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轉身是匆匆,花開了,花敗了。轉身帶動壹陣風,風中夾雜著轉變。時光飛逝,伴隨著每壹個春夏秋冬,轉身的瞬間,壹切都在轉變 。
旭日壹轉身變成落日,青絲壹轉身變成白發,愛情壹轉身變成婚姻,詩歌壹轉身變成散文,羊群壹轉身變成毛衣……壹轉身,可以發生很多事情。轉身後的天空不像轉身前那麽藍了,轉身後的太陽也不是轉身前的那個位置了。轉身註定要轉變。
魯迅先生早年學醫,在他看到中國同胞被殘害的電影時,竟然有在場的中國人拍手稱快。在痛恨國人麻木的憤怒之下,轉身離開的'壹瞬,棄醫從文的轉變悄然開始。他從醫治人的肉體轉變為醫治人的靈魂。他以筆為刀槍,以文字為號角,揭露封建舊社會的罪惡黑暗,喚醒國人的麻木無知。壹字壹句,鏗鏘有力,擲地有聲,那壹幅幅市儈的嘴臉,虛偽的笑面,被撕得粉碎。壹篇篇,壹冊冊,是中國文壇上的瑰寶,是無價的精神財富。這壹切,都源自壹個轉身,是伴隨轉身而來的轉變。
陶淵明壹轉身,從官場走向了山水田園。官場的勾心鬥角轉變為愜意悠閑,轉變為壹篇篇淡雅的詩篇。“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是轉身後的輕松;“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是轉身後的充實;“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是轉身後的向往。轉身,放棄,轉變,收獲。那是壹個別樣的五柳先生。
轉身、轉變,二者默然卻不是必然。不是每壹只蛹都能轉身化蝶,不是每壹只雄鷹都能轉身搏擊藍天!壹轉身,有辛酸,有不舍,有留戀。轉身壹瞬,轉變壹生。
壹轉身,蒲公英的絨花已經隨風飄到了小溪的對岸;壹轉身,每壹粒種子都已深紮泥土;再壹轉身,兩岸開滿了蒲公英。這就是轉變。旭日壹轉身變成落日,青絲壹轉身變成白發,愛情壹轉身變成婚姻,詩歌壹轉身變成散文,羊群壹轉身變成毛衣……壹瞬轉身,壹生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