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柳古詩 詠柳 作者: 賀知章
碧玉妝成壹樹高, 萬條垂下綠絲絳。不知細葉誰裁出, 二月春風似剪刀。
賞析
此詩借柳樹歌詠春風,把春風比作剪刀,說她是美的創造者,贊美她裁出了春天。詩中洋溢著人逢早春的欣喜之情。比擬和比喻新奇貼切是此詩的成功之處。《唐詩箋註》雲:"賦物入妙,語意溫柔。"
這是壹首詠物詩,寫的是早春二月的楊柳。
寫楊柳,該從哪兒著筆呢?毫無疑問,它的形象美是在於那曼長披拂的枝條。壹年壹度,它長出了嫩綠的新葉,絲絲下垂,在春風吹拂中,有著壹種迷人的意態。這是誰都能欣賞的。古典詩詞中,借用這種形象美來形容、比擬美人苗條的身段,婀娜的腰支,也是我們所經常看到的。這詩別出新意,翻轉過來。“碧玉妝成壹樹高”,壹開始,楊柳就化身為美人而出現:“萬條垂下綠絲絳”,這千條萬縷的垂絲,也隨之而變成了她的裙帶。上句的“高”字,襯托出美人婷婷裊裊的風姿;下句的“垂”字,暗示出纖腰在風中款擺。詩中沒有“楊柳”和“腰支”字樣,然而這早春的垂柳以及柳樹化身的美人,卻給寫活了。《南史》說劉悛之為益州刺史,獻蜀柳數株,“條甚長,狀若絲縷。”齊武帝把這些楊柳種植在太昌雲和殿前,玩賞不置,說它“風流可愛”。這裏把柳條說成“綠絲絳”,可能是暗用這個關於楊柳的著名典故。但這是化用,看不出壹點痕跡的。
“碧玉妝成”引出了“綠絲絳”,“綠絲絳”引出了“誰裁出”,最後,那視之無形的不可捉摸的“春風”,也被用“似剪刀”形象化地描繪了出來。這“剪刀”裁制出嫩綠鮮紅的花花草草,給大地換上了新妝,它正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給予人們美的啟示。從“碧玉妝成”到“剪刀”,我們可以看出詩人藝術構思壹系列的過程。詩歌裏所出現的壹連串的形象,是壹環緊扣壹環的。
也許有人會懷疑:我國古代有不少著名的美女,柳,為什麽單單要用碧玉來比呢?我想,這有兩層意思:壹是碧玉這名字和柳的顏色有關,“碧”和下句的“綠”是互相生發、互為補充的。二是碧玉這個人在人們頭腦中永遠留下年輕的印象。提起碧玉,人們就會聯想到“碧玉破瓜時”這首廣泛流傳的《碧玉歌》,還有“碧玉小家女”(肖繹《采蓮賦》)之類的詩句。碧玉在古代文學作品裏,幾乎成了年輕貌美的女子的泛稱。用碧玉來比柳,人們就會想象到這美人還未到豐容盛鬋的年華;這柳也還是早春稚柳,沒有到密葉藏鴉的時候;和下文的“細葉”“二月春風”又是有聯系的。?
柳 作者: 羅 隱
灞岸晴來送別頻,相偎相倚不勝春。自家飛絮猶無定,爭解垂絲絆路人?
賞析
這首詠柳七絕是寫暮春晴日長安城外、灞水岸邊的送別情景的。不過它不是寫自己送別,而是議論他人送別;不是議論壹般的夫妻或親友離別相送,而是有感於倡女送別相好的纏綿情景。而這壹切,又不是以直寫的方式出現,而是運用比興的手法,托物寫人,借助春柳的形象來表現,因而較之壹般的送別詩,這首詠柳詩在思想和藝術上都很有新意。
詩題曰“柳”,即是詠柳,因而通篇用賦,但又有比興。它的比興手法用得靈活巧妙,若即若離,亦比亦興。首句即景興起,賦而興,以送別帶出柳;晴和的春日,灞水橋邊,壹批又壹批的離人,折柳送別。次句寫柳條依拂,相偎相倚,比喻顯豁,又興起後兩句的感慨。“相偎相倚”,寫出春風中垂柳婀娜姿態,更使人想見青年男女臨別時親昵、難舍的情景。他們別情依依,不勝春意纏綿。然而他們不象親友,更不類夫妻,似乎是熱戀的情侶,還仿佛彼此明白別後再無會期,要享盡這臨別前的每刻春光。明眼人壹看便知,這是倡女送別相好客人。後二句,感慨飛絮無定和柳條纏人,賦柳而喻人,點出暮春季節,點破送別雙方的身份。詩人以“飛絮無定”,暗喻這種女子自身的命運歸宿都掌握不了,又以“垂絲絆路人”,指出她們不能、也不懂得那些過路客人的心情,用纏綿的情絲是留不住的。“爭”通“怎”,末句壹作“爭把長條絆得人”,語意略同,更直截點出她們是青樓倡女。總起來說,詩意是在調侃這些身不由己的倡女,可憐她們徒然地賣弄風情,然而詩人的態度是同情的,委婉的,有壹種難名的感喟在其中。
在唐代,士子和倡女是繁華都市中的兩種比較活躍的階層。他們之間的等級地位迥別,卻有種種聯系,許多韻事;更有某種***同命運,類似遭遇。《琵琶行》裏那位“老大嫁作商人婦”的長安名妓和身為“江州司馬”的長安才子白居易,有著“同是天涯淪落人”的類似遭遇和命運。在這首《柳》中,羅隱有意無意地在嘲弄他人邂逅離別之中,流露壹種自我解嘲的苦澀情調。詩人雖然感慨倡女身不由己,但他也懂得自己的命運同樣不由自主,前途“可能俱是不如人”(羅隱《贈妓雲英》)。所以在那飛絮無定、柳絲纏人的意象中,寄托的不只是倡女自家與所別路人的命運遭遇,而是包括詩人自己在內的所有“天涯淪落人”的不幸,是壹種對人生甘苦的深沈的喟嘆。
這首詩句句賦柳,而句句比人,暗喻貼切,用意明顯,同時由比而興,引出議論。所以賦柳,喻人,描寫,議論,筆到意到,渾然融合,發人興味。在唐人詠柳絕句中,亦自獨具壹格。(倪其心) 柳 作者:李商隱
曾逐東風拂舞筵,樂遊春苑斷腸天。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帶斜陽又帶蟬!
詩寫的是寫秋日之柳,但詩人不從眼前寫起,而是先追想它在春日的情景,然後再回到眼前的柳上來。妳看,在士女如雲的樂遊苑上,在繁華似錦的春日,婀娜多姿的春柳和飄然起舞的舞女在熱鬧的舞筵上結合了起來,分不清誰是舞女,何為柳枝,意境是何等的優美!而眼前的秋柳,卻是完全相反的另壹種景象。“清秋”“斜陽”“秋蟬”點染了環境的淒涼,春日之柳的繁盛,正反襯出秋日之柳的枯雕;春日愈是繁華得意,愈顯出秋日之柳的零落憔悴。詩人正是通過這種強烈的對比,表達了對秋柳稀疏衰落的悲嘆之情。全詩句句寫柳,卻不著壹個“柳”字。句句寫景,又句句抒情。詩人年輕時充滿幻想和信心,懷有遠大抱負,正如洋溢著勃勃生機的春柳。然而由於黨爭傾軋,詩人壹直過著壹種沈淪的生活,詩中經歷榮枯懸殊變化的秋柳,正是詩人自傷遲暮、自嘆身世的真實寫照。 柳 作者:鄭谷 唐
半煙半雨溪橋上,映杏映桃山路中。會得離人無限意,千絲萬絮惹春風。
簡註
半煙半雨:雲霧夾雜著細雨。
映杏映桃:與杏樹和桃樹相映。
會得:懂得,理解。
離人:遠離故鄉的人。
無限意:指思鄉的情感。
絮:柳絮。
惹:招引,挑逗。
賞析
前兩句意思是:柳樹種植在溪橋邊和山路旁,與杏樹和桃樹相映。後兩句是說:柳樹好像懂得離人思鄉的無限情感,千萬條柳絲飄下無數柳絮去招引迷人的春天。
這首詩通過描寫春天的柳樹輕柔多姿,抒發了作者濃濃的思鄉之情
◇文學意象:
自《詩經·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起,柳,就與中國詩歌結下了不解之緣。僅在西昆詩人所宗尚的李商隱集中,以柳命題者,就有近二十首之多。其他諸如李頎《聽安萬善吹觱篥歌》“變調如聞楊柳春,上林繁花照眼新”,王維《洛陽女兒行》“畫閣朱樓盡相望,紅桃綠柳垂檐向”,杜審言這《和晉陵路丞早春遊望》“雲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岑參《和賈至舍人早朝大明宮之作》“花迎劍佩星初落,柳拂旌旗露未乾”,王昌齡《閨怨》“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韋應物《東郊》“楊柳散和風,青山淡吾慮”,周誌蕙《柳》“絲絲愁緒隨風亂,濯濯豐姿著雨妍”……無不寄托著歷代詩人個人情感經歷和生命體驗。
離情別怨的依依楊柳
“柳”者,“留”也,“柳”、“留”二音相諧,因而古人“折柳”相留,言朋友分別時依依不舍之意。最早見於《詩經》,首開詠柳寄情借柳傷別的先河。
羅隱的《柳》:“灞岸晴來送別頻,相偎相倚不勝春。自家飛絮猶無定,爭解垂絲絆路人?”就是運用比興手法,借助春柳的形象,寫暮春晴日長安城外、灞水岸邊娼女送別相好的纏綿情景。?
壹般詩人以“柳”為意象入詩,皆從折枝相贈上著想,如施肩吾《折楊柳》“傷見路旁楊柳春,壹重折盡壹重新。今年還折去年處,不送去年離別人”;戴叔倫《堤上柳》“垂柳萬條絲,春來織別離。行人攀折處,是妾斷腸時”;白居易《憶楊柳》“曾栽楊柳江南春,壹別江南兩度春。遙憶青青江岸上,不知攀折是何人”等等。而雍裕之的《江邊柳》:“裊裊古堤邊,青青壹樹煙。若為絲不斷,留取系郎船。”構思新穎,想象奇特而切合情景, 詩中女主人公不僅沒有折柳贈別,倒希望柳絲綿綿不斷,以便把情人的船兒系住,永不分離,真是別具匠心。
春意盎然的碧玉春柳
南朝蕭繹的《綠柳》:“長條垂拂地,輕花上逐風。露沾疑染綠,葉小未障空。”詩人集中筆墨於柳的花、色、葉,抓住壹個“綠”字,描繪了柳樹剛剛抽葉飛花大好春天的之情,明白曉暢,形象鮮明。清人高鼎《村居》:“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寫出了壹幅充滿生活氣息的鄉村春景圖。
以柳寫春的古典詩歌中,當數賀知章的《詠柳》詩最為著名:“碧玉妝成壹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詩歌壹反前人以楊柳的形象形容美人身段苗條的寫法,而使楊柳化身為美人“碧玉”而出現,用擬人的手法形象地刻畫出楊柳那曼長披拂的枝條、嫩綠的新葉在春風吹拂中的迷人的姿態。
年華易逝的人生感慨
李商隱是歷代愛用“柳”意象的詩人,他的《柳》:“曾逐東風拂舞筵,樂遊春苑斷腸天。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帶斜陽又帶蟬。”以春柳作比,來寫秋日之衰柳,春日之柳的繁盛,正反襯出秋日之柳的枯雕;春日愈是繁華得意,愈顯出秋日之柳的零落憔悴。李商隱青年時就中進士,懷有“欲回天地入扁舟”的遠大抱負,然而由於黨爭傾軋,長期沈淪下僚,此時悼念亡妻,悲嘆前路,其心情之慘苦可想而知,詩中經歷今昔榮枯懸殊變化的秋柳,不正是詩人自傷遲暮、自嘆處世的生動寫照?
白居易的《勤政樓西老柳》:“半朽臨風樹,多情立馬人。開元壹支柳,長慶二年春。”用簡括的筆觸勾勒了壹幅自我畫像――“臨風立馬圖”。他的另壹首詩《楊柳枝詞》:“壹樹春風千萬枝,嫩於金色軟於絲。永豐西角荒園裏,盡日無人屬阿誰。”寫壹株枝條繁盛、舞姿優美的柳,卻是荒涼冷落的處境,這分明就是對當時政治腐敗、人才埋沒的感慨。此中之柳,分明也是身處朋黨傾軋的詩人自己的寫照。
明詩人高啟《秋柳》:“欲挽長條已不堪,都門無復舊毿毿。此時愁殺桓司馬,暮雨秋風滿漢南。”描寫幹枯的柳枝,失去了往日那種青翠柔軟、長條低垂的姿色,從而憶及人物,抒發了年華易逝、世事頻更的感慨。
歷來詩人以“柳”入詩,但很少有人寫到冬柳,而唐人陸龜蒙則不然,他的《冬柳》:“柳汀斜對野人窗,零落衰條傍曉江。正是霜風飄斷處,寒鷗驚起壹雙雙。”寫的是在寒風中零落枯槁的冬柳,寄寓了詩人自傷的情懷。
風流韻致的夢中情人
李商隱的《贈柳》詩描繪春柳風姿:“章臺從掩映,郢路更參差。見說風流極,來當婀娜時。橋回行欲斷,堤遠意相隨。忍放花如雪,青樓撲酒旗。”全詩全用白描,“掩映”“參差”寫柳色或明或暗、柔條垂拂的繁茂景象,“風流”“婀娜”寫柳的體態輕盈,花飛似“雪”則把春柳的繁華寫到極致;仔細玩味,又會發覺它們既是寫柳,又像是在寫人,字裏行間,仿佛晃動著壹位窈窕女郎的倩影,風流韻致,婀娜多情。詠柳即詠人,對柳之依依不舍,實對其所愛之人的依戀。
李商隱的另壹首《離亭賦得折楊柳》(其壹)“暫憑尊酒送無憀,莫損愁眉與細腰。人世死前惟有別,春風爭擬惜長條?”寫與情人惜別時勸慰情人,妳本來已是眉愁腰細的了,哪裏還再經得起損傷?而在這令人痛苦的惜別前,又怎能因為愛惜長長的枝條,而不讓那些滿懷著離別痛苦的人們去盡量攀析呢?“惜”與“損”互相呼應,因為愁眉細腰,既是正面形容這位姑娘,又與楊柳雙關,以柳葉比美女之眉,柳身比美女之腰。此詩先用暗喻的方式教人莫折,然後轉到明明白白地說出非折不可,把話斬釘截鐵,充滿了悲觀情調。
邀寵取媚的奸佞之徒
唐朝詩人詩人唐彥謙的《垂柳》詩又別有寓意:“絆惹春風別有情,世間誰敢鬥輕盈。楚王江畔無端種,餓損纖腰學不成。”這首詩不僅寫出垂柳的婀娜多姿、纖柔輕盈、妖媚多情,而且聯想到楚靈王“愛細腰,宮女多餓死”的故事,托物寄興,諷刺矛頭直指無恥的邀寵取媚的小人及腐敗的朝政,於柔情中見犀利,於含蓄中露鋒芒,堪稱“詠柳”詩壹絕。宋代詩人曾鞏的《詠柳》:“亂條猶未變初黃,倚得東風勢便狂。解把飛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詩人則以亂條狂舞、柳絮紛飛的柳的意象諷刺了攀附權貴、得勢猖狂的奸佞之徒。
“含煙惹霧每依依,萬緒千條拂落暉”(李商隱《<離亭賦得折楊柳>其二》,佇立在中國詩壇中的風姿可愛的柳,已成為壹種文化符號、壹種情感媒介,令無數文人為之陶醉。
———— 東溪種柳
唐白居易
野性愛栽植,植柳水中坻。
乘春持斧斫,裁截而樹之。
長短既不壹,高下隨所宜。
倚岸埋大幹,臨流插小枝。
松柏不可待,(木便)楠固難移。
不如種此樹,此樹易榮滋。
無根亦可活,成陰況非遲。
三年未離郡,可以見依依。
種罷水邊憩,仰頭閑自思。
富貴本非望,功名須待時。
不種東溪柳,端坐欲何為?
青門柳
唐白居易
青青壹樹傷心色,曾入幾人離恨中。
為近都門多送別,長條折盡減春風。
蘇州柳
唐白居易
金谷園中黃裊娜,曲江亭畔碧婆娑。
老來處處遊行遍,不似蘇州柳最多。
絮撲白頭條拂面,使君無計奈春何。
長安新柳
唐陳光
九陌雲初霽,皇衢柳已新。不同天苑景,先得日邊春。
色淺微含露,絲輕未惹塵。壹枝方欲折,歸去及茲晨。
五月水邊柳
唐崔護
結根挺涯涘,垂影覆清淺。睡臉寒未開,懶腰晴更軟。
搖空條已重,拂水帶方展。似醉煙景凝,如愁月露泫。
絲長魚誤恐,枝弱禽驚踐。長別幾多情,含春任攀搴。
柳
唐崔櫓
風慢日遲遲,拖煙拂水時。惹將千萬恨,系在短長枝。
骨軟張郎瘦,腰輕楚女饑。故園歸未得,多少斷腸思。
新柳
唐崔櫓
無情柔態任春催,似不勝風倚古臺。
多少去年今日恨,禦溝顏色洞庭來。
堤上柳
唐戴叔倫
垂柳萬條絲,春來織別離。行人攀折處,閨妾斷腸時。
賦得長亭柳
唐戴叔倫
濯濯長亭柳,陰連灞水流。雨搓金縷細,煙褭翠絲柔。
送客添新恨,聽鶯憶舊遊。贈行多折取,那得到深秋。
題柳
唐狄煥
天南與天北,此處影婆娑。翠色折不盡,離情生更多。
雨余籠灞岸,煙暝夾隋河。自有佳名在,秦松繼得麽。
獨柳
唐杜牧
含煙壹株柳,拂地搖風久。
佳人不忍折,悵望回纖手。
柳絕句
唐杜牧
數樹新開翠影齊,倚風情態被春迷。
依依故國樊川恨,半掩村橋半拂溪。
新柳
唐杜牧
無力搖風曉色新,細腰爭妒看來頻。
綠蔭未覆長堤水,金穗先迎上苑春。
幾處傷心懷遠路,壹枝和雨送行塵。
東門門外多離別,愁殺朝朝暮暮人。
禦溝柳
唐杜荀鶴
律到禦溝春,溝邊柳色新。細籠穿禁水,輕拂入朝人。
日近韶光早,天低聖澤勻。谷鶯棲未穩,宮女畫難真。
楚國空搖浪,隋堤暗惹塵。如何帝城裏,先得覆龍津。
柳
唐方幹
搖曳惹風吹,臨堤軟勝絲。態濃誰為識,力弱自難持。
學舞枝翻袖,呈妝葉展眉。如何壹攀折,懷友又題詩。
柳
唐韓偓
壹籠金線拂彎橋,幾被兒童損細腰。
無奈靈和標格在,春來依舊褭長條。
詠柳二首
唐顧雲
帶露含煙處處垂,綻黃搖綠嫩參差。
長堤未見風飄絮,廣陌初憐日映絲。
斜傍畫筵偷舞態,低臨妝閣學愁眉。
離亭不放到春暮,折盡拂檐千萬枝。
閑花野草總爭新,眉皺絲幹獨不勻。
乞取東風殘氣力,莫教虛度壹年春。
柳
唐韓琮
折柳歌中得翠條,遠移金殿種青霄。
上陽宮女含聲送,不忿先歸舞細腰。
柳
唐韓溉
雪盡青門弄影微,暖風遲日早鶯歸。如憑細葉留春色,
須把長條系落暉。彭澤有情還郁郁,隋堤無主自依依。
世間惹恨偏饒此,可是行人折贈稀。
詠柳
唐韓偓
褭雨拖風不自持,全身無力向人垂。
玉纖折得遙相贈,便似觀音手裏時。
詠柳
唐賀知章
碧玉妝成壹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禦溝新柳
唐賈棱
禦苑陽和早,章溝柳色新。托根偏近日,布葉乍迎春。
秀質方含翠,清陰欲庇人。輕雲度斜景,多露滴行塵。
裊裊堪離贈,依依獨望頻。王孫如可賞,攀折在芳辰。
禦溝新柳
唐李觀
禦溝回廣陌,芳柳對行人。翠色枝枝滿,年光樹樹新。
畏逢攀折客,愁見別離辰。近映章臺騎,遙分禁苑春。
嫩陰初覆水,高影漸離塵。莫入胡兒笛,還令淚濕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