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深谷碧潭詩句 1. 形容太山的詩句有哪些
江西太山賦 文|南宮琦 帝分都邑,禹奠山川,三山仙居,五嶽封禪。
文人好遊,詩詞曲賦為之記;畫士喜覽,松瀑雲崖為之圖。《永州八記》,州山之名賴章澡;《輞川十景》,藍田之意緣丹青。
金溪之東,信邑之南,有雲林三十六峰,太山九十九嶺。太山者1,今其嶺稱天門,昔其脈作崖山。
南接玉馬,北連琵琶,望出雲而東秀谷,接龍虎而西雲臺。禹貢揚州之域,春秋吳楚之圖,唐屬饒之安仁,宋入撫之金溪2。
三縣交會,兩脈參差。誌載惟寥寥幾筆;文詠只區區數言。
逶迤之山難考,邈遠之界迷離。 南宮琦 太山雄大,周回六十裏,入雲三百丈。
嶺巆嶙峋,谷空奧演,淃漣涴瀨,長流落險。道路阻而交通絕,幽壑生而桃源孕。
雄壯險峻,《說》言多禽獸之奇3;涓潺淵長,《傳》曰有幼龍之遇4。水合三港,集青田而入白塔;勢延六谷,至峽山而遇雲林。
筆架峰是壹邑之巔;清泠淵是乃三港之源。重巒疊嶂,突怒偃蹇;密篁翩躚,婉穆優嫺。
禪者結茆力耕,山田濕衍;遊者煮茗爭息,瀑水氤天。 培塿簇擁,群山綿延。
諸峰聳峙,上接雲表承鮮露;萬木爭蔥,下徹泉脈吮滋養。三神合壁,蘭香流溢觀異象;五谷重陽,韭花撲鼻迷寶藏。
天臺之陰,飛來巨石名高冠5;巔峰之下,淩空急水曰馬蝗6。山神建湖,毀於司鳴;水怪出洞,止於秤星。
瓊臺歌罷,倦拋素練落塵寰7;瑤池船覆,傾瀉珠光穿峰轉8。鄺村人遷,耄耋記憶仍在;湯洞路絕,泛黃文字尚存9。
疲雲失足墜空谷,勁松紮根攀險峰。崖山月,色隨朔望有變10;天門雨,量因東西不同11。
建炎中雲林禦寇12;至正間東峰避兵13。古戰場,強盜洞,硝煙化成雲靄,鮮血已作清流14。
張仙鐵笛穿雲,何公銅簫唱晚15。飛錫坐禪,蜀僧入駐中宮寺16;導引胎息,沛客步虛張址山17。
琵琶隱羽客之圖,三老現穆堂之賦18。設席代講,付子雲究儒學義理19;建廬躬耕,張應韶探道家奧旨20。
學承象山,道契崆峒。異草葳蕤,鬼谷越雲夢而來21;靈藥夭喬,仙婢從臨川而至22。
東峰寺葺而不聞鐘鼓;望雲觀尋而難覓丹砂,塔圮垣頹,碑滅徑荒。仙人墓、鰲構門,皆成異境;叼竹鷹、跑馬崗,亦屬奇觀。
懸笛井上,印劍授子傳道統23;投文淵中,詩賦請龍降甘霖24。高禪荼毗,龍潭荒寂;天師飛升,鶴巢霞蔚。
馬蘭橋廢,危太樸為之記25;龍須井枯,張玉運賦以詩26。子懷父情,訪師巖叨陪鯉對;君表將功,聖裔坊叩謝龍恩27。
嗚呼,巍巍太山,淙淙三港,仙人久逝,神龍已藏。窮鄉僻縣,君子鮮訪,秀水奇峰,樵夫獨賞。
時過境遷,天物將忘,遂作斯賦,漫為之詳。 太山三港水 1. 太山,又名崖山、大山、天門嶺。
《讀史方輿紀要| 卷八十六江西四》:“崖山,上有琵琶、三老二峰,壹名大山,以形勢高大而崖壁峻絕也。”崖山為全脈統稱,因其懸崖鬥絕而得名;大山,以形勢高大而得名,由於當地方言“大”字讀音為“太”,故也作太山;天門嶺,文獻記載東峰峽谷之上為天門坳,當地人稱為天門嶺,後用天門嶺泛指何源範圍內的太山。
2. 宋景德二年金溪增加延福、白馬、永和3鄉。後白馬、永和鄉合並稱白馬永和鄉,崖山在白馬永和鄉; 3. 明朝劉章彜《金溪總說》:“崖山多禽獸之奇,松湖有桔柚之美”; 4. 傳說劉中宮在三港水遇到壹幼龍; 5. 高冠峰在天臺山之陰,雖名峰,實為壹巨石,傳為神仙建湖不慎落下; 6. 筆架峰下為馬蝗水瀑布; 7. 吳明麗《太山玉女瀑》:“疑是瓊臺歌舞罷,倦拋素練落塵寰”; 8. 李藝泓《太山玉女瀑》:“玉女山下本無泉,瑤臺誰覆明珠船。
雪光流瀉三千尺,熠熠穿峰自流轉”; 9. 《江西名勝誌》:“湯家洞在崖山”; 10. 《金溪縣誌》:“崖山月在四十八都蔣源,崖高數十仞,半崖有土壁如月形,約圍圓壹丈四五尺,逢朔土色淡紅,望後土色紫紅,歷年不爽”; 11. 天門嶺上有壹神奇地,別處下雨它則陰;別處陽光它則雨; 12. 《雲林圖記》:“宋建炎中,苗傳、劉正彥作亂,鄧雱集民兵追,破其黨,號“忠義社”。於後累立戰功,掃禦壹方。
入國朝,設巡檢。至元末,天下已定,乃罷。
今山谷猶有壁壘在焉”; 13. 《金紫何氏宗譜》:“東峰避兵,救活萬人”; 14. 古戰場在太山蒸蓋嶺,為何時戰場,不詳; 15. 十六代天師張應韶隱居太山,善吹鐵笛;何永年通間律,於東峰寺讀書,閑時吹銅簫; 16. 《金溪縣誌》載兩種,壹為劉中宮從蜀而來,聞有中宮寺,遂入; 17. 《金溪縣誌》載第壹代天師張道陵曾於山中修煉,後以為山名; 18. 羽客指方從義,它曾數畫雲林圖,其中壹有琵琶峰;穆堂為李紱,作《雲林三十六峰賦》“壯二社之英氣,仰三老之高縱”; 19. 傅子雲,字季魯,何源白鱔人。天山精舍築城,九淵令設壹席於旁,時命其代講,並將書院相付; 20. 《道藏》載張治鳳壹生博學經典,精通道術,隱居於龍須井; 21. 《貴溪縣誌》載太山之東有雲夢山,鬼谷子隱於此,常於各處采藥; 22. 《漢天師世家》:“壹日,懸笛井上,以印劍授子順告知曰∶“吾世傳真人之教,功及於人多矣吾今垂年,汝當傳守。”
言迄,端作井上瞑目而化”; 23. 《中宮院》載熊道裕投文請雨; 24. 《太平廣記》和《稽神錄》中簡單記載了婢女食黃精的故事; 25. 危素,字太。
2. 時文選粹精彩片段
1.人,無法選擇自己的出生地,但貧窮的、富裕的、節儉的、奢侈的家裏總會有愛的音符。有人說“母愛 深深深幾許,引兒思緒曠天地。”有人說“父愛如茗,細品才知醇厚。”可是隔輩人的愛,勝似父母無微不至的關懷。“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老人們哪個不是用生命中有限的時間,給兒孫無限的鼓勵、幫助。流逝了他們創造的魄力,卻為我們築起愛的巢穴。朝霞染紅東方時,他們會以最燦爛的笑容,喚回生命的活力;月升星現的暮露中,他們用渾濁的眼睛凝視霓虹,等待熟悉的身影。驀然回首,斑白零落的發絲在燈光下匯成世間壹道永恒的風景線。
2.高山深谷,飛瀑幽蘭。
在這裏,偉岸與纖細,陽剛與陰柔,相得益彰,相映成趣。
幽蘭獨立深谷,頂著飛瀑賜予的珍珠,笑對乾坤。
不似牡丹富麗華貴,不若水仙亭亭玉立,幽蘭,靈動飄逸而不輕浮,以壹種獨有的姿態擁抱自己的壹方天地。
獨守這壹方幽谷沐浴飛瀑,相伴碧潭,觀猿攀,聞鳥啼。寂寞中得閑靜,艱險中求樂趣,領略那雲淡風輕的高雅氣質和端莊秀麗中的壹絲禪意。
3.同誌為友,小人為朋。交友,要交貧,貧賤之交最易識別真假;交友,要心交,心靈之交才會肝膽相照。擇友,在位時多交清淡朋友,有錢時不交酒肉朋友,得誌時慎交逢迎朋友,失意時要交知心朋友。
摯友易求,諍友難得。朋友的朋友,可以成為朋友;敵人的敵人,不壹定成為朋友。最好的老師,是公開的仇敵;最大的危險,是偽裝的朋友。擇友,摯友比估計的多,諍友比想象的少。
4.我們在看山的時候,如果山不巍峨,便覺得這山沒有山的性格,而寧願去打量壹塊平地;我們在看海的時候,如果海無波瀾,便認為這海沒有海的骨氣,而寧願去欣賞壹條小溪。
既然生命在困苦中才得以生出光彩,那我們為什麽要薄苦難而厚安逸?
想成為風景必須有迷人的色彩,想成為英雄必須有驚人的壯舉,想讓妳的壹生富有意義,那麽必須以頑強和信念去解開壹道道生活的難題。
5.就想這樣壯誌淩雲、生命強盛地活著:
與松柏相依,芳菲壹家;
登千仞高處,向天競發;
看雲海拱日,銀瀑飛掛。
怯懦者形容妳是壹種難以接受的選擇,無畏者則贊美妳是壹種難以接近的崇高姿勢:
風風雨雨,不曾見妳意誌萎縮。
坎坎坷坷,不曾見妳士氣低落。
太陽永不褪色,妳也永不褪色。
3. 有關重慶的詩句
《重慶印象》 [原] (七律) 艨艟巨艦逼江心,巍峨高樓櫛比鄰;艱苦八年紀念塔,襟環二水朝天門;名城譽享三皇地,古邑堪稱四郡尊;七色茶花映桷樹,山城燦爛又逢春。
《重慶北泉》原(七律) 借得嘉陵江底水,幽冥地熱冒溫泉;迎流砌堰十龍脈,掘地修塘五頃田;寺古才知和尚苦,園新始覺作孚難;飛來閣上眺風景,細數江帆出峽灘。《北泉飛瀑》原(七律) 乳花洞上溢巖巔,串串銀珠樹下懸;瀑落千尋玉鏈碎,池翻五叠月兒圓;聽泉亭裏情人語,戲鯉池邊遊客歡;古樹逢春枝葉茂,紫薇遍野譜新篇。
《重慶磁器古鎮》原(七律) 繁順四街臨碧水,壹川兩谷映三山;千人拱手長街走,萬盞明燈通夜懸;青石灰磚皆掌故,片言只語盡當年;不愁世態人心古,重現輝煌在眼前。《遊天生三橋》原(七律) 億年巨石水攻坍,磅礴三橋亙古懸;壁立千尋松柏翠,懸崖萬丈瀑簾潺;頂天立地擎梁柱,破壁穿山潛伏泉;綠草茵茵翻碧浪,金坑寶洞有神仙。
《重慶金佛山》原(七律) 金佛高懸龍脊嶺,雲遮霧隱忒驚魂;崢嶸崖劍穿林海,蒼莽松濤卷石門;兩洞空靈奇幻境,壹溪碧翠自然村;龍巖飛瀑三千尺,疑是銀河天外痕。《縉雲山》原(七律) 非紫非紅即縉雲,青山綠水帶溫馨;九峰峻峭齊爭秀,八剎莊嚴***梵音;獅子崖巔宜遠眺,洛陽橋畔好修身;黛湖垂釣悠閑境,雲裏仙宮更愛人。
《朝天門懷舊》原(七絕) 渝郡朝天得勝門,大江東去日西沈;崎嶇鳥道音塵絕,接聖迎官在水濱。《重慶解放碑》原(五律) 抗戰精神壘,人民解放碑;山城標誌物,重慶定心錘;鼎好民生樂,金融命脈基;車龍水馬急,改革領先機。
《夜宿柏林樓》原(五律) 炎炎酷暑裏,無趣覓清幽。浮世繁囂苦,空門寂寞愁。
細流歸大海,歲月入心頭。夜宿溫泉畔,華清夢幻遊。
《長江詩話》之四悠悠川江(10首) 川江指從宜賓市至宜昌市之間的長江上遊河段,因大部分流經四川省境內,故名川江,又稱蜀江。其中重慶以上的370千米稱上川江,蜿蜒於四川盆地南部邊緣低丘地帶,接納岷江、沱江、嘉陵江大支流水量倍增。
重慶以下660千米稱下川江,其中奉節到宜昌段以峽谷櫛比而聞名,故又有峽江之稱。因此,下川江壹般指重慶至奉節壹段,蜿蜒於四川盆地的南部邊緣。
下川江兩岸,丘陵起伏,峰巒綿延,懸崖峭壁,逶迤屏列。過去江中多險灘暗礁,有的礁灘大如洲島,島上林木蔥翠,和兩岸的奇山異峰,構成秀麗獨特的川江風光。
《嘉陵小三峽》[原](七律) 船航銅口碧波悠,湍急嘉陵景色幽;瀝鼻磅礴和尚笑,溫塘湍急客人愁;觀音閣下忠臣淚,文筆峰前廢帝庥;棄槳借風出峽去,長江萬裏向東流。《潼南大佛寺》[原](七律) 巍巍大佛頂天立,八丈金仙目有神;七步彈琴音悅耳,雙拳拜字太情真;丹崖折射清秋月,鷹壁回聲潮夕呻;飛閣輝煌映碧水,涪江滾滾日西湮。
《船過涪陵》[原](五絕) 城矗三江壘,江堤繞郭巍;巴陵蹤不見,白鶴水中飛。《涪陵石夾溝》[原](五律) 龍塘奇幻境,石峽景猶幽;百丈飛三瀑,雙崖夾壹溝;碧潭盈谷底,棧道嵌巖頭;狹縫側身過,悠然見綠州。
《遊豐都》[原](七絕) 死去原知萬事茫,豐都怎會有陰王?神宮對面皆仙境,雙桂天宮訪玉皇。《遊石寶寨》 [原] (五律) 碧波繞玉印,陡峭壹峰峋;崖聳百三丈,樓危十二輪;秦風含楚韻,蜀氣孕巴魂;天際孤帆遠,登臨感慨真。
《萬州新城》 [原] (五律) 舊州沈浪底,新郭矗天都;西望巴和蜀,東連夔與巫;石琴響瑞雪,金島映宏圖;移民換新貌,平湖壹璨珠。《雲陽張飛廟》[原] (五律) 聞兄歿麥邑,怒向膽邊生;兵馬未開拔,將軍又造塋;廟堂擂戰鼓,峽谷響雷聲;魂去荊湘地,提矛與爾爭!《過水八陣嘆孔明》 [原] (五律) 隆中既定策,鼎腳應相扶;黷武爭正統,窮兵遺婦孺;六征圖北魏,八陣拒東吳;嘔血扶阿鬥,惶惶酬托孤。
《白帝托孤》 [原] (五律) 淒風慘雨夜,白帝壹遊魂;卅載苦征戰,三分稱蜀君;明宣托孤意,暗試老臣心;養子不成器,臨終亦勞神。《長江詩話》之五三峽遺蹤(14首) 長江三峽是瞿塘峽、巫峽和西陵峽三段峽谷的總稱。
它西起四川奉節(今屬重慶)的白帝城,東到湖北宜昌的南津關,長二百零四公裏。瞿塘峽的雄偉,巫峽的秀麗,西陵峽的險峻,還有三段峽谷中的大寧河、香溪、神農溪的神奇與古樸,使這馳名世界的山水畫廊氣象萬千。
三峽的壹山壹水,壹景壹物,無不如詩如畫,並伴隨著許多美麗的神話和動人的傳說,令人心馳神往。長江三峽,地靈人傑。
這裏是中國古文化的發源地之壹,著名的大溪文化,在歷史的長河中閃耀著奇光異彩;這裏,孕育了中國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和千古才女昭君;青山碧水,曾留下李白、白居易、劉禹錫、範大成、歐陽修、蘇軾、陸遊等詩聖文豪的足跡,留下了許多千古傳頌的詩章;大峽深谷,曾是三國古戰場,是無數英雄豪傑馳騁用武之地;這裏還有許多著名的名勝古跡,白帝城、黃陵廟、南津關……它們同這裏的山水風光互相輝映,名揚四海。長江三峽是長江風光的精華,神州山水中的瑰寶,古往今來,閃耀著迷人的光彩。
《出夔門》[原] (五律) 夔門天下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