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關於觀賞風景的詩句

關於觀賞風景的詩句

1.欣賞美景的詩句

古詩詞中無處不是美景,僅僅選取關於春之美景詩句如下:

1、殘春花盡黃鶯語,遠客愁多白發生。 2、秋花未落春花開,辦得工夫萬寵辱。 3、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4、今夜試青鐙,依舊春花小。 5、春花秋草,只是催人老,總把千山眉黛掃。 6、春花秋月入詩篇,白日清宵是散仙。 7、君心天意與年光,春花未遍已秋霜。 8、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9、春風賀喜無言語,排比花枝滿杏園。 10、春花春好,秋花秋好,每日看花尤好。 11、春陰垂野草青青,時有幽花壹樹明。12、春花開殘秋復花,簸弄東君權不已。 13、驚春花落樹,聞梵澗搖風。 14、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15、秋花不比春花落,說與詩人仔細吟。 16、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17、秋稼連千頃,春花醉幾場。 18、恰似春風相欺得,夜來吹折數枝花。 19、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20、春花復春花,紅紅間白白。 21、春到臨春花正嫵,遲日闌幹,蜂蝶飛無數。 22、春花春月年年客,憐春又怕春離別。 23、幾時卻似鴛鴦舊,九十日春花在手。 24、惆悵東欄壹株雪,人生看得幾清明。 25、不論秋菊與春花,個個能噇空腹茶。 26、春花秋葉幾飄零,只有廬山君眼、向人青。 27、芳樹無人花自落,春山壹路鳥空啼。 28、滿園春色關不住,壹枝紅杏出墻來。 29、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30、春花不及寒花耐,山鳥何如水鳥清。 31、春春花開豈有極,日日我醉終無涯。 32、燕子不歸春事晚,壹汀煙雨杏花寒。 33、春花那見照,暮色已頻欺。 34、城中桃李愁風雨,春在溪頭薺菜花。 35、有時三點兩點雨,到處十枝五枝花。 36、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37、門柳葉已大,春花今復闌。 38、春花秋月暗消磨,()壹歲相看又過。 39、春花秋月冬宜雪,夏有芰風荷雨。 40、君不見芳樹枝,春花落盡蜂不窺。 41、霽日幸同終日笑,春花有似此花無。 42、開盡春花芳草澗,遍通秋水月明泉。 43、寂寂春花煙色暮,檐燕雙雙落花度。 44、金谷千年後,春花發滿園。 45、春產不貪春,為厭春花泛。 46、莫道春花獨照人,秋花未必怯青春。 47、長吟盡日西南望,猶及殘春花落時。 48、春色惱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欄桿。 49、春花不愁不爛漫,楚客唯聽棹相將。 50、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鬥芳菲。 51、看春花又看秋花,不管顛風狂雨。 52、淩晨不事鉛華,化工卻付春花。 53、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

2.景色優美,無心情觀賞

《賞盡春光》

三月的晴天,些許的涼

燕子飛時,風兒打轉給不出方向

紙鳶繾綣,掙脫前隱忍沐浴藍天的願望

碧水蕩漾,欲還原昔日自然的模樣

青草綠了又綠,綠得太過牽強

初春少女般難擋,開放了江南春光

楊柳輕舞,多麽瀟灑的領頭羊

萬芳吐蕊,誰能賽過白玉蘭的迷香

寂寞壹場,小石頭只願傾聽斷橋下流水聲響

願景起航,黃鸝勇立枝頭狂想要不要輕唱

子規啼血的憂傷,震驚了全場

議論聲響,朋友珍惜時光請別這樣

泛舟湖上,垂釣者怡然自得坐等魚兒上當

畫裏風光,寫生者試圖把江南美景壹並收藏

步履匆忙,錯過時光習慣日後在圖畫裏賞

人兒兩兩,壩上長廊寂寥而悠長

逢春時節,當初悸動的心早已消歇了瘋狂

別來無恙,美景之下遙想佳人當年賞了又賞

3.勸人欣賞美景的詩句

趙子昂《西湖》詩:

春陰柳絮不能飛,兩足蒲芽綠更肥。

只恐前呵驚白鷺,獨騎款段繞湖歸。

袁宏道《西湖總評》詩:

龍井饒甘泉,飛來富石骨。蘇橋十裏風,勝果壹天月。

錢祠無佳處,壹片好石碼。孤山舊亭子,涼蔭滿林樾。

壹年壹桃花,壹歲壹白發。南高看雲生,北高見月沒。

楚人無羽毛,能得凡遊越。

描寫西湖美景的詩句 描寫西湖四季的詩句

範景文《西湖》詩:

湖邊多少遊觀者,半在斷橋煙雨間。

盡逐春風看歌舞,凡人著眼看青山。

張岱《西湖》詩:

追想西湖始,何緣得此名。恍逢西子面,大服古人評。

冶艷山川合,風姿煙雨生。奈何呼不已,壹往有深情。

壹望煙光裏,蒼茫不可尋。吾鄉爭道上,此地說湖心。

潑墨米顛畫,移情伯子琴。南華秋水意,千古有人欽。

到岸人心去,月來不看湖漁燈隔水見,堤樹帶煙熇。

真意言詞盡,淡妝脂粉無。問誰能領略,此際有髯蘇。

4.形容風景很美,自己卻沒有心情去欣賞美景的詩詞有那些

錢塘湖春行唐·白居易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裏白沙堤。

背 景[編輯本段]白居易是在長慶二年(公元822年)的七月被任命為杭州刺史的,而在寶歷元年(公元825年)三月又出任了蘇州刺史,所以這首《錢塘湖春行》應當寫於長慶三、四年間的春天。這首詩選自《白氏長慶集》卷二十。

寫於長慶三年(823),是壹首七言律詩。錢塘湖就是杭州西湖,那裏氣候宜人,山川秀麗,更兼樓觀參差,映帶左右,自唐代以來,壹直是遊覽勝地。

提起西湖,我們自然會想起蘇軾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讀了白居易的這首詩,仿佛真的看到了那含睇壹笑的西施面影。

詩中描寫了詩人騎馬所見到的西湖早春的旖旎駘蕩的春光,表現了世間萬物在春色沐浴下的勃勃生機,塑造出詩人自身欣然陶然觀景的形象,創造出春色喜人、生意盎然的意境,抒發了喜愛早春風光、恬靜閑適自得的感情。白居易少年時代就對杭州神馳向往,唐穆宗長慶二年(822)秋,他由忠州刺史改任杭州刺史,終於實現了這壹夙願。

長慶四年夏,他又改任蘇州刺史。在杭州任職的六百天裏,詩人不僅帶領民眾築堤浚井,為地方做了不少好事,而且也飽覽西湖的山光水色,寫了許多吟詠西湖風景的詩篇,《錢塘湖春行》即其中之壹。

註 評[編輯本段]選自《白氏長慶集》。錢塘湖,及杭州西湖。

白居易(772-846),字樂天,晚年又叫香山居士。太原(現屬山西)人。

唐代大詩人。註有《白氏長慶集》。

1、孤山寺:南朝陳文帝天嘉(560~566)初年建,名承福,宋時改名廣化。孤山:位於西湖的北部,坐落在後湖與外湖之間,孤峰聳立,景色秀麗,為湖山登臨勝地。

2、賈亭:即賈公亭。唐貞元(公元785~804年)中,賈全出任杭州刺史,於錢塘潮建亭,人稱“賈亭”或“賈公亭”。

該亭至唐代末年。3、水面初平:春天湖水初漲,水面剛剛平了湖岸。

初:副詞,剛剛。雲腳低;指雲層低垂,看上去同湖面連成壹片。

○點明春遊起點和途徑之處,著力描繪湖面景色。4、早鶯:初春時早來的黃鶯。

鶯:黃鸝,鳴聲婉轉動聽。爭暖樹:爭著飛到向陽的樹枝上去。

暖樹:指向陽的樹木。新燕:剛從南方飛回來的燕子。

啄:銜取。燕子銜泥築巢。

春行仰觀所見,鶯歌燕舞,生機動人。側重禽鳥。

5、亂花:各種顏色的野花。漸:副詞,漸漸的。

欲:副詞,將要,就要。迷人眼:使人眼花繚亂。

淺草:剛剛長出地面,還不太高的春草。才能:剛夠上。

沒:遮沒,蓋沒。春行俯察所見,花繁草嫩,春意盎然。

側重花草。6、行不足:百遊不厭。

陰:同“蔭”。白沙堤:即今白堤,又稱沙堤、斷橋堤,在西湖東畔,唐朝以前已有。

自居易在任杭州刺史時所築白堤在錢塘門外,是另壹條。詩人由北而西而南而東,環湖壹周,詩則以湖東綠楊白堤結束,以“最愛”直抒深情。

詩 意從孤山寺的北面到賈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剛與堤平,白雲重重疊疊,同湖面上的波瀾連成壹片。幾處早出的黃鶯爭著飛向向陽的樹木,誰家新來的燕子銜著春泥在築巢。

繁多而多彩繽紛的春花漸漸要迷住人的眼睛,淺淺的春草剛剛能夠遮沒馬蹄。我最喜愛西湖東邊的美景,遊覽不夠,就再去看那綠色楊柳下迷人的白沙堤。

《錢塘湖春行》生動的描繪了詩人早春漫步西湖所見的明媚風光,是壹首唱給春日良辰和西湖美景的贊歌。詩的首聯緊扣題目總寫湖水。

前壹句點出錢塘湖的方位和四周“樓觀參差”景象,兩個地名連用,又給讀者以動感,說明詩人是在壹邊走,壹邊觀賞。後壹句正面寫湖光水色:春水初漲,水面與堤岸齊平,空中舒卷的白雲和湖面蕩漾的波瀾連成壹片,正是典型的江南春湖的水態天容。

頷聯寫仰視所見禽鳥。鶯在歌,燕在舞,顯示出春天的勃勃生機。

黃鶯和燕子都是春天的使者,黃鶯用它婉轉流利的歌喉向人間傳播春回大地的喜訊;燕子穿花貼水,銜泥築巢,又啟迪人們開始春日的勞作。“幾處”二字,勾畫出鶯歌的此呼彼應和詩人左右尋聲的情態。

“誰家”二字的疑問,又表現出詩人細膩的心理活動,並使讀者由此產生豐富的聯想。頸聯寫俯察所見花草。

因為是早春,還未到百花盛開季節,所以能見到的尚不是姹紫嫣紅開遍,而是東壹團,西壹簇,用壹個“亂”字來形容。而春草也還沒有長得豐茂,僅只有沒過馬蹄那麽長,所以用壹個“淺”字來形容。

這壹聯中的“漸欲”和“才能”又是詩人觀察、欣賞的感受和判斷,這就使客觀的自然景物化為帶有詩人主觀感情色彩的眼中景物,使讀者受到感染。這兩聯細致地描繪了西湖春行所見景物,以“早”“新”“爭”“啄”表現鶯燕新來的動態;以“亂”“淺”“漸欲”“才能”,狀寫花草向榮的趨勢。

這就準確而生動地把詩人邊行邊賞的早春氣象透露出來,給人以清新之感。前代詩人謝靈運“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登池上樓》)二句之所以妙絕古今,受到激賞,正是由於他寫出了季節更換時這種乍見的喜悅。

《錢塘湖春行》以上兩聯在意境上頗與之相類,只是白詩鋪展得更開些。尾聯略寫詩人最愛的湖東沙堤。

白堤中貫錢塘湖,在。

5.風景名勝的詩句大全

飲湖上初晴後雨 蘇軾(說的是西湖)

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賞析:

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從題可知,詩人在西湖飲酒遊賞,開始時陽光明麗,後來下起了雨。兩種不同的景致,讓他都很欣賞。他說:天晴之時,西湖碧水蕩漾,波光粼粼,風景正好;下雨時,西湖周圍的青山,迷蒙蒼茫,若有若無,又顯出另壹番奇妙景致。“瀲灩”,波光閃動。“空蒙”,煙雨迷茫。這兩個詞都是疊韻詞,增強了詩歌語言的音樂性。

這裏,詩人既寫了湖光,又寫了山色;既有晴和之景,又有雨天之韻,可以說內容是很多的。但從另壹個角度看,又很籠統,因為這兩句並非只適用於西湖。其實,這正是詩人筆法高妙之處。西湖很美,但究竟美在哪裏,怎樣美法,恐怕沒人說得清。如果具體地描繪景物,可能會有個別精彩之句,但總失之太實、太具體,不能傳達出西湖給人的整體印象。蘇軾這兩句有高度的藝術概括性,同時又很形象、很傳神,想象空間很大,將“西湖即是美”這壹人們***有的感受用詩的語言表述出來。同時,這兩句也反映出詩人開闊的胸襟與達觀自適的性情。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西子”即西施,春秋時越國有名的美女。無論是淡雅妝飾,還是盛裝打扮,西施都壹樣美麗動人;如果把西湖比做西施的話,那麽不管是晴是雨,是冬是春,它都同樣美不勝收。

以絕色美人喻西湖,不僅賦予西湖之美以生命,而且新奇別致,情味雋永。人人皆知西施是個美女,但究竟是怎樣的美麗,卻只存在於個人心中。而西湖的美景不也是如此嗎?采用這樣的手法,比起直接去描寫,不知要節約多少筆墨,而它的寓意卻豐富深刻得多。它對讀者不只訴之於感受,同時也訴之於思考,讓讀者通過自己的想象去發揮詩的內涵。這壹出色的比喻,被宋人稱為“道盡西湖好處”的佳句,以致“西子湖”成了西湖的別名。也難怪後來的詩人為之擱筆:“除卻淡妝濃抹句,更將何語比西湖?”(宋人武衍《正月二日泛舟湖上》)

6.觀賞美麗的風景用哪些詩句來形容,今晚就要

《春曉》唐孟浩然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詠柳》唐賀知章碧玉妝成壹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春夜喜雨》唐杜甫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大林寺桃花》 唐白居易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錢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樹陰裏白沙堤。《城東早春》唐楊巨源 詩家清景在新春,綠柳才黃半未勻。

若待上林花似錦,出門俱是看花人。《惠崇春江曉景》其壹宋蘇軾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遊園不值》宋葉紹翁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

春色滿園關不住,壹枝紅杏出墻來。《春日》宋朱熹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壹時新。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憶江南?江南好》唐白居易江南好,風景舊曾諳。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 江南憶,最憶是杭州。

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何日更重遊? 江南憶,其次憶吳宮。

吳酒壹杯春竹葉,吳娃雙舞醉芙蓉。早晚復相逢? 《夏夜嘆》唐杜甫 永日不可暮,炎蒸毒我腸。

安得萬裏風,飄飖吹我裳。 昊天出華月,茂林延疏光。

仲夏苦夜短,開軒納微涼。 虛明見纖毫,羽蟲亦飛揚。

物情無巨細,自適固其常。 念彼荷戈士,窮年守邊疆。

何由壹洗濯,執熱互相望。 竟夕擊刁鬥,喧聲連萬方。

青紫雖被體,不如早還鄉。 北城悲笳發,鸛鶴號且翔。

況復煩促倦,激烈思時康。《首夏》唐白居易孟夏百物滋,動植壹時好。

麋鹿樂深林,蟲蛇喜豐草。 翔禽愛密葉,遊鱗悅新藻。

天和遺漏處,而我獨枯槁。 壹身在天末,骨肉皆遠道。

舊國無來人,寇戎塵浩浩。 沈憂竟何益,只自勞懷抱。

不如放身心,冥然任天造。 潯陽多美酒,可使杯不燥。

湓魚賤如泥,烹灸無昏早。 朝飯山下寺,暮醉湖中島。

何必歸故鄉,茲焉可終老。《夏日南亭懷辛大》 唐孟浩然山光忽西落,池月漸東上。

散發乘夕涼,開軒臥閑敞。 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

欲取鳴琴彈,恨無知音賞。 感此懷故人,中宵勞夢想。

《孟夏》唐賈弇 江南孟夏天,慈竹筍如編。 蜃氣為樓閣,蛙聲作管弦。

《山亭夏日》 唐高駢 綠樹陰濃夏日長,樓臺倒影入池塘。 水晶簾動微風起,滿架薔薇壹院香。

《夏時田園雜興》(其壹)宋範成大梅子金黃杏子肥,麥花雪白菜花稀。日長籬落無人過,唯有蜻蜓蛺蝶飛。

《小池》宋楊萬裏泉眼無聲惜細流,樹蔭照水愛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宋楊萬裏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宋蘇軾黑雲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 卷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

《暑旱苦熱》宋王令清風無力屠得熱,落日著翅飛上山。 人固已懼江海竭,天豈不惜河漢幹? 昆侖之高有積雪,蓬萊之遠常遺寒。

不能手提天下往,何忍身去遊其間?《無名雜詩》明施耐庵赤日炎炎似火燒,野田禾稻半枯焦。農夫心內如湯煮,公子王孫把扇搖。

《所見》清袁枚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 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子夜秋歌》唐李白 長安壹片月,萬戶搗衣聲。 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

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 《秋登宣城謝眺北樓》唐李白 江城如畫裏,山曉望晴空。

雨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 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誰念北樓上,臨風懷謝公。 《秋夜曲》唐王維 桂魄初生秋露微,輕羅已薄未更衣。

銀箏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歸。 《秋夕》唐杜牧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登高》唐杜甫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裏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宿建德江》唐孟浩然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唐王維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壹人。《山行》唐杜牧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山居秋暝》唐王維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暮江吟》 唐白居易壹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秋詞》唐劉禹錫 山明水凈夜來霜,數樹深紅出淺黃。

試上高樓清入骨,豈如春色嗾人狂。《秋思》唐張籍 洛陽城裏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

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 《贈劉景文》宋蘇軾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

壹年好景君須記,正是橙黃橘綠時。《江雪》唐柳宗元千山鳥飛絕,萬徑。

7.描寫風景的詩句

作者:杜牧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出自唐代詩人杜牧的《山行》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賞析

這是壹首描寫和贊美深秋山林景色的七言絕句。第壹句:“遠上寒山石徑斜”,由下而上,寫壹條石頭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滿秋意的山巒。“寒”字點明深秋季節;“遠”字寫出山路的綿長;“斜”字照應句首的“遠”字,寫出了高而緩的山勢。由於坡度不大,故可乘車遊山。

第二句:“白雲生處有人家”,描寫人山行時所看到的遠處風光。“有人家”三字會使人聯想到炊煙裊裊,雞鳴犬吠,從而感到深山充滿生氣,沒有壹點兒死寂的恐怖。“有人家”三字還照應了上句中的“石徑”,因為這“石徑”便是山裏居民的通道。

第三句:“停車坐愛楓林晚”的“坐”字解釋為“因為”。因為夕照楓林的晚景實在太迷人了,所以詩人特地停車觀賞。這句中的“晚”字用得無比精妙,它蘊含多層意思:(1)點明前兩句是白天所見,後兩句則是傍晚之景。(2)因為傍晚才有夕照,絢麗的晚霞和紅艷的楓葉互相輝映,楓林才格外美麗。(3)詩人流連忘返,到了傍晚,還舍不得登車離去,足見他對紅葉喜愛之極。(4)因為停車甚久,觀察入微,才能悟出 。

第四句:“霜葉紅於二月花”是全詩的中心句。前三句的描寫都是在為這句鋪墊和烘托。詩人為什麽用“紅於”而不用“紅如”?因為“紅如”不過和春花壹樣,無非是裝點自然美景而已;而“紅於”則是春花所不能比擬的,不僅僅是色彩更鮮艷,而且更能耐寒,經得起風霜考驗。

這首小詩不只是即興詠景,而且進而詠物言誌,是詩人內在精神世界的表露,誌趣的寄托,因而能給讀者啟迪和鼓舞。

這首詩描繪的是秋之色,展現出壹幅動人的山林秋色圖。詩裏寫了山路、人家、白雲、紅葉,構成壹幅和諧統壹的畫面。這些景物不是並列的處於同等地位,而是有機地聯系在壹起,有主有從,有的處於畫面的中心,有的則處於陪襯地位。簡單來說,前三句是賓,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為第四句描繪背景、創造氣氛,起鋪墊和烘托作用的。

“遠上寒山石徑斜”,寫山,寫山路。壹條彎彎曲曲的小路蜿蜓伸向山頭。“遠”字寫出了山路的綿長,“斜”字與“上”字呼應,寫出了高而緩的山勢。

“白雲生處有人家”,寫雲,寫人家。詩人的目光順著這條山路壹直向上望去,在白雲飄浮的地方,有幾處山石砌成的石屋石墻。這裏的“人家”照應了上句的“石徑”,—這壹條山間小路,就是那幾戶人家上上下下的通道吧?這就把兩種景物有機地聯系在壹起了。有白雲繚繞,說明山很高。詩人用橫雲斷嶺的手法,讓這片片白雲遮住讀者的視線,卻給人留下了想象的余地:在那白雲之上,雲外有山,定會有另壹種景色吧?

對這些景物,詩人只是在作客觀的描述。雖然用了壹個“寒”字,也只是為了逗出下文的“晚”字和“霜”字,並不表現詩人的感情傾向。它畢竟還只是在為後面的描寫蓄勢—勾勒楓林所在的環境。

“停車坐愛楓林晚”便不同了,傾向性已經很鮮明,很強烈了。那山路、白雲、人家都沒有使詩人動心,這楓林晚景卻使得他驚喜之情難以抑制。為了要停下來領略這山林風光,竟然顧不得驅車趕路。前兩句所寫的景物已經很美,但詩人愛的卻是楓林。通過前後映襯,已經為描寫楓林鋪平墊穩,蓄勢已足,於是水到渠成,引出了第四句,點明喜愛楓林的原因。

“霜葉紅於二月花”,把第三句補足,壹片深秋楓林美景具體展現在我們面前了。詩人驚喜地發現在夕暉晚照下,楓葉流丹,層林如染,真是滿山雲錦,如爍彩霞,它比江南二月的春花還要火紅,還要艷麗呢!難能可貴的是,詩人通過這壹片紅色,看到了秋天像春天壹樣的生命力使秋天的山林呈現壹種熱烈的、生機勃勃的景象。

詩人沒有象壹般封建文人那樣,在秋季到來的時候,哀傷嘆息,他歌頌的是大自然的秋色美,體現出了豪爽向上的精神,有壹種英爽俊拔之氣拂拂筆端,表現了詩人的才氣,也表現了詩人的見地。這是壹首秋色的贊歌。

第四句是全詩的中心,是詩人濃墨重彩、凝聚筆力寫出來的。不僅前兩句疏淡的景致成了這艷麗秋色的襯托,即使“停車坐愛楓林晚”壹句,看似抒情敘事,實際上也起著寫景襯托的作用:那停車而望、陶然而醉的詩人,也成了景色的壹部分,有了這種景象,才更顯出秋色的迷人。而壹筆重寫之後,戛然便止,又顯得情韻悠揚,余味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