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中《潮陽道中》
火輪升處路初分,擂鼓風潮腳底聞。
萬竈晨煙熬白雪,壹川秋穗割黃雲。
嶺茅已遠無深癉,溪鱷方逃畏舊文。
此若有田能借客,康成終欲老耕耘。(註:舊時潮陽即為今日潮州)
秀嶺如屏耀明珠,
壹江帶水安北郛。
南北船舶舊航道,
來往車輿新要樞。
征舸高舉雲天遠,
玉笛輕揚古調殊。
潮人自古重拼搏,
鳳城於今展宏圖。 (郛:古城;鳳城:指潮州)
2.贊美潮州人,潮州景的詩句有哪些秀嶺如屏耀明珠,
壹江帶水安北郛。
南北船舶舊航道,
來往車輿新要樞。
征舸高舉雲天遠,
玉笛輕揚古調殊。
潮人自古重拼搏,
鳳城於今展宏圖。
這首詩生動的展現了作者泛舟韓江,飽覽韓江兩岸美景。看車水馬龍,來往易市。壹派繁忙的景象,作者不禁抒發對潮人拼搏奮鬥精神的贊嘆和建設美好家園努力的肯定。古時潮汕地區的真實寫照躍然紙上,讓人身臨其境,更加激發起對家鄉的熱愛之情。
3.關於做生意的詩詞有哪些言誌
明代:唐寅
不煉金丹不坐禪,不為商賈不耕田。
閑來寫就青山賣,不使人間造孽錢。
莊居野行
唐代:姚合
客行野田間,比屋皆閉戶。借問屋中人,盡去作商賈。
官家不稅商,稅農服作苦。居人盡東西,道路侵壟畝。
采玉上山顛,探珠入水府。邊兵索衣食,此物同泥土。
古來壹人耕,三人食猶饑。如今千萬家,無壹把鋤犁。
我倉常空虛,我田生蒺藜。上天不雨粟,何由活烝黎。
送張宗原
唐代:姚合
東門送客道,春色如死灰。壹客失意行,十客顏色低。
住者既無家,去者又非歸。窮愁壹成疾,百藥不可治。
子賢我且愚,命分不合齊。誰開蹇躓門,日日同遊棲。
子行何所之,切切食與衣。誰能買仁義,令子無寒饑。
野田不生草,四向生路岐。士人甚商賈,終日須東西。
鴻雁春北去,秋風復南飛。勉君向前路,無失相見期。
冬十月
魏晉:曹操
孟冬十月,北風徘徊,
天氣肅清,繁霜霏霏。
鵾雞晨鳴,鴻雁南飛,
鷙鳥潛藏,熊羆窟棲。
錢镈停置,農收積場。
逆旅整設,以通賈商。
幸甚至哉!歌以詠誌。
野老歌 / 山農詞
唐代:張籍
老農家貧在山住,耕種山田三四畝。
苗疏稅多不得食,輸入官倉化為土。
歲暮鋤犁傍空室,呼兒登山收橡實。
西江賈客珠百斛,船中養犬長食肉。
4.有關經商的詩句《四賓主·賓中主》
年代: 宋 作者: 釋正覺
不戀經商利萬金,晚來古路問家音。
分明得報尊親健,爭奈難平喜懼心。
《頌古壹百首》
年代: 宋 作者: 釋智愚
短袴長衫白苧巾,咿咿月下急推輪。
洛陽路上相逢著,盡是經商買賣人。
《門有車馬客行》
年代: 明 作者: 劉基
門有車馬客,雲是故鄉人。
執手前借問,鄉語知情真。
自雲別故鄉,觀光京國塵。
經商涉代北,薄宦往西秦。
繡鳳錦鴛鴦,金鞍紫騏驎。
結交貴公卿,出入擁眾賓。
劇孟氣方銳,郭解家不貧。
但見三春花,寧思秋露晨。
斷蓬失其根,風沙欻漂淪。
前途塞虎狼,故裏荒荊榛。
昔為橫海鯨,今為涸轍鱗。
話言未及竟,涕淚各盈巾。
居家倚骨肉,出家倚交親。
何當在異縣,見此舊裏鄰。
園蔬如蜜甘,市酒若醴醇。
悲歡且棄置,生死同苦辛。
短歌有深情,情深難具陳。
《賈客樂》
朝代:唐代 作者:張籍
金陵向西賈客多,船中生長樂風波。
欲發移船近江口, 船頭祭神各澆酒。
停杯***說遠行期,入蜀經蠻誰別離。
金多眾中為上客,夜夜算緡眠獨遲。
秋江初月猩猩語, 孤帆夜發瀟湘渚。
水工持楫防暗灘,直過山邊及前侶。
年年逐利西復東,姓名不在縣籍中。
農夫稅多長辛苦, 棄業長為販寶翁。
5.潮州人為什麽會做生意這是閩語地區特有現象,械鬥搶山面太嚴重導致棄農從商,久之,形成重商文化,所有潮州人那麽會做生意,漳潮械鬥(閩潮械鬥)莊寨會鄉械鬥等。
潮州人在世界上也是聞名的.潮州的飲食在世界上排在第壹位.因為潮州人會吃.潮州人因為會吃,所以潮州人在外人眼中是壹位很會做生意的才料.但潮州人的名聲很差.許多人不願跟潮州人做生意.所以潮州人不怎麽富有.
因為潮州人喜歡自由自在的生活,他們的生存環境決定他們所要從事的職業不是那麽簡單。做生意是他們唯壹的的選擇,大家都這樣做,大家都做得這麽成功,無疑會形成壹種無形的文化,迫使更多的人去學會如何生存和如何更好經商。
6.為什麽潮州人做生意的那麽多,傳統大致源於清朝宗族械鬥,搶山面所致,清代潮汕各縣出現莊寨械鬥,會鄉械鬥,漳裔來潮汕及海陸豐地區後出現閩潮械鬥,又稱為漳潮械鬥,潮州人族群作物常因械鬥而搶山面,不喜耕收
以經商聞名的溫州地區南部等地也為閩語地區,閩語地區多經商多與械鬥搶山面有關。
相關偏見俗語和事件:1天上雷公,地上海陸豐
2古巷械鬥(潮商會“倡議”全球潮商拒用四川人)
3藍鼎元《潮州風俗考》負氣喜爭,好勇尚鬥,睚眥小嫌,即率所親而哄,至於兵刀相格,如臨大敵。強者淩弱,眾者暴寡,而歃血拜盟之風,村村效仿。多以豪爽誤致殺人,或因藉命抄掠,自殺圖賴,視為奇貨;投環飲鴆,刎頸沈河,曾不少顧惜焉。世家大族,輕蔑孤姓,呵叱之若童仆之不如。”
新加坡閩潮械鬥,
“搶山面”案例經典:光緒年間"晉江都蔡械鬥" , 時間長達 6 年之久 , 距村稍遠的田地村民都不敢耕種 , 近村的作物也常被“搶山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