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茶》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在被罷官後隱居山林寫的壹首七言律詩。
《琴茶》原文:
兀兀寄形群動內,陶陶任性壹生間。
自拋官後春多夢,不讀書來老更閑。
琴裏知聞唯淥水,茶中故舊是蒙山。
窮通行止常相伴,難道吾今無往還?
《琴茶》譯文:
從孤山寺的北面到賈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剛與堤平,白雲重重疊疊,同湖面上的波瀾連成壹片。
茶園幾處早出的黃鶯爭著飛向向陽的樹木,誰家新來的燕子銜著春泥在築巢。
繁多而多彩繽紛的茶園春花漸漸要迷住人的眼睛,淺淺的春草剛剛能夠遮沒馬蹄。
我最喜愛西湖東邊的美景,遊覽不夠,尤其是綠色楊柳蔭下的白沙堤。
《琴茶》作品鑒賞:
白居易晚年辭去刑部侍郎的官職,賦閑東都,做《琴茶》壹詩,表達了詩人“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的觀點。
首聯寫自己天性開朗,曠達灑脫,與官場中的風氣相悖,故寄身官場屢受排擠。
“拋官”即辭官,退隱之後無早朝之擾,盡可春眠;年事已高,再無為搏功名而讀詩書之累,更覺逍遙自在。次聯極寫賦閑後的愜意之狀。
三聯起句寫琴,《淥水》古琴曲,為詩人之所愛。詩人精通音律,曾有《聽彈古淥水》詩雲:“聞君古淥水,使我心和平。欲識漫流意,為聽疏泛聲。西窗竹陽下,竟日有余清。”可知詩人提此曲是為了表明平和心境。
次句寫茶,“故舊”老朋友、舊相識。“蒙山”指蒙山茶,產於雅州名山縣(今屬四川),蒙頂山區,相傳西漢年間,吳理真禪師親手在蒙頂上清峰甘露寺植仙茶七株,飲之可成地仙。詩人舉此茶,以表明自己超然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