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裏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杜甫(登高)) 詩句通過六個鮮明的詞語 風急、天高、猿嘯,清渚、白沙、飛鳥,這些景物描寫烘托出秋天的肅殺蒼涼的景象。
2. 行者見羅敷,下擔捋髭須。少年見羅敷,脫帽著綃頭。耕者忘其犁,鋤者忘其鋤。來歸相怨怒,但坐觀羅敷。(漢樂府《陌上桑》) 見了美麗的羅敷,行者“下擔捋髭須”,少年“脫帽著綃頭”,耕鋤者停下手中的農活,羅敷之美可以想見。這裏沒有直接描寫羅敷的美貌,但羅敷之美通過行者、少年、耕鋤者的反應得到了有力的表現。行者等人的反應,對於羅敷之美來說,顯然是側面描寫,這樣的側面描寫就是我們所說的烘托。
3. 《詩經·秦風·蒹葭》中首章的“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次章的“蒹葭淒淒,白露未晞”,末章的“蒹葭采采,白露未已”,寫出蘆葦的顏色由蒼青至淒清到泛白,把深秋淒涼的氣氛渲染得越來越濃,烘托出詩人當時所在的環境十分清冷,心境十分寂寞。
4. 王籍的《入若耶溪》,“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若耶溪山林壹片幽靜,唯有不時傳來壹兩聲“蟬噪”、“鳥鳴”。靜寂,本是無聲,有聲則打破了靜寂。但是詩人偏偏說因為那壹兩聲“蟬噪”“鳥鳴”,山林愈發顯得幽寂了。作者有意識地運用“蟬噪”“鳥鳴”之動來烘托壹種靜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