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湧的海濤,乃是為了承載帆船;繁忙的蜂蝶乃是為了探詢花蹤;平地吹起野風乃是為了成全壹種空曠。然而躁動的心啊,妳在祈求著什麽?李白在飄逸。他不懂上網;妳再英雄,也成不了劉邦。毛澤東不會彎弓射大雕,照樣不妨礙他槍桿子裏面出政權。人生中最難的就是擺正自己的位置,撫平自己的心態,走好自己的路。也許命運會剝奪妳富有的權利,但不會剝奪妳偉大的權利,如果熱愛生活,妳可以做覆蓋土地的青草,妳可以做點綴草間的小花,可以做花瓣上第壹顆露珠,可以做露珠反射的第壹縷陽光。如果妳懂得生活,妳盡可去做沙灘上清晨泛著珠光的粉紅色貝殼,去做密林中雪夜尚未凍僵的精神抖擻的松枝。在某個夕陽西下的黃昏,不妨靜立著讀壹首詩,畫壹幅畫,勾勒壹個名字,欣賞壹掠岱影,回味壹段往事,咀嚼壹份心情,妳也許就此醒悟:人生中,痛苦不多呀。
青鬢轉白,是美人心事;尚能飯否?乃良將塊壘。為什麽不能掙脫名韁利鎖,做壹個青衫獨部的逸士?為什麽不在紅塵俗世中揚鞭,做壹次無怨無悔的超脫?妳若問我名姓,青松白石、雪幕秋夕隨妳稱呼;妳若問我住處,山留啞樵,水留釣叟,只留壹間柴屋給我便是。我請那鹿來看我家,猿來守宅。妳若是讀倦了詩書,且看那山川便是那不收卷的文章,在日月為妳掌燈伴讀,哪有讀倦的道理?妳若是看倦了風物,且聽那自然速活筋骨,有萬籟做妳心靈的應和,哪有看倦的時候。
當我們步入信息時代,我們面臨的挑戰也越來越多。不必苛求自己非得盡善盡美,正如壹位詩人說:“我驕傲,我是這山崗上最出色的麥子。”我們只需做壹個盡量好壹點的自我,在追求高標準生活的時候,也不要忽略了沿途風景;在繁忙的生活中,也時常喚醒勞累的心靈去跳壹場酣暢淋漓的快樂街舞。
繁忙的人生中,快樂不少,痛苦不多。心態平了,道路自然平。雖然《瀟灑走壹回》早已退出了流行歌曲排行榜,但生活中,又何妨瀟灑走壹回呢?
轉折——十個海子的復活
“獻祭的黑毛羊死在三月四月的中間/眾人的身後妳活的三月四月” ?
這首詩獻給妳——消失在三月四月中間的大地之王——海子。 ?
每年的今天,都會想起妳,和妳所有的詩。 ?
“春天/十個海子全部復活”這是妳留給世人的最後壹首短詩,然後,妳就離開了,帶著妳壹生不變的堅持,到天堂,繼續唱妳的夜歌。 ?
但是,我想,假如妳真的還活在天堂,那麽就不得不承認,妳的死亡是生命中的壹處轉折。因為我看到了,我真的看到十個海子在春天的復活——妳的詩,連同妳的精神,活生生地出現在這個世界,並照亮了它。 ?
妳生前的寂寞,我真的可以感受得到。在那樣壹個時代,寫作是壹條真正寂寞的路。許多文人融入潮流,去追逐名利、地位和背棄了他們的靈魂。唯有妳,和為數不多的幾個人,堅守住自己的內心,在黑暗中苦苦掙紮,祈求黎明的來臨。只可惜最終,還是沒有人懂妳的詩,懂妳的感受。於是,妳終於心力憔悴,寧願沈睡,不再清醒。所以,14年前的今天,妳故意離去…… ?
但幸好,妳留下了妳的詩,和妳壹生不變的堅持。社會被震撼了,文學界被震撼了。人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價值取向,並試著理解妳。妳成了文學界的神話,詩歌的烈士。於是,我看到十個海子在春天復活,看到了妳生命中重要的轉折點。 ?
每壹個人都有失意的時候,但卻不是每壹個失意人的死亡都會為生命的轉折點。惟有用心生活、用心去愛、用生命追逐理想的人,才會最終得到人們的認可。 ?
說死為生命的轉折點,未免有點悲涼。但也許,有價值的死多少會沖淡這悲涼吧——就像是屈原,或是王國維。海子,妳壹生追尋夢想,死亡後精神長存於世間。這,便是永生啊! ?
海子,活著的時候妳定沒有想到自己死後會被人賞識吧?有價值的東西只有在消逝之後才會引起人們的註意,就如妳紅頭發的瘦哥哥梵高,壹生靜默地守候,也換來了死後的又壹次重生。死亡,是妳們***同的轉折點啊! ?
小小的星從不被人註意,但當它化為流星,面對死亡時,卻備受關註。很多時候,轉折只在生死之間,壹線的距離,卻相隔甚遠。因為逝去的美好,往往彌足珍貴。 ?
人生並非越燦爛越美。許多人壹生榮華,死後卻被人唾棄。花壹樣盛開的,必將花壹樣雕落,這是自然的法則。壹生默默無語但精神永存世間的,死亡,成了他們重要的轉折點,將他們的思想,變成壹種別樣的美。 ?
人生處處可遇轉折,而最重要的轉折莫過於死亡——它,將給妳的壹生,打上壹個公平的分數,或使妳從平庸變得受人矚目,或使妳從顯赫變得萬人唾棄。 ?
海子,今天,我再次懷念妳。希望這篇日記,為妳精神的復活作證,為妳生命的轉折作證。 ?
14年後的今天,依舊春暖花開。我在這裏懷念早死的海子…… ?
2003年北京卷滿分文 ?
北京的符號——老舍與北京
我看見祥子手裏撥弄著現洋,心中盤算著買車,嘴裏念叨著自己的小九九,身旁老北京洋車黑漆漆的車身、亮晶晶的瓦圈,閃著光;我看見王順發忙著擦桌子碼茶碗招呼客人,手裏拎著老北京的大茶壺,壺嘴徐徐吐著水霧;我看見祁家正房的清水脊子旁石榴正紅,天井的八仙桌上老北京的兔兒爺昂首挺胸,老太爺微笑點頭;我看見沙子龍直視徒眾壹言不發,心中暗道:“不傳!不傳!”,堂前老北京那只鏢局長槍,靜靜倚立墻角,與主人遙相呼應……
讀老舍先生的書,仿佛被書中人物引領著,遊覽北京的街巷,呼吸北京的氣息,欣賞北京的色彩,聆聽北京的節奏,感受北京的心情……老舍先生的作品,就是老北京的符號啊!
那是老北京的絲絲縷縷、點點滴滴。似壹段京胡弦語,激越鏗鏘,余韻悠長;如壹壺茉莉花茶,馥郁芬芳,回味無窮。
忘不了老舍先生品北京飲食——“良鄉的肥大的栗子,過了砂糖在鍋裏‘唰唰’地炒著,連鍋下的茶煙都是香的”,“高粱紅的河蟹,用竹簍裝著,沿街高聲叫賣;而會享受的人們,會在酒樓裏,用小小的木錘,輕輕敲裂那毛茸茸的蟹腳”——只有老北京才會有如此誘人的風味;也只有老舍先生,才能領略得如此動情傳神!
老舍先生雖然祖籍山東,可他卻生在北京、長在北京,更無比地愛著北京。他愛老北京的壹切,正如舊歷年張貼的年畫:喜慶、稚拙,又不失王者的大氣;細致、精巧,更傳達著文化的氣息。老舍先生正是用自己的筆,用自己的心,以自己對北京的無比熱愛,描繪出壹個真實而又理想的北京,壹個現實而又詩意的北京。於是,老舍先生的文字,老舍先生的名字,也因此成了北京的象征、北京的符號。
老舍先生出過國,留過洋,他自然懂得時代終究會推動“老北京”變成“新北京”,這是壹種欣喜與哀婉交織的復雜情感。這種情感也常常在他的作品中流露出來。——《四世同堂》的主人公瑞宣,喜歡逛八面槽、大柵欄、琉璃廠,可他也惋嘆“在不久的將來,這些店鋪都會消失”。正因為此,老舍先生在新時代北京的舞臺上,努力創造著新北京的語言和形象,創造著新北京的符號。
於是,作為北京符號發現者、熱愛者和創造者的老舍先生,也成為了北京歷史與現實的,北京人眼裏與心中的,壹座永恒的豐碑。
北京的符號
北京的符號
——《首都文化報》專欄
編者按:為籌建“京華人物大觀園”,本報日前起特辟“北京人物符號”專欄。請讀者推薦心目中最能體現北京文化或人文精神,堪稱“北京的符號”的候選人物。不限年代、不拘地域,呼喚海闊天空的倡議,期待傳統創新的碰撞。評選以來,新意叠出,以下兩篇,提供品評。 *
壹推薦對象:蘇軾
推薦理由:東坡先生不是北京人,壹生可能也從未涉足這片當時的荒蠻僻壤。但是,他汪洋恣肆的才學、光風霽月的襟抱、憂思天下的情懷,卻是北京人汲取精神力量的不竭源泉。茶館酒肆裏,說書人壹段“蘇學士三難老禪師”就著大碗茶、二鍋頭的芳醇令人朵頤生
*
香,北京人愛這種智慧與幽默;教室書房中,讀書人壹首“大江東去”吟誦得三海動容、九龍欲騰,北京人歆羨這種豪邁與曠達;舞臺電視上,歌唱家壹曲“明月幾時有”的婉轉清唱讓多少人怦然心動,北京人敬重這種胸懷與氣度……蘇東坡是中國文人的通用電碼,當然更是北京人的精神偶像,希望他成為北京閃亮的符號。 * *
二推薦對象:瑪麗·居裏
推薦理由:科學沒有國界,偉大的人格同樣沒有國界,居裏夫人的傑出貢獻、高貴美德光耀世界。在清貧中,她將歷盡艱難提取出的世上最昂貴的金屬——1克純凈氯化鐳,無償捐給實驗室。她始終拒絕申請專利,讓世界上每個人都能自由地利用她的成果。世界大戰爆
發,她奉獻出自己發明的X射線設備,並親自教授前線醫護人員使用這項新技術。她把壹切——包括生命都獻給了人類的進步事業。今天,幾乎北京每所中小學校園中都有她的雕像或畫像,她的精神感召著壹代又壹代北京青少年的成長。如果有可能,希望追授她為北京市榮譽市民,讓她的精神潤澤北京的大街小巷。 *
編後記:北京文化,源遠流長;北京精神,與時俱進;北京符號,豐富多彩。希望各位別出心裁,推薦妳心目中的“北京人物符號”,讓北京在時空交融中更加熠熠生輝!
包容
——祭奠我的四合院
幼時的記憶再也不能重現了。這是當我得知故宅——四合院即將被拆遷後,心裏冒出的唯壹想法。
壹、在四方的天空下
在我心裏,天空壹直是四四方方的。只因小時候坐在院子裏數星星,所能看到的不過是這庭院大小的壹片天。再往外望,壹片片高聳的樓群,照明燈霓虹燈探照燈湮沒了城市的星辰。
只有在這裏,我的心才會寧靜如夜,我的臉上才會有天真的笑容。多美好啊,這古老的院子包容著我年輕不羈的心,像壹位慈祥的長者將我緊緊擁在懷裏。即使在繁華與喧囂中迷失了自我,即使摩天大廈將陰影籠罩在我的世界裏,這四合院依然會靜靜的容納我,容納我心中那塊純凈的土地,也容納我歷經滌蕩逐漸成長的靈魂。
在這片四方的天空下,我可以安穩地睡去。
二、在粗壯的棗樹上
院子裏最古老的不是堂屋裏的太師椅,而是南墻下那棵棗樹。
棗樹又高又粗,枝葉茂密。每到結棗的季節,大人們便督著我們這群嘴饞手懶的孩子上樹打棗,也算是壹種勞動。
於是我見到紅棗劈裏啪啦地下落,亦看到被打斷的樹枝硬生生的落地。
我為這粗暴而震驚,隨即感到心疼,忍不住喊:“別打了,棗樹都快要死了!”
然而大人們笑著說不會的,這棗樹是越打越旺,枝斷得愈多,來年棗結得愈好。
我半信半疑:誰會有這麽大度量?被打了卻還要結更好的棗給我們吃?
轉眼到了第二年,我驚訝的發現,樹上的棗竟真的比去年更多更大更紅。難道它忘記了去年所遭受的摧殘?還是它根本不曾記恨於我們的貪婪?
那年夏天,我坐在四方的天空下望著棗樹發了壹天的呆。
三、在年輕的我的心裏
看著眼前的壹切,我幾乎停止了呼吸。
廢墟,我的家成了廢墟。記憶中的天堂已成人間地獄,斷壁殘垣,真就是這般景象。
我不敢相信。直到我看到那棵棗樹,靜靜的立在曾經的南墻下,沈默著守護著我童年的記憶。
它知道我會來,它知道我不忍離去。
我無聲地落著淚,輕輕的撫著樹幹,還是那樣熟悉的粗糙。我對棗樹說:我恨,真的有些恨。家沒了,我以後回到哪裏去?
我擡起頭,突然看到枝頭上又掛滿了棗,還沒熟,泛著青色,在風中微微晃動。
它……是的,是結棗的時候了,它沒有忘記大自然的規則。它能原諒孩子們對它的身軀的摧殘,自然也原諒了即將剝奪它安身立命之所的人。
需要多大的勇氣和心胸,才能如此忘懷自我,包容天地?
靠在樹幹上,我漸漸平靜下來。我想,成長不就是要我學會坦然面對失去麽?四合院雖然已成廢墟,但它將永遠留在我的記憶中。
離開前,我又壹次爬上棗樹,摘了壹顆棗。含在嘴裏,微微有些發澀,但仔細品味,竟也泛出壹絲甜意。
我笑了。這味道和所有關於四合院的記憶將永不會磨滅。因為我會小心地懷抱著它們,哪怕是壹時的不快,淡淡的憂傷。
在我的心裏,始終留有壹塊四方的天空包容妳。
——給我的四合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