,反別具趣味。南朝陳詩人沈炯首作《口字詠絕句詩》,每字都含有“口”字,或可視為聯邊詩的先聲。北宋黃庭堅的五古《戲題》,可算得上是最地道的聯邊詩。

6.寶塔詩。

寶塔詩,原稱“壹字至七字詩”。寶塔詞則稱《壹七令》。從壹字句到七字句逐句成韻,或疊兩句為壹韻。後來有增加到壹字至十字,甚至壹字至十五字的,每句或每兩句字數依次遞增,字數由少至多,形如寶塔,上尖底寬,所以叫寶塔詩。其實最早出現的李白的《三五七言詩》,以及以後出現的三五六七言詩、壹三五七九言詩等,都是寶塔詩,並不僅僅限於“壹字至七字詩”。寶塔詩是雜言詩的壹種。但壹般雜言詩是指詩中字句長短相間,並無規則,而寶塔詩中每句字數則是“依次遞增”,由少至多,這是兩者所不同之處。

7.壹字詩。

壹字詩,顧名思義就是在詩中出現許多“壹”字,而每壹個“壹”字後面壹般都是跟壹景壹物或壹個動作。按詩法論,壹詩中出現重字(即壹個字重復出現)乃大忌,但作為壹種遊戲之作,“壹字詩”倒也別有趣味。

8.九字詩。

九字詩即九言詩,全詩通篇九字。我國古詩壹般為通篇五言或七言,也有通篇三言、四言和六言的,九言詩通常只是在古體詩中偶爾出現幾句(如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而通篇九言的極少見。在吟誦這類九字詩時要註意,其每句的停頓節奏為四、二、三或是二、四、三。

9.十字圖詩。

十字圖詩是指詩的排列形式為“十”字形,讀法很多,但壹般居於“十”字中心的那個字在每壹句中都會被用到。現存的兩首“十字圖詩”均在敦煌發現,後經著名的敦煌學家李正宇先生反復考證推敲,確定為古代失傳已久的“十字圖詩”。從詩的內容和形式來看,這種“十字圖詩”大約曾流行於西北地區的下層知識分子中,以此來消遣或是鬥智。

10.十七字詩。

十七字詩俗稱“三句半”,從宋代起就盛行於民間,並壹直流傳至今。全詩十七字,前三句為五字句,最後壹句則為兩個字,用來破題以總結全詩,或甩包袱以引起喜劇效果。在吟誦時前三句語氣要平和緩慢,最後壹句的兩個字則要急促重讀。現在的“三句半”已經演變為壹種四人演出的微型小品形式。

11.藏頭詩。

《詩體明辨》:“藏頭詩,每句頭字皆藏於每句尾字也。”是說每句的第壹字,都藏於前壹句的末壹字。這是利用漢字中合體字多的特點,從前句末壹字分離出其中的壹個“部件”,作為次句的首字,所以稱為藏頭詩或藏頭拆字詩。現存藏頭詩似以唐白居易《遊紫霄宮》為最早,續作者不多。有的詩人不明藏頭詩的含義,而把嵌字詩(嵌於句首)當作藏頭詩,這是不對的。

12.嵌字詩。

廣義地說,按照修辭格“鑲嵌”手法把特定的字嵌於詩篇的句首或句中,如人名詩、地名詩、藥名詩、建除詩、八音詩、六府詩等都是嵌字詩。狹義的嵌字詩,專指嵌於每句句首的字合成短句,並且別有意義的壹種詩體。近人胡才甫《詩體釋例》:“嵌字體不知始於何時,宋以來題楹聯語輒用之,以見貼切用工之巧。”人們有時把嵌字詩與藏頭詩相混,這是由於不明藏頭詩的含義的緣故。

13.拆字詩。

拆字詩,是根據漢字多合體字的特點,將合體字拆成獨體字,或拆成相關的部件(偏旁加獨體字),敷衍成篇。拆字詩與離合詩相近似,但又不盡相同。離合詩是先分離後合並,壹般是四句(或六句)離合成壹字;拆字詩則是壹句壹字或兩句壹字。離合詩還有其他形式(如藥名離合詩),而拆字詩則無。

希望對您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