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句配畫如下:
王安石在《純甫出釋惠崇畫要予作詩》中,也有“畫史紛紛何足數,惠崇晚出吾最許”這樣的詩句。可見王安石是十分推崇惠崇的畫作的,他非常贊賞惠崇的繪畫技法,由此也可見惠崇的畫作在當時是享有盛譽的。
由於年代久遠以及畫作的不易保存,惠崇的畫作流傳下來的很少,今存惠崇的畫作只有三幅:有這三幅《沙汀煙樹圖》、《溪山春曉圖》、《秋浦雙鴛圖》。
在《沙汀煙樹圖》為絹本設色,現藏遼寧省博物館,畫中水流緩緩,斜分兩岸,沙洲橫臥,近岸處有水草浮萍,兩岸植株茂密。曠遠飄渺,墨色淡雅是《沙汀煙樹圖》的最大特色。
惠崇的《溪山春曉圖》,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畫面呈現的是江南山水。整個畫卷以崇山峻嶺)背景起伏相接,山上樹木蔥郁,岸邊楊柳依依。河中間舟船飛禽,寧靜致遠。山色湖光交相輝映畫境空靈渺遠是《溪山春曉圖》最大特色。
惠崇的《秋浦雙鴛圖》,此圖大小與《沙汀煙樹圖》相近。《秋浦雙鴛圖》描繪的景物是:岸邊荷葉殘,蘆葦枯敗。洲渚之上,壹對鴛鴦水鳥停息在岸邊,壹只轉頸梳理著自己的羽毛,壹只定睛看著前方。兩只鴛鴦惟妙惟肖。素雅的設色也使秋意更濃。
蘇軾在題畫詩《書鄂陵王主簿所畫折枝二首》中,就提出“詩畫本壹律,天工與清新”的理論在《書摩詰藍田煙雨圖》中就提出過“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繪畫創作理論。
如在《書蒲永升畫後》壹文中,蘇軾提出畫水的重要技法,他認為:畫家畫水有“死水”、“活水”的區別,並認為壹切藝術作品,不但要求“形似”,而且要求“神似”
如蘇軾在文中寫到:“古今畫水多作平遠細皺,其善者不過能為波頭起伏,使人至以手捫之,謂有窪隆,以為至妙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