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沒有聽說過這個詩人,但是讀起來有點意思,文風清雅。
今天聽許博士的課程壹天,下午昏昏欲睡,許博士告訴我們,他看到我們這個樣子,自己也想睡覺,因為他連續上課10天有余,又要備課,很疲勞,頓時覺得自己這樣子不好,又想起了北京大學的陳春花老師說過的事情:她淩晨四點半到了要演講的大學,馬不停蹄的準備,到了早上八點半很多聽講座的學生才零零散散到位,很多居然九點多才到,主持人還在給學生辯解。
這首詩歌的名字很勵誌,不輸風雨,似乎是在鼓勵大家勇往直前,有著無欲無求的大智慧。但是也在呈現出蓬勃生命力與積極奮進的態度。其實不管是100多年前的宮澤賢治,還是當今70歲的街頭藝人,不論是牙牙學語的孩子,抑或是人生職業路上剛起步的大學生,只要勇敢面對生活,都是在向這首詩歌致敬。
今天中午,我在大學門口看到壹個街頭藝人,他似乎在演奏萬馬奔騰的節奏,雖然演技壹般,但我還是扔了點零錢向他致敬,畢竟他不像某些假摔的老者,而是用自己的體力、智慧、才華,為自己的老年生活增光添彩,也許他壹天只能賺取十幾元,但又有什麽關系?他就是不輸風雨的現實代表。
前幾天我帶著幾個工人在工地幹活,幹到將近淩晨。第二天,我問小工(只能般磚頭不會砌墻),壹天多少收入,他說壹百五,壹個小時十幾元,扛著加氣磚任憑塵土飛揚,努力將磚塊遞給腳手架上的大工,或是敲打磚塊使其按照要求的形狀出現。蓬頭垢面、鞋子衣服都浸染了汗漬之外的顏色。再說大工---拿著小鏟子和線繩,以最快的速度讓壹面面墻平地起,在搖搖欲墜的高層腳手架上如履平地。聊天得知是唐山人,因為自己以前很多下屬是唐山的,所以勉強能聽懂。偶爾贊美對方幾句,也讓氣氛不尷尬。這些工人更是不輸風雨,用強健的體魄,為自己的家人贏得更好的生活質量,也為這個海濱城市添磚加瓦。
不輸風雨,何嘗不是這個時代的特色,我們有理由展望未來,像陶行知說的那樣: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自己的事情自己幹。其實他的話與宮澤賢治異曲同工。都是用偉岸、蓬勃的生命力,致敬自然、致敬人類、致敬社會,也只有不輸風雨,才能換取更好的明天。從漢朝邊關的耿恭喊出:犯我大漢者雖遠必誅,到青島港許振超開創集裝箱塔吊世界新速度,華夏兒女用不輸風雨的氣度,讓五千年燦爛文化發展,也讓這個時代被中華夜明珠的璀璨所震撼。
雖然這首詩是他山之石,但人類拼搏進取的精神是壹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