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融讓梨全文翻譯及賞析

融讓梨全文翻譯及賞析

後漢書·孔融列傳原文:

孔融字文舉,魯國人,孔子二十世孫也。七世祖霸,為元帝師,位至侍中。父宙,太山都尉。 融幼有異才。年十歲,隨父詣京師。時,河南尹李膺以簡重自居,不妄接士賓客,敕外自非當世名人及與通家,皆不得白。

融欲觀其人,故造膺門。語門者曰:"我是李君通家子弟。"門者言之。膺請融,問曰:"高明祖父嘗與仆有恩舊乎?"融曰:"然。先君孔子與君先人李老君同德比義,而相師友,則融與君累世通家。"眾坐莫不嘆息。太中大夫陳煒後至,坐中以告煒。

煒曰:"夫人小而聰了,大未必奇。"融應聲曰:"觀君所言,將不早惠乎?"膺大笑曰:"高明必為偉器。"

年十三,喪父,哀悴過毀,扶而後起,州裏歸其孝。性好學,博涉多該覽。亡抵於褒,不遇。時融年二六,儉少之而不告。融見其有窘色,謂曰:"兄雖在外,吾獨不能為君主邪?"因留舍之。後事泄,國相以下,密就掩捕,儉得脫走,遂並收褒、融送獄。

二人未知所坐。融曰:"保納舍藏者,融也,當坐之。"褒曰:"彼來求我,非弟之過,請甘其罪。"吏問其母,母曰:"家事任長,妾當其辜。"壹門爭死,郡縣疑不能決,乃上讞之。詔書竟坐褒焉。融由是顯名,與平原陶丘洪、陳留邊讓齊聲稱。

時,黃巾復來侵暴,融乃出屯都昌,為賊管亥所圍。融逼急,乃遣東萊太史慈求救於平原相劉備。備驚曰:"孔北海乃復知天下有劉備邪?"即遣兵三千救之,賊乃散走。時,袁、曹方盛,而融無所協附。左丞祖者,稱有意謀,勸融有所結納。

時,年饑兵興,操表制酒禁,融頻書爭之,多侮慢之辭。既見操雄詐漸著,數不能堪,故發辭偏宕,多致乖忤。又嘗奏宜準古王畿之制,千裏寰內,不以封建諸侯。操疑其所論建漸廣,益憚之。然以融名重天下,外相容忍,而潛怨正議,慮鯁大業。

曹操既積嫌忌,而郗慮復構成其罪,遂令丞相軍謀祭酒路粹枉狀奏融。書奏,下獄棄市。時年五十六。妻、子皆被誅。

初,女年七歲,男年九歲,以其幼弱得全,寄它舍。二子方弈棋,融被收而不動。左右曰:"父執而不起,何也?"答曰:"安有巢毀而卵不破乎!"主人有遺肉汁,男渴而飲之。女曰:"今日之禍,豈得久活,何賴知肉味乎?"兄號泣而止。

或言於曹操,遂盡殺之。及收至,謂兄曰:"若死者有知,得見父母,豈非至願!"乃延頸就刑,顏色不變,莫不傷之。

譯文:

孔融字文舉,魯國人,孔子二十世孫。七世祖孔霸,為漢元帝師,官至侍中。父親孔宙,太山都尉。孔融小時候就有特異的才能。十歲,跟父親至京師。當時河南尹李膺自守簡慢嚴整,不隨便接見士大夫及賓客,告訴門者,不是當代名人及世代有交誼之家都不得告知。

孔融想看看李膺是怎樣壹個人,有意去李膺家敲門,對門者說“:我是李君通家子弟。”守門的人告訴李膺,李膺請孔融相見。問道:“高明祖父曾經與我有交情嗎?”孔融說:“是的。先人孔子與您先人李老君同德同義,又為師友關系。

那麽,我孔融與您為累世通家。”在坐的人,無不為之贊嘆。太中大夫陳煒後到,在坐的人把這告訴了陳煒。陳煒說“:噢,人小的時候聰明,長大了未必有大用。”孔融接著他的話說“:照您這麽說,莫非您小時也挺聰明的嗎?”李膺大笑說:“妳將來壹定會大有出息的。”

孔融十三歲時,死了父親,悲痛過度,要人扶了才能站起來,州裏稱贊他的孝行。天性好學習,博覽群書。山陽張儉為中常侍侯覽所恨,侯覽隱匿告人姓名把奏章下達州郡,捉拿張儉。張儉與孔融的哥哥孔褒是朋友,逃到孔褒家中,孔褒不在。

這時孔融十六歲,張儉認為孔融年輕,沒有告訴他。孔融看見張儉窘迫的樣子,對張儉說:“哥哥雖然在外未歸,我難道不能為您的東道主嗎?”因此留張儉住在他家。後來事情泄漏出去,國相以下,秘密捕捉,張儉得以跑掉。於是逮捕孔褒、孔融送入監獄。

不知他們二個人是誰獲罪。孔融說“:收容隱藏張儉的是我,有罪歸我。”孔褒說“:張儉來找我,不是弟弟的罪過,罪在我,心甘情願。”吏問他們的母親,母親說:“長者擔任家事,罪責在我。”

孔融到郡,召集士民,起兵講武,既下檄文,又親寫書劄,與州郡通聲氣,***同謀劃。賊張饒等二十萬眾從冀州返,孔融迎戰,被張饒打敗。於是收集散兵保衛朱虛縣。又慢慢集結官吏百姓被黃巾所誤的男女四萬多人,再設置城邑,立學校,表揚儒術,推薦賢良鄭玄、彭趚、邴原等人。

郡人甄子然,臨孝存,有名氣,死得早,孔融以沒有見到為遺憾。命配食縣社。其余雖然只有壹點微小的善行,也沒有不以禮對待的。郡人無後代及四方遊士有死亡的,都做棺材埋葬。這時,黃巾又來侵擾,孔融於是出駐都昌縣,被賊管亥所圍。

到了獻帝以許昌為都,征召孔融為將作大匠,升少府。每朝會皇上訪問召對,孔融常引正定議,公卿大夫都不過掛個名而已。以前,太傅馬日石單奉使山東,及至淮南,多次對袁術不滿,袁術輕視他,侮辱他,奪了他的符節。馬日石單自己憂憤已極,嘔血而死。

當時,饑荒戰亂,曹操上表請禁酒,孔融多次寫信給曹操,認為不要禁酒,而且詞多侮慢。已經看到曹操奸雄詭詐,漸漸顯露,多不能忍受,所以說話偏激,常常觸犯了曹操。又曾經上奏認為應當遵照古時京師的體制,千裏以內,不封建諸侯。

曹操懷疑他所說漸廣,更加害怕他。然而,因為孔融名重天下,表面上裝著容忍,暗中卻嫉忌他的正確的議論,怕阻抗他的大業。曹操既積滿了壹肚子的猜疑忌妒,郗慮又誣陷其罪,於是指使丞相軍謀祭酒路粹冤枉上狀奏孔融。書奏,判處棄市。時年五十六。妻子兒女都被誅。

先,女兒年七歲,男年九歲,因都幼弱,得保全。寄在人家。二子下棋,孔融被捕,不為之動。左右的人說:“父親被逮捕,不起,為什麽?”答說“:哪裏有巢毀壞了卵不破的呢?”主人有遺肉汁的,男孩口渴喝了。

女孩說:“今天這樣的禍,難道能夠久活,還要知道肉味嗎?”哥號哭而止飲。有人對曹操說了,於是決定都殺掉。等到捉拿的人到,女的對哥哥說“:如果死者有知,得見父母,難道不是我們最大的願望!”於是引頸就刑,顏色不變,沒有人不為之悲傷的。

後漢書簡介:

《後漢書》是壹部記載東漢歷史的紀傳體史書,由中國南朝宋時期的歷史學家範曄編撰。與《史記》、《漢書》、《三國誌》合稱“前四史”。

《後漢書》中分十紀、八十列傳和八誌(取自司馬彪《續漢書》),全書主要記述了上起東漢的漢光武帝建武元年(25年),下至漢獻帝建安二十五年(220年),***195年的史事。

《後漢書》大部分沿襲《史記》、《漢書》的現成體例,但在成書過程中,範曄根據東漢壹代歷史的具體特點,則又有所創新,有所變動。《後漢書》結構嚴謹,編排有序。如八十列傳,大體是按照時代的先後進行排列的。最初的三卷為兩漢之際的風雲人物。其後的九卷是光武時代的宗室王侯和重要將領。

《後漢書》的進步性還體現在勇於暴露黑暗政治,同情和歌頌正義的行為方面,壹方面揭露魚肉人民的權貴,另壹方面又表彰那些剛強正直、不畏強暴的中下層人士。例如,在《王充王符仲長統傳》中,範曄詳細地收錄了八篇抨擊時政的論文。

其次,《後漢書》新增加了《黨錮傳》、《宦者傳》、《文苑傳》、《獨行傳》、《方術傳》、《逸民傳》、《列女傳》七個類傳。範曄是第壹位在紀傳體史書中專為婦女作傳的史學家。尤為可貴的是,《列女傳》所收集的十七位傑出女性,並不都是貞女節婦,還包括並不符合禮教道德標準的才女蔡琰。

《後漢書》自有其特點。從體例上看,與《史記》和《漢書》相比,有壹些改進。在本紀方面,它不同於《漢書》的壹帝壹紀,而是援引《史記·秦始皇本紀》附二世胡亥和秦王子嬰的先例,在《和帝紀》(和帝劉肇)後附殤帝(殤帝劉隆),《順帝紀》(順帝劉保)後附沖、質二帝。

《後漢書》除體例上的創新外,最顯著的是觀點鮮明,褒貶壹語見地。如,他不為那些無所作為的大官僚立傳,而為許多“操行俱絕”的“壹介之夫”寫了《獨行列傳》,充分地表明了他愛憎分明的態度;《黨錮傳》則正面歌頌了張儉、範滂和李膺等人剛強正直的風尚。

在《楊震傳》中,多處歌頌了楊震及其子孫廉潔奉公的家風;《宦者傳》贊揚了蔡倫等“壹心王室”的忠介之士,對於侯覽等人則直書其“兇家害國”。特別是《後漢書》的“論”“贊”,以犀利的筆鋒評判是非,表彰剛正,貶斥奸惡而嘲笑昏庸,更是壹大優點。

擴展資料:

孔融的主要成就:

1、據《後漢書》載,孔融有詩、頌、碑文、論議、六言、策文、表、檄、教令、書記***二十五篇。? 但這為數有限的遺文,後世又有所散佚,大多只是片斷流傳,其中詩歌僅存八首。

2、孔融的文章以議論為主,內容大抵為伸張教化,宣揚仁政,薦賢舉能,評論人物,多針對時政直抒己見,頗露鋒芒,個性鮮明。在藝術上,文句整飭,辭采典雅富贍,引古論今,比喻精妙,氣勢充沛。現存作品只有散文和詩,孔融散文的特色是以文筆的犀利詼諧見長。

3、總體來看,他的散文講究辭藻的華美和字句的對稱,具有濃重的駢儷氣息,這是孔融有別於同時其他作家的地方。同時人們指出他的文章“體氣高妙”,“奮筆直書,以氣運詞”(劉師培《中古文學史講義》),這又體現了建安時期文學創作的***同風尚。 與散文相比較,孔融的詩歌顯得遜色。

《後漢書》成就:

1、關於《後漢書》的思想價值,清人王鳴盛評曰:“範書貴義德,抑勢利,進處士,黜奸雄,論儒學則深美康成(鄭玄),褒黨錮則推崇李(膺)、杜(密),宰相無多述而特表逸民,公卿不見采而特尊獨行。”(王鳴盛《十七史商榷》)應當說,這個評價頗為中肯。

2、宣揚儒家正統思想亦應為《後漢書》的基本內容。《後漢書》中對大部分人物的褒與貶,有壹個正統儒家思想的標準:有利於社稷安定、國計民生的忠貞之士,即受褒美;反之,即受貶責。

3、《後漢書》中褒贊了大量的勤政愛民者。如《循吏列傳》中記傳衛颯時,贊其人“理恤民事,居官如家,其所施政,莫不合於物宜”;記傳王景時,歷數其修渠治水、教民耕作蠶織等政績,贊其勤政愛民;記傳王渙時,寫其敦儒學,習《尚書》,讀律令,清正廉明,善斷案。

4、綜上所述,可見《後漢書》肯定了王道秩序,贊美賢達忠義,鞭撻奸佞邪惡,基本上體現了儒家正統思想觀念。其實,這也是它被定為“正史”的根本原因之壹。

百度百科-後漢書

百度百科-孔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