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經三星堆最新6坑出土研究,給出《蜀道難》新的理解。今天對於三星堆探迷,夏朝溯源,古詩背景理解,及正確地古文翻譯,均有很大的作用,特分享如下。
(背景:三星堆亡國祭祀祖器坑出土,牽出壹段沈封千年的夏朝滅國史,商湯王滅夏後,欲"遷夏社"不得,只得在中原另建的典故。而唐朝李白,他是壹部分知情人!此尚待三星堆後續考古實據驗證。)
(這首詩最早見錄於唐人殷璠所編的《河嶽英靈集》,該書編成於唐玄宗天寶十二載(753年),因此《蜀道難》應該是李白31歲時,在開元十九年間(公元731年),李白在長安城被權貴壓迫排擠,仕途無望,被迫離開了長安,壹路上深感官場政治血腥黑暗,心情極度愁悶時所作。)
《蜀道難》 唐代 · 李白
噫籲嚱,危乎高哉!(談及此非常非常危險呀!)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說起蜀道以及古蜀歷史,那比登天還難,古今都難度不小!)
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傳說古蜀國第壹代國君叫蠶叢,及後還有國君叫魚鳧,雖然民間留下了他們的壹些傳說,但是古蜀國從開國至先秦之前,古蜀歷史壹片空白!)
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古蜀國歷史自古悠久,只是在先秦時因秦滅蜀,古蜀國的歷史才被人為地隔斷聯系!)
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巔。(雖說古蜀國歷史被隔斷,但是蜀地與中原的聯系壹直都在,而太白秦嶺與西蜀峨眉山連通中原的古蜀道自古都有。註:仔細品,再品...)
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後天梯石棧相鉤連。(當年古蜀國"五丁開山”修建了古蜀棧道,用壯士生命換來的聯系,就如天梯與石棧緊緊鉤連著壹樣,從來不曾被隔斷過!)
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蜀道向上,如六龍般盤旋山間,回轉如“日”,直通天際)
下有沖波逆折之回川。(蜀道向下,順山澗溪水,沖波逆折,回轉如“川”。)
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
(真的是,黃鶴難飛渡,猿猴愁攀援。)
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巖巒。
(滿布青苔的泥濘山道,是如此的狼藉不堪。古蜀棧道依山崖而建,百步九折相當難攀援。)
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
(坐下來仰視星空,西南蜀的方向,參井兩顆星星如淚珠般在夜空中閃爍哭訴,悲慘的往事歷歷在目,讓人不得不捫心撫胸,悲痛得直喘不過氣來,內心中禁不住發出壹陣陣長嘆。)
問君西遊何時還?畏途巉巖不可攀。
(唉呀~!我李白自唐朝開元十三年(公元725年,25歲)從三峽出蜀,沿江而下歷經洞庭湖折返往西,來到唐朝都城首都長安,已經過去整整六年了(31歲),仕途坎坷,官場難進,世俗權貴猶如山巖般難以高攀。不知道,好久才能衣錦還鄉,回到我的故鄉啊!(李白小時候在四川省綿陽江油市長大,現有李白紀念館)註:因仕途失利和時局動蕩,李白壹輩子未入仕途,也再沒有回歸過故鄉)
但見悲鳥號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間。
(透過古老的樹林,遠遠聽見鳥兒悲號的聲音。原來是壹對剛剛幼鳥夭折的雌雄鳥兒,壹雄壹雌前後繞著林間徘徊盤旋,鳴叫著不肯離去。)
又聞子規啼夜月,愁空山。
(又聽見杜鵑鳥那哀怨的鳴叫聲,在淒涼的月夜下徹夜長啼,哀愁的氣氛充盈了整座空曠的深山。)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使人聽此雕朱顏!
(此情此景,再聯想到官場血腥黑暗,古蜀國的滅國真相,實在是太慘啦!!!讓人壹聽就臉青色變。)
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
(蜀山雄偉奇狀,群山連綿不絕,山峰高聳入雲,猶如離天不足壹尺。千年的老松,那幹枯遒勁的樹幹,倒掛著倚長在山崖絕壁之上。)
飛湍瀑流爭喧豗,砯崖轉石萬壑雷。
(湍急飛泄的瀑布,那股股水流爭相喧鬧,互相撞擊著,從崖上飛流而下,落入潭中,水擊巖石,砯砯的聲音,如萬壑鳴雷般炸響。)
其險也如此,嗟爾遠道之人胡為乎來哉!
(真的是,太險啦!這世上不會比這蜀道、官場更險的了。既然蜀道、官場如此之險,為何還是有人不畏艱險,離蜀出門求官遠行呢?說來,我這輩子就是自找苦吃啊!~)
劍閣崢嶸而崔嵬,壹夫當關,萬夫莫開。
(還有那扼守在蜀道咽喉之處的廣元劍門關,通關石梯陡直而狹長,城閣高高聳立在夾山之間,是那麽的高峻與不凡。整個城關非常雄偉,有壹夫當關,萬夫莫開之險。)
(感嘆:蜀道、世道,社會是如此的險惡啊!!!…可惜我李白自認為才高八鬥,瀟灑不凡,於萬千人中脫穎而出,雖才華橫溢卻報國無門,多麽想化身為那劍門關啊~!)
所守或匪親,化為狼與豺。
(壹旦時局變動,官場震蕩,則不管是之前提拔守護妳的人,又或是歷來與妳政見不和的人,為己私欲與明哲保身,都會變成豺狼虎豹,翻臉無情地排擠和打壓妳。)
朝避猛虎,夕避長蛇,磨牙吮血,殺人如麻。
(在唐長安朝廷中當官,就如身處這蜀山之中,白天要躲避猛虎,晚上要規避長蛇,官場血腥黑暗真的是磨牙吮血,殺人如麻呀!)
(不禁聯想起歷史上古蜀國的夏桀、商紂、西秦滅蜀三次改朝換代,正如豺狼般血腥殘暴,殺人如麻。...這就是真相!!!)
錦城雖雲樂,不如早還家。
(遙想當年,初出蜀時經過錦官城成都,比起現在那是要逍遙快活得多呀!那壹段真的是壹輩子最快樂、最難忘的時光啦。看來,當官不成,不如還是早點回歸故鄉的家中吧。)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側身西望長咨嗟!
(側轉身去,向西遠望長安城,25歲離家出蜀,懷著幼時當大官的誌懷理想,歷經6年的仕途艱辛,真如蜀道壹般,比登天還難!真的是,蹉跎歲月,壹事無成!長嘆壹聲,何時才能衣錦還鄉啊~!)
(感嘆:懷古憶今,感同身受!歲月蹉跎,人生真難~啊!
~今天這段古蜀空白史,依然是真難啊~感慨!)
(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巔。此"西”,側身西望長咨嗟!,即西秦。此“絕",即古蜀空白史)
前因:《華陽國誌》:"蜀王與秦惠王遇。遣石牛還之。乃嘲秦人曰“東方牧犢兒”。
古蜀國自三皇五帝始,就壹直是華夏族正統。黃帝時期就與黃帝以及子孫通婚聯姻,參與華夏國事。因此,蜀王嘲諷秦國不及蜀國正統。
後果:秦滅蜀國,留下壹片古蜀空白史。
《華陽國誌》:(秦)司馬錯、中尉田真黃曰:“蜀有(夏)桀、(商)紂之亂,其國富饒,得其布帛金銀,足給軍用。”
這就是古蜀國歷來正統,因蜀王嘲諷秦國不及蜀國正統而被記恨滅國,留下壹片先秦空白史,並且夏、商兩朝末期三星堆兩次掩埋,秦之前兩次古蜀國戰亂的歷史記載真相。
古人寫詩,尤其是大詩人李白,講究情景融合,山水敘事,有感而發,品格高雅。壹般均有濃重的時代背景和文字後面的人生故事!
後記
《蜀道難》李白創作於何時?
結合詩句“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側身西望長咨嗟!",李白應該是創作於仕途失敗,離開長安的時候。那麽,李白壹生前後曾經兩度離開長安。31歲時和43歲時。
開元十九年(731年),李白31歲,玄宗多任宦官,尤寵高力士,時四方表奏,皆先為高力士所決。十月,玄宗駕幸洛陽。李白三十壹歲,窮愁潦倒於長安,自暴自棄,與長安市井之徒交往。初夏,離長安。
天寶二年(743年),李白43歲,供奉翰林院陪侍唐玄宗賦詩紀實不足兩年,因遭權貴讒毀,離開長安。
那究竟是31歲,還是43歲呢?
唐朝孟棨《本事詩·高逸第三》:李太白初自蜀至京師 ,舍於逆旅。賀監知章聞其名 ,首訪之。既奇其姿 ,復請所為文。出《蜀道難》以示之。讀未竟 ,稱嘆者數四 ,號為“謫仙人”,解金龜換酒 ,與傾醉 ,期不間日 ,由是稱譽顯赫。
開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李白在長安結識了賀知章。李白去紫極宮,在那裏遇見了賀知章,立刻上前拜見,並呈上袖中的詩本。賀知章頗為欣賞《蜀道難》和《烏棲曲》。李白瑰麗的詩歌和瀟灑出塵的風采令賀知章驚異萬分,竟說:“公非人世之人,可不是太白星精耶?”賀知章稱他為“謫仙人”。
如果唐朝孟棨記述為真,則李白應該是在735年結識賀知章之前,即公元731年31歲離開長安時路上所作。這壹時期,李白窮困潦倒,自暴自棄,處於心情極度苦悶之時,之前經歷了遭人讒謗,上書自白,多次結識權貴,遭人所拒的多重打擊,甚至還壹度起了隱居之意。
但是,雖然身處逆境,李白仍然具有偉大的浪漫主義情懷和謫仙那出塵的氣質。“劍閣崢嶸而崔嵬,壹夫當關,萬夫莫開。”想象著終有壹天會化身為劍閣,身居要職,為國效力,衣錦還鄉!
/p/360532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