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強烈的時代色彩
如果將西藏的社會發展和文學進步作壹比較,不難看出,無論是民間文學還是作家文學,其作品均可視為洞察西藏歷史的壹面鏡子,反映了西藏各個歷史階段的生活圖景。如:反映原始社會和封建農奴社會重要人物及事件的神話傳說《斯巴宰牛歌》、《贊普的傳說》、《松贊幹布迎接文成公主的傳說》及敦煌出土的藏文文獻珍品《巴協》等;反映分裂割據時期的作品不僅數量豐富而且質量上乘,以反映土蕃王朝社會歷史文化為主要內容的《瑪尼全集》、《五部遺教》,以弘揚佛法為主旨的《米拉日巴道歌》,以宣傳治學、從政、待人接物為目標的《薩迦格言》,特別是以頌揚人民心目中理想的民族英雄形象為主線的《格薩爾王傳》等壹批大部頭的傳世之作的誕生,將西藏文學推向壹個高峰;反映封建農奴制社會的作品以歷史文學、傳記文學和戲劇文學最為突出,顯示西藏文學不僅在創作內容上而且在手法上也有新的突破,歷史題材文學作品的代表當推《西藏王統記》和《賢者喜宴》,《米拉日巴傳》則為傳記文學之首,戲劇文學的八大藏戲流傳至今不衰;反映封建農奴制社會後期的文學在創作手法上開始出現長篇小說,《勛努達美》和《鄭宛達瓦》即是其代表作;1949年新中國成立以後,特別是1978年以後,西藏文學欣欣向榮,碩果累累,藏、漢文創作比翼雙飛,老中青作家各領風騷,作家文學與民間文學並舉,文學創作與文學批評同步,詩歌、小說、散文、戲劇、影視、曲藝全面開花,其中小說的成績最為引人註目。
二、民間文學與作家文學相得益彰,互相促進
民間文學和作家文學是西藏文學的雙翼,缺壹不可。民間文學中,偉大的英雄史詩《格薩爾王傳》被公認為藏族文學之冠、世界文學之林的名著,其結構宏偉、內容豐富、卷帙浩繁,在長期的流傳演變過程中,不斷得以充實和發展。作為代表古代藏族文學最高成就的《格薩爾王傳》不僅是壹部傑出的文學作品,也是研究古代藏族的社會生活、民族歷史、經濟文化、階級關系、民族交往、意識形態、道德觀念、風俗習慣、宗教信仰的壹部百科全書。
西藏作家文學的創作歷史之悠長,作品之豐富,風格之鮮明,技巧之純熟,功底之深厚,影響之廣泛,與其註意從民間文學中汲取營養有極大關系。作家文學取材於民間文學的作品比比皆是,如:《米拉日巴道歌》基於西藏民歌,《西藏王統記》、《西藏王臣史》、《賢者喜宴》註入了諸如獼猴變人的神話、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的故事、修建大昭寺的傳說等,蜚聲文壇的《倉央嘉措情歌》則完全采用民歌的形式,流傳於世的八大藏戲《諾桑王子》、《文成公主》、《朗薩姑娘》、《白瑪文波》、《頓月頓珠》、《卓瓦桑姆》、《蘇吉尼瑪》、《赤美滾登》等皆取材於歷史傳說、民間故事和佛經故事。
三、文史哲並肩攜手,連袂出場
在相當長的歷史階段,西藏沒有今天意義上的“文學”概念,因而也極少純粹的文學作品,文學作品基本上是與歷史、哲學相融合在壹起的。如:敦煌文獻《吐蕃贊普傳略》、歷史著作《巴協》、《瑪尼全集》、《五部遺教》等,傳記著作《瑪爾巴傳》、《日瓊巴傳》、《湯東結布傳》、《頗羅鼐傳》等,格言詩著作《薩迦格言》、《格丹格言》、《水樹格言》、《國王修身論》等。這些影響深遠的傳世之作並不是純文學意義上的作品,卻被載入藏族文學史,是因為其在記史載道的同時,文采飛揚,語言優美,情節生動且融入了大量的民歌、諺語和民間故事、傳說。
四、與宗教關系密切
由於藏傳佛教在西藏的悠久歷史及“政教合壹”制度的實行,加之有些作者篤信宗教或本身就是高僧大德,使西藏文學特別是作家文學作品中或多或少地留有宗教印記,有些作品原本就取材於佛經故事。
五、與世界各民族互相學習、借鑒,逐步豐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