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 (折柳送別)
它源於《詩經·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古人喜歡折柳送別,折柳的寓意是惜別懷遠。
折柳送別的習俗產生於漢代,產生原因大體有三點:
壹則,千絲萬縷的柳條隨風舞動與離人千絲萬縷、斬不斷、理還亂的離愁非常相似。
二則,“柳”與“留”諧音,因此折柳送別有挽留、惜別、不舍之意。
三則,柳枝有隨地而生的習性,折柳相贈還有祝願友人在異地他鄉生活順利、欣欣向榮之意。
02
酒 (飲酒餞別)
“問人間,誰管別離愁?杯中物。”(辛棄疾《滿江紅》)
古人離別多設宴餞行,酒在排解愁緒之外,還飽含著深深的祝福。
將美酒和離情聯系在壹起的詩詞多不勝舉,如:
王維的《渭城曲》中的“勸君更盡壹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中的“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等,
都是以酒抒寫別離之情。
所以許多離別詩,都飄散著濃濃的酒香,酒裏充盈著親情、友情。
03
日暮
送別詩中常出現“日暮”、“斜陽”、“夕陽”、“暮雪”、“暮鐘”等表明傍晚時分的詞語。
並非詩人喜歡傍晚時分送別,而是別離這種憂傷的情感與暮色朦朧中的蒼茫感相協調。
例如李白《送友人》裏的“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裏的“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
均是寫出了傍晚送別。
同時,傍晚時分會伴隨著飛鳥歸林、魚沈潭底,對於遠離家鄉的遊子征夫來說,更能勾起漂泊之人的離情別緒。
因此,“日暮”這個意向也不僅僅出現在送別詩中,在許多鄉愁的詩中也有出現,比如:
崔顥《黃鶴樓》裏“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馬致遠《天凈沙·秋思》裏“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傍晚時分,更易勾起遊子的思鄉之情。
04
月亮
月亮也是送別詩歌中常見的意象,月光給人的感覺是朦朧、迷離、蒼涼的,這與深邃悠長、委婉憂傷的離情別緒是壹致的;
再則,月亮含有思鄉、思親的象征義,因而古人常借月抒懷。
例如東坡的《水調歌頭》:“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但願人長久,千裏***嬋娟”;
張九齡《望月懷遠》中的“海上生明月,天涯***此時。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這些詩歌都是詩人在與親人相隔萬裏的情形下看到月亮有感而發。通過月亮的烘托,抽象的別情更顯得動人深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