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課堂隨筆:從壹道詩歌鑒賞題透視語文學科核心素養

課堂隨筆:從壹道詩歌鑒賞題透視語文學科核心素養

經歷了鄭州壹測語文試題的“絕命壹殺”,二月份的“九師聯盟”試題溫和舒緩,不偏不怪,對於學生來說,實屬療傷治愈系良藥。但其中壹道詩歌鑒賞題,可謂異軍突起,鶴立雞群,令人耳目壹新,頗為驚艷,成為學生答題途中壹塊漂亮的“絆腳石”。

說其驚艷,在其詞的內容,以美麗的神話、脫俗的語言、清麗的意境,輔之以活潑靈動的詞體,摹水仙花之美,抒詞人愛花情深。做多了邊塞羈旅、壯誌難酬、懷才不遇的詩作之後,這首詞竟如壹股清流,沒有文以載道的說教,僅是純粹的審美取向,可謂驚艷。說其漂亮,在於命題人的考察內容,緊扣核心素養中審美鑒賞與創造,不管是內容理解,還是手法賞析,考的不是刷題經驗,而是累積於平時的閱讀積澱和審美體驗,欠缺豐富的閱讀積累和觀察生活的體驗,便很可能看不懂,做不對,這種考查可謂漂亮。

然而問題來了,如果不看題目,妳知道這首詞在寫什麽嗎?題目是水仙花,詞中不著壹處水仙花,卻處處寫水仙花,含蓄的表達,巧妙的引用,豐富的意蘊,這便是作者的得意之處,卻也是讀者的失意之處——沒有壹定的閱讀積澱,只能是霧裏看花,水中望月,不知所雲。

壹、原題再現

金人捧露盤? 水仙花?

高觀國

夢湘雲,吟湘月,吊湘靈[1]。有誰見、羅襪塵生?淩波步弱[2],背人羞整六銖輕[3]。娉娉裊裊,暈嬌黃、玉色輕明。

香心靜,波心冷,琴心怨,客心驚。怕佩解、卻返瑤京[4]。杯擎清露,醉春蘭友與梅兄。蒼煙萬頃,斷腸是、雪冷江清。

註[1]湘靈:即湘水女神,傳說舜的二妃娥皇、女英死後為湘水之神。[2]羅襪、淩波步,出自曹植《洛神賦》“淩波微步,羅襪生塵”。[3]六銖:指六銖衣,據佛經中記載,欲屆六天中的第二層天忉利天的天衣重六銖。[4]怕佩解、卻返瑤京:佩解,出於劉向《列仙傳》,說鄭交甫遇見江妃二神女,鄭欲請其佩,二女遂解其佩與交甫,交甫懷之,旋即亡失,回顧二女,亦不知所在。瑤京,此指神仙所居的宮室。

1.下列對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壹項是

A“夢湘雲,吟湘月,吊湘靈”中“湘雲、湘月”與“湘靈”***同代指水仙花,“夢、吟、吊”可見詞人情深。

B“香心靜”,寫花香而靜;“波心冷”,寫水仙所居之水。此句借用姜白石《揚州慢》“波心蕩、冷月無聲”境界。

C“杯擎清露”兩句,看到花的形狀,詞人舉起酒杯盛滿了醇酒般的清露,要讓摯友春蘭和梅兄也要為之酣醉。

D結句選取蒼煙、江雪,構成壹片迷茫冷清的境界,用萬頃蒼煙加以籠罩,使水仙花更增加了幾分朦朧之美。

2.詞作上片是如何寫水仙花之美的?請簡要賞析。

二、內容賞析

1.金人捧露盤:

詞牌名,西漢司馬遷《史記·秦始皇本紀》雲:“收天下兵,聚之鹹陽,銷以為鐘鐮, 金人十二, 重各千石,置廷宮中。”

南北朝時佚名的《三輔黃圖·臺榭》引漢魏間的《漢武故事》載,漢武帝時祭太乙(天神),升通天臺以俟神靈。 上有承露盤,仙人掌擎玉杯,以承雲表之露。

唐李賀《金銅仙人辭漢歌》序雲:“魏明帝青龍五年(237)八月,詔宮官牽車西取漢孝武捧露盤仙人,欲立致(置)前殿。 宮官既拆盤,仙人臨載,乃潸然淚下。 ”其詩中有“天若有情天亦老”句,後來樂家據此制成樂曲,聲調多蒼涼、激越之音。 該調是從此曲中截取壹段前奏引曲而成,故又稱“銅人捧露盤引” 。

2.夢湘雲,吟湘雲,吊湘靈:

湘靈,註釋為湘江女神,這個神話故事並不陌生,舜的妻子娥皇、女英跟隨著丈夫“南巡”,舜死於蒼梧,歸葬湖南九嶷山。 失去了丈夫的娥皇女英姐妹投湘江自盡。她們的眼淚滴在湘江邊的竹子上,淚痕不褪,點點成斑。《紅樓夢》裏林黛玉的名號“瀟湘妃子”即源於此。

傳說天帝因為姐妹的癡情而憐憫他們,依生前身份的不同,舜帝被封為湘水之神,號曰“湘君”,娥皇女英則為湘水女神,號曰“湘夫人”。屈原的作品《九歌? 湘君》、《九歌 湘夫人》也是以此為原型。我們熟悉的名句“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便是出自《湘夫人》。

作者這裏用擬人筆法,起筆連用三個“湘”字,借湘水女神比水仙花,故上片起三句連用三個“湘”字,借湘水女神娥皇、女英比擬水仙,水神與水仙,二者巧妙聯系,既增加了神話的色彩,又能喚起讀者美的聯想,“雲”、“月”,烘雲托月是也,是藝術烘托之筆,為水仙的出場營造壹種雲月朦朧的意境。

3.有誰見、羅襪塵生。 淩波步弱,背人羞整六銖輕:

“羅襪”、“淩波步”出自曹植的《洛神賦》中“淩波微步,羅襪生塵”。在中國先秦神話中,洛神甄姬是黃河之神河伯的配偶,司掌洛河的地方水神,被稱為神仙屆的最美女神。此賦虛構了作者自己與洛神的邂逅相遇和彼此間的思慕愛戀。《延禧攻略》中魏瓔珞為促進皇上、皇後的感情,就要皇後裝扮成洛神的模樣。但秦嵐扮洛神的造型實在是雍容有余輕盈不足,形似而神非,但沒關系,皇上說像就像,導演說像就像。

“淩波微步,羅襪生塵”是說洛神步履輕盈地走在平靜的水面上,蕩起細細的漣漪,就像走在路面上騰起細細的塵埃壹樣。作者卻反問道:“有誰見、羅襪塵生?”意思是說羅襪無塵,如此反用典故,寫出了壹個纖塵不染的美女形象。這裏借指水仙植根水中,婷婷立於水面,宛如淩波仙子。後來黃庭堅借入詠水仙詩,有“淩波仙子生塵襪,水上輕盈步微月”句。

“背人羞整六銖輕”句,寫神女背過身去整理紗衣的嬌羞情態。“六銖”指六銖衣,佛經中稱忉利天衣重六銖,是壹種極薄極輕的衣服,由此可見其身姿綽約,體態婀娜,這裏用來表現水仙體態之美。

4.娉娉裊裊,暈嬌黃、玉色輕明:

娉娉裊裊為體態,暈嬌黃為顏色,玉色輕明為質地,此句仍是把水仙花比作身穿黃色輕盈紗衣,滿臉嬌羞,裊裊向我們走來的美女。

5.香心靜,波心冷,琴心怨,客心驚:

“香心靜”,寫水仙花心幽香而沈靜;“波心冷”,寫水仙所居之水,水仙冬生,黃庭堅稱為“寒花”,故寫水用“冷”字,此句得姜白石《揚州慢》“波心蕩、冷月無聲”意境。琴聲幽怨,羈旅之客觀賞水仙花自然獨有壹番情懷。

6.怕佩解、卻返瑤京。

佩解,出於劉向《列仙傳》,說鄭交甫遇見江妃二神女,鄭欲請其佩(佩玉),二女遂手解其佩與交甫,交甫懷之,旋即亡失,回顧二女,亦不知所在。“瑤京”,此指神仙所居的宮室。美好的事物總是轉瞬即逝,此句是說擔心水仙花枯萎雕零,象江妃二女那樣在人間打個照面就又返回仙宮去。

7.杯擎清露,醉春蘭友與梅兄。

水仙花狀如高腳酒,六片白色的花瓣向周邊展開,中間長著壹個酒杯狀的金黃色的副花冠,此類花名就叫“金盞銀臺”,俗稱酒盞水仙。故這個形狀讓作者想象到這高高擎起的“杯”中盛滿了醇酒般的清露,使那摯友春蘭和梅兄也要為之酣醉了。水仙花為冬天開放直到春天,因此為“梅兄”,“蘭友”。

8.蒼煙萬頃,斷腸是、雪冷江清。

水仙本是長在河畔的草本植物,末尾詞人用萬頃蒼煙加以籠罩,用雪冷江清的環境加以渲染,構成壹片迷茫冷清的境界,無怪乎嬌弱的水仙要“斷腸”於此了。

三、課堂感悟

能感受和體驗語言文字作品所表現的形象美和情感美;能欣賞、鑒別和評價不同時代、不同風格的語言和文學作品;具有正確的價值觀、高雅的審美情趣和高尚的審美品位,這是語文的核心素養之壹“審美鑒賞與創造”中的具體要求。《金人捧玉露? 水仙花》壹詞便很好地考查了這壹核心素養。然而這種核心素養如何培養?竊以為,壹是閱讀積累,詞中的湘水女神、洛水女神的典故,文學作品中俯拾皆是。若對此聽所未聽,聞所未聞,正用典故尚且讀不懂,反用典故更是讀不通了。如此,又如何賞析詞人描寫水仙花時所用的手法?二是生活體驗,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水仙花並不是壹種罕見花卉,每年春晚的觀眾席位上都擺放著諸多宛若淩波仙子般的水仙花,若有發現美的眼睛,若有熱愛生活的態度,便不會對這種美視而不見。若能在閱讀詩詞中調動生活體驗,用腦海中水仙花的顏色、形態、生長環境與閱讀語言壹壹對照,便不難讀懂詞人筆下的含蓄與言外之意,讀懂詞意,便不難進行賞析。

四、答案解析

1.B(“詞人舉起酒杯”錯誤,酒杯是詞人根據水仙花的形狀進行的想象)

2.借助神話,烘托水仙。把水仙花比作湘水女神,既增加了神秘色彩,又能喚起讀者的美好想象,產生神秘感。

反向化用,由形如神。詞人化用《洛神賦》中的名句“淩波微步,羅襪生塵”壹句,反其意而用之,表現水仙植根水中,亭亭玉立,宛如淩波仙子纖塵不染的美好形象。

緊扣特點,多方描摹。“聘聘”兩句從形態、顏色、質地方面寫水仙花的美;用“暈”染出水仙花的色澤;“玉色輕明”寫出水仙花的質地晶瑩如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