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秦娥·簫聲咽[ 唐 ] 李白
簫聲咽,秦娥夢斷秦樓月。秦樓月,年年柳色,灞陵傷別。
樂遊原上清秋節,鹹陽古道音塵絕。音塵絕,西風殘照,漢家陵闕。
譯文:
玉簫的聲音悲涼嗚咽,秦娥從夢中驚醒時,秦家的樓上正掛著壹弦明月。秦家樓上的下弦月,每壹年橋邊青青的柳色,都印染著灞陵橋上的淒愴離別。
遙望樂遊原上冷落淒涼的秋日佳節,通往鹹陽的古路上音信早已斷絕。西風輕拂著夕陽的光照,眼前只是漢朝留下的墳墓和宮闕。
少年遊·參差煙樹灞陵橋 宋代 柳永
參差煙樹灞陵橋,風物盡前朝。衰楊古柳,幾經攀折,憔悴楚宮腰。?
夕陽閑淡秋光老,離思滿蘅臯。壹曲陽關,斷腸聲盡,獨自憑蘭橈。
譯文:
高低不壹好像煙壹樣的柳樹掩映著灞陵橋。此處風俗依舊和往朝壹樣,送別的人們,折柳送親人。衰敗古楊柳,攀折已憔悴,如同楚宮中,如柳細腰女。
夕陽悠閑照大地,秋光漸消去,離別的憂思如蘅草鋪滿江岸望不盡。壹首送別《陽關》曲,曲盡人腸斷,獨自倚靠著船欄桿久久行。
鳴鞭落日禁城東,渭水清煙灞上風。都旁柳陰回首望,春天樓閣五雲中。
楊柳含煙灞岸春,年年攀折為行人,好風倘借低枝便,莫遣清絲掃路塵。
每到暮春時節,灞橋之畔總是綠柳低垂,柳絮飛舞,宛如漫天雪飄,這就是“長安八景”之壹的“灞柳風雪”。
史籍載,“灞柳風雪”之說,始於明清之際,當時流傳於民間的關中《八景》佚名詩中,就有“灞柳風雪撲滿面”的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