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老年過重陽七律詩如下:
1、忙裏偷閑漫話秋,疏枝憫柳許添愁。茉奠箍袖登高處,野菊牽衣撩興頭。賒酒當題良驥嘯,賦詩且任浪搖舟。無情歲月催人老,便著輕裝上小樓。
2、便著輕裝上小樓,田翁傾力展鴻獻。良田萬頃鋪箋畫,汗水千盆洗棹謳。今歲詠秋情未了,明春織錦誌能酬?長江滾滾歸東去,敢勸時光順我流。
3、敢勸時光順我流,余生愛伴庾公樓。談經數九消殘日,習射尋常賭勁秋。串串題糕贈有舊,番番落帽怨無由。壹丘肥水生梁菜,是處鵑紅節令獻。
4、是處鵑紅節令猷,江山萬裏競高樓。潤喉壹曲歌腔走,沈首三思掛杖遊。朝覽洞庭紋浪汩,暮觀漁火水中幽。地靈人傑中華秀,閃耀群星亮九州。
5、閃耀群星亮九州,萬宗歸海溯源頭。紅霞偏向英才覆,紫電平添美德求。人似黃花妝景喜,歲催白發賦閑愁。放歌清嘯黃昏後,莫道重陽界暮秋。
重陽民俗活動:
1、重陽節是最好的賞秋時期,中國南方還有些山區村落保留了“曬秋”特色。去鄉村賞民俗、看曬秋,已成為鄉村旅遊的壹種時尚。
2、古時在中國廣東、江蘇、浙江、雲南等地,均於農歷九月壹日至九日連續九天盛行禮鬥之俗,謂之九皇會。九皇會源於對星鬥崇拜。
3、重陽節這天有享宴祈壽的習俗,寄托著人們對老人健康長壽的祝福。重陽享宴祈壽習俗古代在各地流傳甚廣,在壹些文學著作中也有相關的記載。
4、放紙鳶是南方過重陽節的主要習俗之壹。民間過重陽節是以放紙鳶(風箏)為主要特征的。光緒《惠州府誌》亦有記述。
5、重陽節登高的風俗歷史悠久。古代民間在重陽節有登高的風俗,故重陽節又叫“登高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