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吾將上下而求索是哪位詩人寫的

吾將上下而求索是哪位詩人寫的

導語:我們上學的時候,學過很多關於難忘的詩句,其中,小編印象比較深刻的壹句是“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其意思是追尋真理方面的過程中,要行進的道路還很漫長,但我將百折不撓,不遺余力地去追求和探索。那麽,妳知道吾將上下而求索是誰的名言嗎?到底吾將上下而求索是哪位詩人寫的呢?壹起來了解。

吾將上下而求索是誰的名言

屈原

屈原。“吾將上下而求索”出自屈原的《離騷》,全句是“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意思是在追尋真理(真知)方面的過程中,要行進的道路還很漫長,但我將百折不撓,不遺余力地(上天下地)去追求和探索。

屈原(約公元前340—公元前278年),羋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雲名正則,字靈均,出生於楚國丹陽秭歸(今湖北宜昌),戰國時期楚國詩人、政治家。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後代。少年時受過良好的教育,博聞強識,誌向遠大。早年受楚懷王信任,任左徒、三閭大夫,兼管內政外交大事。提倡“美政”,主張對內舉賢任能,修明法度,對外力主聯齊抗秦。因遭貴族排擠誹謗,被先後流放至漢北和沅湘流域。楚國郢都被秦軍攻破後,自沈於汨羅江,以身殉楚國。

屈原是中國歷史上壹位偉大的愛國詩人,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的奠基人,“楚辭”的創立者和代表作家,開辟了“香草美人”的傳統,被譽為“楚辭之祖”,楚國有名的辭賦家宋玉、唐勒、景差都受到屈原的影響。屈原作品的出現,標誌著中國詩歌進入了壹個由大雅歌唱到浪漫獨創的新時代,其主要作品有《離騷》《九歌》《九章》《天問》等。以屈原作品為主體的《楚辭》是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的源頭之壹,對後世詩歌產生了深遠影響。成為中國文學史上的璀璨明珠,“逸響偉辭,卓絕壹世”。“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的“求索”精神,成為後世仁人誌士所信奉和追求的壹種高尚精神。

屈原名字怎麽來的?

屈原

屈原覺得自己的生辰有些與眾不同,所以他在《離騷》中說:“皇覽揆余初度兮,肇錫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則兮,字余曰靈均。”意思是說:父親看到我生辰不凡,給我起了個好名字,名叫做“平”,字叫做“原”。東漢王逸在《楚辭章句》中解釋屈原的名字時說:“正,平也;則,法也”,“靈,神也;均,調也。言正平可法者莫過於天,養物均調者,莫神於地。”所以名“平以法天”,字“原以法地”。同他的生年月日配合起來,照字面上講,“平”是公正的意思,平正就是天的象征;“原”是又寬又平的地形,就是地的象征,屈原的生辰和名字正符合“天開於子,地辟於醜,人生於寅”的天地人三統。這在當時被認為是壹個好兆頭。

司馬遷曾在《史記·屈原列傳》中說:“屈原,名平,楚之同姓者也。”楚國王室為羋姓熊氏,羋姓是就母系而言,熊氏是就父系而言。屈原系王族之後,和楚懷王熊槐為本家。春秋時期,楚武王封兒子“瑕”到屈邑去做首領,因為瑕王子本來在朝中做官,做得不錯,就讓他去享用屈邑的物產,人們於是稱他為“屈瑕”。由此,楚王為羋姓熊氏,屈氏就成為了熊氏的壹個支氏。

先秦時期男子稱氏不稱姓,所以他叫屈原,不叫羋原。後來姓氏合壹,就不再存在這個問題。

關於《離騷》:

屈原離騷

《離騷》是中國戰國時期詩人屈原創作的詩篇,是中國古代最長的抒情詩。此詩以詩人自述身世、遭遇、心誌為中心。前半篇反復傾訴詩人對楚國命運和人民生活的關心,表達要求革新政治的願望,和堅持理想、雖逢災厄也絕不與邪惡勢力妥協的意誌;後半篇通過神遊天界、追求實現理想和失敗後欲以身殉的陳述,反映出詩人熱愛國家和人民的思想感情。全詩運用美人香草的比喻、大量的神話傳說和豐富的想象,形成絢爛的文采和宏偉的結構,表現出積極的浪漫主義精神,並開創了中國文學史上的“騷體”詩歌形式,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其主要註本有東漢王逸的《楚辭章句》、南宋朱熹的《楚辭集註》、清代戴震的《屈原賦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