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心同時是位著名的社會活動家。建國以來,她歷任中國作家協會第二、三屆理事會理事和書記處書記、顧問,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第二至四屆全國委員會委員和副主席,中國民主促進會中央委員會副主席,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壹至五屆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五至七屆全國委員會常委和第八、九屆全國委員會委員,全國少年兒童福利基金會副會長,中國婦女聯合會常委等職。她總是以愛祖國、愛人民、愛孩子的博大愛心,關註和投入各項活動。她為我國的文學事業、婦女兒童事業的發展、為堅持和完善中國***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都作出了傑出的貢獻。 冰心深受***產主義思潮影響,被認為是以愛的哲學特別是對下層人民的愛的思想貫穿寫作的作家。巴金就將“愛”列為冰心作品的主題,表示“希望年輕人都讀壹點冰心的書,都有壹顆真誠的愛心”。在作品風格上,冰心以文字柔和、清麗見長。梁實秋評價冰心工於散文、小說而短於詩,認為《繁星》、《春水》的體裁不值得仿效而流為時尚。 民國時期的冰心從同時代女作家(如張愛玲、蘇青等)處得到的評價相對較低。張愛玲在《我看蘇青》中寫道:“如果必需把女作者特別分作壹欄來評論的話,那麽,把我同冰心、白薇她們來比較,我實在不能引以為榮……” 與家喻戶曉的聲名相比,冰心膾炙人口的名作並不算多,現今最為人熟悉的是《小桔燈》、《三寄小讀者》等被收入不同時期教材的短篇作品。 冰心的名言是“有了愛就有了壹切”。她的壹生言行,她的全部幾百萬的文字,都在說明她對祖國、對人民無比的愛心和對人類未來的充沛信心。她喜愛中華民族和全人類經過歷史積澱下來的壹切優秀文化成果。她熱愛生活,熱愛美好的事物,喜愛玫瑰花的神采和風骨。她的純真、善良、剛毅、勇敢和正直,使她在海內外讀者中享有崇高的威望。中國人民為有冰心這樣的文學大師而自豪。
作家評價
朱自清的散文主要是敘事性和抒情性的小品文。其作品的題材可分為三個系列:壹是以寫社會生活抨擊黑暗現實為主要內容的壹組散文,代表作品有《生命的價格:七毛錢》《白種人:上帝的驕子 朱自清圖傳
》和《執政府大屠殺級》。二是以《背影》《兒女》為代表的壹組散文,主要描寫個人和家庭生活,表現父子、夫妻、朋友間的人倫之情,具有濃厚的人情味。第三,以寫自然景物為主的壹組借景抒情的小品《槳聲燈影裏的秦淮河》《荷塘月色》和《春》等,是其代表佳作,伴隨壹代又壹代人喜怒哀樂。後兩類散文,是朱自清寫得最出色的,其中《背影》《荷塘月色》更是膾炙人口的名篇。其散文素樸縝密、清雋沈郁,以語言洗煉,文筆清麗著稱,極富有真情實感。 朱自清散文感情的真摯更是有口皆碑。他的《背影》、《悼亡婦》等,被稱為“天地間第壹等至情文學”。在淡淡的筆墨中,流露出壹股深情,沒有半點矯柔造作,而有動人心弦的力量,尤其是在《背影》中,朱自清對父親朱鴻鈞的感情之深讓讀者感到了壹絲絲的懷念和感動。他在《論逼真和如畫》、《論標語口號》、《鐘明<嘔心苦唇錄>序》等文章裏,強調“真”“就是自然”,強調“修辭立其誠”,強調“宣傳與寫作都不能缺少……至誠的態度”。正是這種“至誠的態度”,使他把自己的真情實感,都傾註在字裏行間。而這種從心靈深處流露出來的喜怒哀樂之情,更容易引起讀者的***鳴。 朱自清走上文學道路,最初以詩出名,發表過長詩《毀滅》和壹些短詩,收入《雪朝》和《蹤跡》。從20世紀20年代中期起,致力於散文創作,著有散文集《背影》《歐遊雜記》《妳我》《倫敦雜記》和雜文集《標準與尺度》《論雅俗***賞》等。他的散文,有寫景文、旅行記、抒情文和雜文隨筆諸類。先以縝密流麗的《槳聲燈影裏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等寫景美文,顯示了白話文學的實績;繼以《背影》《兒女》《悼亡婦》等至情之作,樹立了文質並茂、自然親切的“談話風”散文的壹種典範;最後以談言微中、理趣盎然的雜感文,實現了詩人、學者、鬥士的統壹。他對建設平易、抒情、本色的現代語體散文作出了貢獻。 作為學者,他在詩歌理論、古典文學、新文學史和語文教育諸方面研究上都有實績。論著有《新詩雜話》《詩言誌辨》《經典常談》《國文教學》(與葉聖陶合著)和講義《中國新文學研究綱要》等。著述收入《朱自清全集》。 《匆匆》被選為人教版小學六年級下學期第2課,被選為鄂教版小學六年級上學期第19課;《春》被選入人教版初壹上學期第21課,滬教版六年級上學期第88課、語文版初壹上第9課,北京課改版初壹下第1課;《背影》被選為人教版初二上學期第11課,滬教版初壹下學期第5課,長春版教材初三下學期第3課朱自清散文的特點,北京課改版初壹上第2課;《荷塘月色》被選為人教版高壹語文必修二第1課。 朱自清抒情散文的特點: 1、感情真摯淳樸;2、對自然景物觀察準確精當,對聲音、色彩感覺敏銳;3、善於集賦、比、興各種手法,起承轉合,手揮目送,既曲盡其意又余韻裊裊;4、文筆精美婉麗,節奏跌宕有致,飽含詩意和生活情趣。 朱自清對優雅和諧、含蓄節制的美的追求,壹方面是中國傳統文化精神的延續,另壹方面也隱含著對中國現實社會景象的逃逸和否定。
徐誌摩(1897.1.15~1931.11.19),現代詩人、散文家。漢族,浙江海寧市硤石鎮人。徐誌摩是金庸的表兄。原名章垿,字槱森,留學美國時改名誌摩。曾經用過的筆名:南湖、詩哲、海谷、谷、大兵、雲中鶴、仙鶴、刪我、心手、黃狗、諤諤等。徐誌摩是新月派代表詩人,新月詩社成員。1915年畢業於杭州壹中,先後就讀於上海滬江大學、天津北洋大學和北京大學。 1918年赴美國學習銀行學。1921年赴英國留學,入劍橋大學當特別生,研究政治經濟學。在劍橋兩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歐美浪漫主義和唯美派詩人的影響。
中文名: 徐誌摩
別名: 徐章垿
國籍: 中國
民族: 漢
出生地: 浙江海寧市硤石鎮
出生日期: 1897年1月15日
逝世日期: 1931年11月19日
職業: 詩人,作家
畢業院校: 杭州壹中
信仰: 佛教
代表作品: 再別康橋,翡冷翠的壹夜
筆名: 南湖、詩哲、海谷等
徐誌摩作品
詩集·散文集 誌摩的詩 ? 翡冷翠的壹夜 ? 猛虎集 ? 雲遊 ? 落葉 ? 巴黎的鱗爪 ? 輪盤 ? 自剖 ? 秋
日記·戲劇·譯著 誌摩日記 ? 愛眉小劄 ? 卞昆岡 ? 曼殊斐爾小說集
張愛玲,中國現代作家,本名張瑛。1920年9月30日出生在上海公***租界西區的麥根路313號的壹幢建於清末的仿西式豪宅中。張愛玲的家世顯赫,祖父張佩綸是清末名臣,祖母李菊耦是朝廷重臣李鴻章的長女。張愛玲壹生創作大量文學作品。類型包括小說、散文、電影劇本以及文學論著,她的書信也被人們作為著作的壹部分加以研究。1944年張愛玲結識作家胡蘭成與之交往。1973年,張愛玲定居洛杉磯,1995年9月8日,張愛玲的房東發現她逝世於加州韋斯特伍德市羅徹斯特大道的公寓,終年75歲,死因為動脈硬化心血管病。另有同名運動員張愛玲。
外文名: Eileen Chang
別名: 張瑛(父母取名)
國籍: 中國
出生地: 上海
出生日期: 1920.09.30
逝世日期: 1995.09.08
畢業院校: 香港大學(後因戰爭輟學)
代表作品: 《金鎖記》;《傾城之戀》;《半生緣》;《紅玫瑰與白玫瑰》
曾用筆名: 梁京
流派: 海派作家
原籍: 河北豐潤
主要作品集: 小說集《傳奇》;散文集《流言》
丈夫: 胡蘭成、賴雅(美國)
張愛玲 主要作品
小說作品 ? 傾城之戀 ? 半生緣 ? 心經 ? 小團圓
怨女 ? 茉莉香片 ? 紅玫瑰與白玫瑰 ? 沈香屑第壹爐香 鴻鸞禧 ? 金鎖記 ? 同學少年都不賤 ? 桂花蒸阿小悲秋散文作品 ? 天才夢 ? 童言無忌 ? 燼余錄 ? 更衣記
道路以目 ? 有女同車 ? 詩與胡說 ? 雨傘下 談跳舞 ? 雙聲 ? 中國的日夜 ? 談看書編劇電影 ? 半生緣 ( 2002 ) ? 紅玫瑰白玫瑰 ( 1994 ) ? 六月新娘 ( 1960 ) ? 南北壹家親 ( 1962 )
傾城之戀 ( 1984 ) ? 情場如戰場 ( 1957 ) ? 小兒女 ( 1963 ) ? 壹曲難忘 ( 1964 )茅盾(1896年7月4日~1981年3月27日),原名沈德鴻,字雁冰。漢族,浙江桐鄉人。中國現代著名作家、文學評論家、文化活動家以及社會活動家,五四新文化運動先驅者之壹,我國革命文藝奠基人之壹。1896年7月4日生於浙江桐鄉縣烏鎮。這是個太湖南部的魚米之鄉,是近代以來中國農業最為發達之區,它毗鄰著現代化的上海,又是人文薈萃的地方,這裏成就了茅盾勇於面向世界的開放的文化心態,以及精致入微的筆風。到了“文化大革命”時期,稍稍平穩便秘密寫作《霜葉紅似二月花》的“續稿”和回憶錄《我走過的道路》。茅盾於1981年3月27日辭世。
中文名: 沈德鴻
別名: 字雁冰,筆名茅盾
國籍: 中國
民族: 漢族
出生地: 浙江嘉興桐鄉
出生日期: 1896年7月4日
逝世日期: 1981年3月27日
職業: 作家,文學評論家,社會活動家
畢業院校: 北京大學
主要成就: 新文化運動先驅
我國革命文藝奠基人
代表作品: 《子夜》,《林家鋪子》,《蝕》三部曲,《鼓吹集》等
目錄
茅盾簡介
茅盾筆名
茅盾的生平
小說意義
對茅盾的評價正面觀點
反面觀點
茅盾故居
經典名作
名家評茅盾
作品年表
茅盾文學獎
作品茅盾簡介
茅盾筆名
茅盾的生平
小說意義
對茅盾的評價 正面觀點
反面觀點
茅盾故居
經典名作
名家評茅盾
作品年表茅盾文學獎作品展開 編輯本段茅盾簡介
許多中國作家、政治家的“第壹教師”是寡母,茅盾即由其繼母養育長大。他本姓沈,名德鴻,字雁冰。1896年7月4日生於浙江桐鄉。7歲時,茅盾隨父親進了家塾,由繼母親自指導,學習新學。8歲時,父親病重,入烏鎮立誌小學讀書,後轉入值材高級小學,從 毛澤東主席與周揚、茅盾、郭沫若
他的留存作文中就可見得他流露出憂國憂民、扶正祛邪的思想端緒。13歲時,在母親幫助下,踏上到湖州的火車,結束童年時代,開始了中學生活。16歲時中秀才,通曉中醫,具有開明思想的維新派人物,頗重新學。從北京大學預科讀畢,無力升學,入上海商務印書館工作,改革老牌的《小說月報》,成為文學研究會的首席評論家,也是“文學研究會”發起人之壹。積極開展革命文藝運動,在魯迅及其作品研究方面有開創性貢獻。他的學識和才能被總經理和編輯所所長發現,被調到國文部,幫助老先生孫毓修合作譯文。茅盾在壹個月內譯完面向青年的通俗讀物,取名《衣》,後又譯了《食》和《住》,後又幫他編《童話》壹刊,這是茅盾開始文學創作的第壹站,1918年,寫出了童話《尋快樂》,他的童話作品還有《大槐國》《負國報恩》《樹中餓》《驢大哥》《金龜》《飛行鞋》《怪花園》《風雪雲》。就在這時候,他參與了上海***產主義小組籌建中國***產黨的工作,下廣州參加國民黨第二次代表大會,任過國民黨中央宣傳部的秘書,宣傳部的代部長是毛澤東。國***合作破裂之後,自武漢流亡上海、日本,開始寫作處女作《蝕》三部曲(《幻滅》《動搖》《追求》)和《虹》,遂拿起小說家的筆。這段上層政治鬥爭的經歷鑄成他的時代概括力和文學的全社會視野,早期作品的題材也多取於此。左聯期間他寫出了長篇小說《子夜》、短篇小說《創造》、《林家鋪子》、“農村三部曲”(《春蠶》《秋收》《殘冬》)。抗戰時期,輾轉於香港、新疆、延安、重慶、桂林等地,發表了長篇小說《腐蝕》《霜葉紅似二月花》《鍛煉》和劇本《清明前後》等。他還創作了《白楊禮贊》、《風景談》、《森林中的紳士》等散文,以象征手法表達自己復雜的情感。文藝界為他慶了五十壽辰,他的聲名日隆。中華人民***和國成立之後,他歷任文聯副主席、文化部長、作協主席,並任全國政協副主席,他已很難分身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