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聽詩人的聲音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在歷史的長河中,閃爍著古詩詞的金光。
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中,匯聚了多少文化的清泉。在文化的清泉中,詩人用他們的才學寫下了千古傳頌的詩篇,有的像鏡子,反射出歷史的光環;有的像春天的溪流,澆灌出心靈的花朵;有的像大河之水,呈現出壯闊的波瀾。
他,不為五鬥米折腰而辭了縣令,“不戚戚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歸隱田園而不與世爭,開荒南野際而守拙歸園田。他,低頭鋤地耕菊花,擡頭采菊釀詩酒,對酒當歌,能悠然下千言。此中的真意,也是欲辨已忘言。這就是陶淵明的聲音,淡泊名利,與世無爭,自號五柳先生,難怪世人都羨慕五柳,能度過那淡泊的年月。
他,“五嶽尋山不辭遠,壹生好入名山遊”,領略過直奔入海不復回的黃河水,也想像大鵬鳥壹樣扶搖直上九萬裏。他,寂寞時會把月亮當做朋友月下獨酌卻對影成三人,想念朋友時“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遊遍了大江南北和黃河兩岸的李白,仕途上經歷過嚴重的挫折,但他並沒有因此而放棄自己的追求。他那奔放的性格,奔流的人生,奔騰的生活,就好似他筆下的江河之水,“飛流直下三千尺”壹樣豪邁。
她,聲聲慢,壹剪梅……淡淡的憂傷,“冷冷清清,淒淒慘慘戚戚”。李清照,飽經戰亂,家破人亡,身在無能的宋朝,自愧為何不托生男兒,像嶽飛壹樣去保家衛國,“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人生的苦水,點點滴滴,怎壹個愁字了得?
回眸歷史長河,古代詩人詞人的聲音在耳畔回響。“今人不識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雖然沒和他們生活在同壹個時代,但他們留給我們寶貴的精神食糧,壹生也取之不盡。蘇軾的“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但願人長久,千裏***嬋娟”給我們留下了千古絕唱,白居易的敘事長詩《琵琶行》永遠是秋夜江上的壹輪明月,而李煜的春花秋月不會了。啊,古詩古詞,美不勝收,“恰似壹江春水向東流”。
古詩古詞若流水,***嘆人生皆如此。聽,那潺潺的聲音,永久,永久……
2. 用古詩寫作文中秋佳節的夜晚,深藍的天空,萬裏無雲,月亮格外美麗,它像壹塊巨大的白玉盤懸掛在天中,皎潔的月光給大地鋪上了銀裝。
星星稀稀疏疏、七零八落地只在天邊閃閃爍爍。我漫步在洛陽城,只見秋風乍起,高高的白楊樹在風中嘩嘩作響,幾片黃葉極不情願地離開大樹,在風中飄搖了幾番,落在了地上。
此時此景,不禁驀生思鄉之情,便直奔寓所。 孤孤單單地坐在椅子上,非常煩惱,像蜘蛛肚裏抽出的粘膩的絲,壹圈圈地在我心上纏繞著,叫我心慌。
就在這時,我突然想到:我何不寫封家書,表達我思鄉念親的心情。便立刻點上蠟燭,鋪紙研墨。
可正當我提筆準備寫下去的時候,我的頭腦裏出現了數不清的話語,不知道從何說起。心想:我要把自己的意思表達出來,就要多寫壹些內容。
然後,我拿起筆,在那紅彤彤的燭光下認真地寫著這封信,把自己想到的事,想說的話語,想表達的感情全都寫出來…… 忽聞公雞打鳴,卻還沒有寫完這封信,因為我要寫的事實在是太多,我寫好了這件事,又想起了那件事,好像永遠都寫不完似的。直到旭日東升,我才吹熄燭光,擱筆伸腰。
盡管弄得我疲憊不堪,但我覺得值,因為我把自己的心裏話告訴了家鄉的親人。 我匆匆來到驛站,找到壹位回鄉的朋友,托他把信帶給我的親人。
當他要走的時候,我擔心自己在忽忙中沒把想說的話說完,忙又打開已封好的信看了看,才又封好交給朋友,與他抱拳相別。 此時,天空分外晴朗,白雲綻露了笑容。
高高的白楊樹在晨風嘩嘩地鼓掌,幾只黃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 秋日傍晚,詩人張籍趁著飯後無事,來到好友門前。他走上去叩了幾下門,壹個書童探出頭來:“您找誰?”張籍忙說:“請問,妳師父在家嗎?”“真不巧,師父昨天去家鄉與親人相見,下月回來。
您請回吧。”說完,書童關了門,只留下張籍壹人站在門前。
壹陣肅殺的秋風吹來,帶來陣陣涼意。張籍轉過身,突然聽到壹個小孩叫:“媽媽,看,大雁!”詩人擡頭壹看,壹群大雁正從天空中飛過。
張籍不禁想起自己客居洛陽,常年不歸。這大雁明年會回來,而自己什麽時候才能回到家鄉呢?這時,街上已空無壹人,只有風吹落葉的沙沙聲。
落日的余輝撒在他的身上,池塘裏的荷花早已不見,往日的蟲鳴鳥叫,這時已無影無蹤了…… 回到家中,張籍突然想到,自己雖不能回到故鄉,但可以寫信啊。可是,提起筆千言萬語卻不知從何寫起。
詩人的腦海裏,不斷湧現著當年離別時的情景。恨自己那時年輕氣盛,與老母離別時竟頭也不回地走了,但不知這壹別何時才能再見面……想到這裏,詩人不覺熱淚盈眶,壹時間,所有的感情都似泉水壹般湧了出來,詩人把所有的思念都寄於這壹段段文字中。
終於寫罷書信,張籍又將這封信仔細地讀了數十遍,生怕自己的思鄉之情不能完全表達出來。這時,忽聽打更人打了三下更,已是三更天了,詩人才戀戀不舍地放下信,封好,合衣睡下,可他又翻來覆去睡不著,他是多麽想讓家人快點看到這封信呀! 清晨,詩人早早地起了床,揣著信在門口等候捎信人。
不知何時,街角傳來了馬蹄聲。“來了,來了!”詩人心裏激動萬分。
只見那個送信的年輕人跳下馬,接過信說:“您放心,我壹定會送到的!”說完,正要上馬,只聽見背後壹聲大喊:“請留步!”他忙回身問,“老先生有事?”“我……我想再看壹下信。”年輕人猶豫了壹下,把信交到了詩人手裏。
詩人急忙打開信,仔仔細細又查看壹遍,這才又封好交給年輕人。年輕人跨上馬,揚鞭而去。
詩人站在原地,眼中已滿是淚水……壹陣秋風吹過,吹落了他的淚,壹滴、壹滴……。
3. 用古詩寫故事午後,我懷著悠閑的心情散步,無意間看見壹座 又小又低的茅屋。小溪兩旁有許多碧綠的青草;南瓜藤隨著竹竿爬上屋頂;屋旁的大樹彎曲著身子,好像正在歡迎我;小溪裏的荷葉伴著蓮蓬隨風舞動。
屋子裏,兩位滿頭白發的老翁、老婦,正用吳地的方言互相逗趣、取樂說笑呢!在溪的東面,老人的大兒子正在賣力地為自家豆田鋤草,不時用毛巾擦頭上的汗;二兒子正坐在樹下,編織著雞籠,看他認真的態度,他家的雞壹定是很久沒籠子看護了;可愛的小兒子正趴臥在溪邊,剝著蓮蓬呢。我猜想,他肯定想把蓮蓬的果實,送給辛苦了壹天的大哥,讓大哥嘗嘗這甜甜的味道,忘記壹天的辛勞。
多麽幸福的家庭啊,讓我久久不能離去!
黃昏時分,太陽輕輕地投進大山的懷抱,有如壹位出色的魔術師似的,輕輕搖身壹變,就成了壹彎明月。那皎潔的月光宛如壹層薄紗,輕輕蓋在寧靜的田野上。野草輕柔地舞動著——在月夜的茫茫碧草之中;在輪月那淡淡微光的映襯下;稍有些羞澀,又夾帶著壹絲歡樂,舞動著……
聽——是誰吹出了那樣歡快柔美的悠揚笛聲,時續——時斷,伴隨清風在原野上回蕩。走進壹看,原來奏笛者是壹位騎在健壯黃牛身上的晚歸牧童,他身披蓑衣,頭戴草帽,倆只小腳丫在牛背兩側搖來擺去,歡快的回到了小溪邊上的壹座茅草屋中。而我則站在樹叢中,久久凝望那燈火通明的窗口上……不壹會兒,那位小童又邁著輕快的步子出來了,他仍舊披著那件綠蓑衣,頭戴那頂小草帽,手心兒裏緊握著那只竹笛。又是壹路小跑,在林間穿梭。我不聲不響的跟了上去,只見他又來到了那片田野上,找了壹塊平坦的地方,伸壹個懶腰,打壹個哈欠,竟連蓑衣都不脫,草帽兒也依然帶著,就臥躺下來休息了,嘴裏還叼著壹根纖細的茅草。此時此刻,我也累了,就在離他不遠的地方走進了夢鄉……
公雞開始歌唱,太陽也沈睡了壹宿,就開始工作了,林中又傳來了那壹陣陣的悠悠笛聲。
近離黃昏,廣闊的原野上綠草如茵,整齊的鋪在原野上,隱約從遠處傳來幾聲歡快曲調夾雜在晚風中,原來是牧童歸來,他放著牛羊,吹著笛子,身蓋蓑衣向著兒走來.
飯飽之後,已經是黃昏了,他有困又累,來不及脫掉蓑衣就臥在月夜的露天地裏吹奏笛樂,不禁想起自己美好生活.
這樣的月,這樣寧靜的夜晚,這樣動聽的笛聲,這樣悠閑的生活,牧童早以沈醉.
好難找!!!!
4. 用壹首古詩寫壹個故事侯門似海: 崔郊,唐朝元和年間的秀才。
曾寄居姑母家中,並與姑母家的壹名丫環相愛,兩人的感情甚篤。但後來他的姑母以四十萬錢的高價將這個婢女賣給了當時任襄陽司空的於頤。
這壹年的寒食節,此女子隨於頤到郊外遊春,巧遇崔郊在壹片柳蔭下徘徊,崔郊趁人不註意,偷偷作了壹首詩贈予她: 公子王孫逐後塵,綠珠垂淚滴羅巾。 侯門壹入深如海,從此蕭郎是路人。
後來,壹個記恨崔郊的人把這首詩作為罪證,抄下來給於頤看。 於頤派人將崔郊請入府中,拿出他的那首詩問道:“這首詩是妳做的嗎?” 崔郊十分坦率的告訴了於頤他和那個婢女的夙因。
於頤非常感慨。他對崔郊說:“這個女子雖是我用四十萬錢買來的, 但四十萬錢算不得什麽,妳該早就對我講才是!”於是,於頤親自作主,將那女子嫁給了崔郊。
紅葉題詩: 唐僖宗時的壹天傍晚,年輕的於佑在城墻下漫步。時值“西風吹渭水,落葉滿長安”的深秋,滿地枯萎的落葉,風呼嘯著而去,樹木的枝椏刺在寒冷的空中好像冰上的裂紋。
天色越來越黯,他呆呆立了片刻,頗懷莫名的傷感。他在禦溝的流水中洗手,禦溝中浮著的落葉在清冽的水中緩緩流出,忽然發現壹片較大的紅葉上面有墨印,他隨手將葉子從水裏拾起來。
使他意外的是紅葉上題著壹首詩:“流水何太急,深宮盡日閑。殷勤謝紅葉,好去到人間。”
墨痕未幹,字跡姍姍清秀。 他看了看身邊高入雲端的宮墻,猜想壹定是某個宮女所為。
於佑把詩帶回家裏,但此事讓他久久不能釋懷,每天夜裏輾轉反側,眼前全是宮裏那個落寞的女子空幻的身影。幾天後,他也在紅葉上題詩兩句,置於禦溝上遊的流水中:“曾聞葉上題紅怨,葉上題詩寄阿誰?”之後他又悵然地在流水邊徘徊許久才離去。
於佑將此事講給幾個同伴聽,大家都笑他。 壹晃幾年過去,於佑已把那件事漸漸淡忘了。
他科舉不成,幾近落魄不堪,於是在富室韓泳家教書。壹天韓泳告訴他,不久,唐僖宗放出後宮侍女三千,讓她們回到民間婚配。
有位叫韓翠蘋的女子是韓泳的同姓,正住在韓舍,他願為二人牽線結緣。當時於佑尚未娶親,聽說韓翠蘋姿色美艷,於是答應下來。
於佑婚後與韓翠蘋感情很好,壹天,韓翠蘋在於佑的畫笥中看見自己親筆題寫的那片紅葉,問於佑哪裏得來的,於佑便如實告之。韓翠蘋說:“妾在水中也得到壹片紅葉,不知是何人所做?”於佑取來壹看,墨跡猶存,正是自己當年曾經寫的。
倆人皆默然,淚水盈眶,千言萬語不知如何出口,相對感泣良久。因為自紅葉題詩到他們結為夫婦,中間已隔著十年的光陰。
韓翠蘋為此悲歡交集,於是提筆寫下:“壹聯佳句題流水,十載幽思滿素懷。今日卻成鸞鳳友,方知紅葉是良媒。”
這也許是最淒苦無奈也最浪漫溫馨的故事了。“紅葉題詩”有許多不同的版本,在朝代、人名、情節上都有些微出入,《本事詩》裏記當事人為顧況,《雲溪友議·題紅怨》為盧渥,而宋初孫光憲《北夢瑣言》成了進士李茵,人名雖各不同,但內容大同小異。
5. 考場上用古詩詞改寫成作文怎麽樣不知這位親是要高考還是中考啊.高考的話要以議論文為主、若想用詩詞的話最好用詩詞中的名句及該詩的背景或典故等作為壹個材料事例.若執意要改寫的話難度略大.中考的話我個人建議這種形式用在話題作文上,編故事什麽的就算編了也壹定是和生活掛鉤的,千萬不要讓思想野馬任意馳騁= =!或者將詩句當做線索來寫,必要時還可對詩中的壹兩個字進行適當修改(換用另壹字什麽的)線索的這種形式如果用好了會很吃香的.不過不管是什麽考試,最重要的壹點就是字.這直接影響到閱卷老師的心情和作文的分數、、、再就是開頭要扣題.如果可以的話要處處點題、使得文章更緊湊.但開頭點題是最重要的。
6. 《詩經》裏有哪些描述悲慘愛情故事的詩衛風.氓氓之蚩蚩,抱布貿絲(1).匪來貿絲,來即我謀(2).送子涉淇,至於頓丘(3).匪我愆期,子無良媒(4).將子無怒,秋以為期(5). 乘彼垝垣,以望復關(6).不見復關,泣涕漣漣(7).既見復關,載笑載言(8).爾蔔爾筮,體無咎言(9).以爾車來,以我賄遷(10). 桑之未落,其葉沃若(11).於嗟鳩兮,無食桑葚(12)!於嗟女兮,無與士耽(13)!士之耽兮,猶可說也(14).女之耽兮,不可說也. 桑之落矣,其黃而隕(15).自我徂爾,三歲食貧(16).淇水湯湯,漸車帷裳(17).女也不爽,士貳其行(18).士也罔極,二三其德(19). 三歲為婦,靡室勞矣(20);夙興夜寐,靡有朝矣(21).言既遂矣,至於暴矣(22).兄弟不知,咥其笑矣(23).靜言思之,躬自悼矣(24). 及爾偕老,老使我怨(25).淇則有岸,隰則有泮(26).總角之宴,言笑晏晏(27).信誓旦旦,不思其反(28).反是不思,亦已焉哉(29)![2]。
7. 以《我和詩的故事》為題,寫壹篇作文.字數600字左右我和詩的故事我和詩的故事“細雨濕衣看不見,閑花落地聽無聲”這是唐代劉長卿《送士元》中的名句,我常常把它掛在口中,它總是能帶給我不壹樣的人聲境界.“細雨濕衣看不見,閑花落地聽無聲,"媽媽打斷了我的朗誦,問我是什麽意思.當時我自信滿滿地說:"細雨打濕了我的衣服,我卻看不見;閑花落在地上,我卻看不見.”媽媽告訴我說:“恩,好,他其實還暗指壹種恬淡的做人境界,它贊嘆的是“細雨”“閑花”潤物無聲的無私奉獻精神,妳明白嗎?”我似懂非懂,只是眨了眨眼睛,將這首詩再次朗誦.許久後我才明白,媽媽只是想告訴我恬靜的人生,默默的耕耘,也如“細雨”“閑花”般.古詩是需要理解感悟的.現在我對這首詩有了更深的理解.帶上靈魂看自然,細雨濕衣用心感,閑花落地須靜觀,便會發現,我們周圍有許多的人和事都能撥動心弦.著名歌手叢飛節衣縮食,捐款300萬元支助178名貧困學生.當他病危住院經濟困難時,幾個受助完成學業的本市工作者,沒壹個來看望他,被媒體披露後,叢飛卻說:“不,不要責怪他們,我已經不需要治病了.”叢飛身上不是具有來去無息的奉獻嗎?“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揮壹揮衣袖,不帶走壹片雲彩!”“細雨濕衣看不見,閑花落地聽無聲”這些詩句正是他的人生寫照.又如陶淵明放棄名利,隱居田園,過著閑適清貧的生活,給後人留下了膾炙人口的《桃花源記》以及許許多多的田園詩歌,當時間的巨輪隆隆輾過,至少在厚重的歷史中留壹行行車轍.恬靜的人生也如“細雨”“閑花”.細雨潤物馨香滿天,“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恬靜的人生避開嘈雜,走進田野,過著溫馨純潔,少汙濁的生活,心靈得到凈化,精神境界得到提升.讀唐詩,品人生,每壹首詩總能帶給人不壹樣的人生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