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 魂 [楚辭·九歌]
成禮兮會鼓,傳芭兮代舞。
姱女倡兮容與。
春蘭兮秋鞠,長無絕兮終古。
作品介紹:
《九歌·禮魂》是戰國時期屈原所作的楚辭,壹說禮魂為是通用於前面十篇祭祀各神之後的送神曲,由於送的不只是神還包括人鬼,所以稱禮魂而不稱禮神。送神,在古代的祭祀中,是儀式的最後環節,也是最莊重的祭祀禮儀。禮魂,由美麗的女巫領唱,男女青年隨歌起舞,還要傳花伴歌伴舞。屈原記錄了這個莊重的祭祀儀式。另壹說禮魂為對英雄祖先的祭祀,不屬於九歌之列。
註釋:
成禮:指祭祀之禮完畢。會鼓:急疾擊鼓,鼓點密集。
芭(bā):通“葩”,壹種香草
姱(kuā誇):美好。
倡:同“唱”。
容與:舒緩。
譯文:祭祀禮已完畢緊緊敲起大鼓,傳遞手中花更相交替而舞,姣美的女子唱得從容自如。春天供以蘭秋天又供以菊,長此以往不斷絕直到終古。
賞析:本篇是《九歌》的終篇,是通用於前十篇的送神曲。前十篇,各有專祀,如分類言之,則東皇太壹、東君、雲中君、大司命、小司命為天神;河伯與山鬼為地祗;湘君、湘夫人、國殤為人鬼。而這些天神、地祗、人鬼之神靈,則統稱為“魂”。祭祀是壹種典禮,送神是祭祀中最後壹個環節,所以把神說成“禮魂”。《禮魂》是祭祀前面十神結束後的安魂歌、合奏曲、狂歡舞。它由女巫領唱歌舞,眾多青年男女伴唱伴舞,場面宏大,氣氛熱烈,情緒歡快,表現了人們對未來充滿信心,也表達了人們祈求神靈永遠保佑的美好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