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成》朱熹
少年易老學難成,壹寸光陰不可輕。
未覺池塘春草夢,階前梧葉已秋聲。
譯文:青春的日子十分容易逝去,學問卻很難獲得成功,所以每壹寸光陰都不能輕易放過。沒等池塘生春草的美夢醒來,臺階前的梧桐樹葉就已經在秋風裏沙沙作響了。
揭示出世間事物消長變化的道理,比如新生美好事物的力量是不可遏制的。新事物最終將戰勝舊事物。
《水口行舟》朱熹
昨夜扁舟雨壹蓑,滿江風浪夜如何。
今朝試卷孤篷看,依舊青山綠樹多。
譯文:昨夜,漆黑的江面飄搖著壹葉孤舟,風狂、雨驟、浪急,危機四伏。今早試卷簾子看時,兩岸依然是充滿生機的青山綠樹。風浪有平息之時,黑夜盡頭就是黎明,而風光美好的大地是永遠長存的。
人生的困難艱辛是暫時的,成功的背後是艱辛的付出,只要能堅持和抗爭就能享受勝利的果實。
《題張司業詩》王安石
蘇州司業詩名老,樂府皆言妙入神。
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
譯文:蘇州司業的詩歌久負盛名,人人稱贊他的樂府高妙入神。
看似尋常實際最奇崛,寫成好像容易卻飽含艱辛。
任何事物都是各自特點的,要因地制宜,具體分析,辯證看待,不可武斷壹刀切。
《吳興雜詩》阮元
交流四水抱城斜,散作千溪遍萬家。
深處種菱淺種稻,不深不淺種荷花。
譯文:四條交錯的水流,斜著繞城而過;分叉成無數條溪流,流過千家萬戶;人們在深水處種植菱角,淺水處種植水稻,不深不淺處種植荷花。
天下事物的完成都有賴於主、客觀的緊密配合
《琴詩》蘇軾
若言琴上有琴聲,放在匣中何不鳴?
若言聲在指頭上,何不於君指上聽?
譯文:如果說琴聲發自琴,那把它放進盒子裏為什麽不響呢?
如果說琴聲發自手,為何妳的手上聽不到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