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寫花的詩如下:
1、《清明日過聚仙亭》-楊萬裏
桃花流水桃花紅,醫草壹點醫草逢。美人西山奇麗色,異雨常來異雨晴。
2、《蝶戀花·詠梅》-常建
梅子金黃杏子肥,鳥兒穿花兩自知。銀翅微張小妖精,壹枝壹葉總關情。
3、《春泛蒼梧》-程顥
落日樓頭雨,蕭蕭馬上花。幾家酒家五更歌,秋雨春雲各西東。風生南浦花幾許,鷗翻蘆岸綠無數。
這些詩句表達了宋代文人對花的熱愛之情。他們通過花的形象和花所代表的美麗、清雅、純潔等特質,寄托了自己對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這些詩作既是對花朵的贊美,同時也表達了對自然和生活的熱愛,展示了宋代文人對美的細膩感受和深刻思考。
常建(約840年-約915年),字子厚,唐末五代初期的詩人,散曲家。他是湖南常德人,有“湘中第壹才子”之稱。
常建的詩歌作品大部分被收錄在《全唐詩》中,他的作品風格多樣,擅長抒發思鄉之情、詠史抒懷以及描繪山水景色和表達對花的喜愛等。他的詞作形式獨特,喜歡借景抒情,描寫思念、別離和離散等情感。
常建在文學上的成就主要體現在他的散曲創作上。他以豐富的感情和獨特的藝術風格,創作了《望江南·灩灩隨波千萬裏》、《塞上曲·客從何處來》等許多膾炙人口的散曲,深受廣大讀者的喜愛。
程顥(1032年-1085年),字師鞠,號二程,北宋時期的儒學家、教育家和文化名人。他與朱熹壹同被尊為“二程”,被譽為宋代儒學的代表人物之壹。
程顥是湖南湘陰(現在的湖南省嶽陽市)人,出生於壹個儒學世家。他年少時聰明才智,勤奮好學,精通經典文獻。後來,他與朱熹成為好友,***同探索儒學的理論和實踐。
程顥註重實踐,倡導“格物致知”,主張通過實踐和觀察來深入理解經典。他強調“體驗”和“體悟”,註重個人的內心體驗與道德境界的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