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積雪
南山,即今祁連山,又稱雪山,東西長壹千余公裏,山勢挺拔雄偉,四時積雪不消。其主峰在肅州之南,海拔5564米,峰巒奇秀,十分壯觀。山頂積雪,雪上堆雲,朝霞夕霧,變化萬千。清人黃文煒《重修肅州新誌》雲:“南山積雪,在酒泉正南,相去百裏許,連峰疊嶂,延袤幾千裏。西至昆侖,東接武金山,南通西番諸部,四時大雪,千古不消,凝華積素,爭奇獻秀,氤氳郁蔥,淩空萬仞,望之如堆瓊壘玉,真佳景也”。故明人戴弁詩雲;
酒泉城外碧雲端,萬疊芙蓉①雪未乾。
素影欲迷銀漢迥②,晴光不逐暖風殘。
氣吞沙漠千山遠,勢壓番戎③六月寒。
公館日長清似水,幾回吟望倚欄幹。
註:①萬疊芙蓉:形容南山雪峰層巒疊嶂猶如萬朵芙蓉花。芙蓉:蓮花。
②素影:指雪峰的形影。
③番戎:古代西北少數民族的泛稱。
北陌平沙
指肅州北部長城外面的大戈壁。東連內蒙,西接新疆莫賀延磧,長數千公裏,即古所謂流沙之區。每因氣候變化,黃風蔽天,黑浪卷地。夏日天晴,時或出現煙村雲樹、瀚海蜃樓之奇景。《肅州誌》雲:“酒泉北去三、四十裏,皆平原曠野,為沙陌之地,草木不生,丘陸罕見,望之茫然,渺無涯際。西有沙州,又有鳴沙山,豈古流沙之地歟?每微風落日,輕若翠浪,隱若連雲,布景不壹,是可奇也。”明人戴弁有詩贊其景雲:
北上高樓接大荒①,塞原如掌②思茫茫。
朔風怒卷黃如霧,夜月輕籠淡似霜。
弱水西流青海遠,將臺南去黑山長③。
遠人遙指斜陽外,蔓草含煙古戰場④。
註:①大荒:大戈壁。壹望無際的荒漠。
②塞原如掌:作者登高遠望,見塞外原野盡收眼底,如在掌上。
③弱水,將臺兩句:指出北陌所在的地理環境。弱水,西北流入居延。青海在遙遠的雪山之南,西有將臺古跡,北有黑山在北陌中沈眠。
④最後兩句:遠人,行路遠征的人。斜陽外:指北漠。古戰場:即歷代打過仗的地方。
肅州之北漠,北通居延大澤。漢時,李陵與單於曾大戰於此。李陵以五千步卒與單於八萬騎鏖戰近十日,漢軍自杭愛山經居延海,退至酒泉郡之北部障,士卒僅剩二百余人(事見《史記》、《漢書》及《前漢演義》第75回)。
金塔淩虛
金塔,在肅州北境邊外地,約建於元、明之際。黃文煒在《肅州誌》中述:“金塔寺,在酒泉東北九十余裏,孤峰之北。創自前代,寺屋皆已頹毀,惟浮屠猶在,高數十丈,好事者時或登焉。俯視無邊,凡連山遠戍、孤村殘落與夫平川流水,壹舉盡在目中。清風送鐸鈴之聲,月夜懸高際之影,殊有佳趣。”民國二年(1913年)分置金塔縣。六年,四川人李士璋又作《金塔八景》列此為首景。戴弁詩雲:
不省何年締構功①,壹峰突兀白雲中②。
高臨北極天光迥③,低壓南山氣勢雄。
風送鈴聲來碧落④,雨收虹影入晴空。
何當平地丹梯上⑤,盡日徘徊興莫窮。
註:①締構:構造、營造。
②壹峰突兀:指塔頂像山峰壹樣突立於空間。
③北極:北極星。天光迥,北極星的光輝在天空中極深極遠,形容塔很高。
④碧落:指天空,白居易《長恨歌》有“上窮碧落下黃泉”之句。
⑤丹梯:上天梯。何當:什麽時候能夠。
玉關來遠
玉關來遠。按清人黃文煒說法;“玉關,即古玉門關,在沙州路,關在郡內。又酒泉西二百余裏亦有玉門關,即古玉門縣。我朝開酒泉,胡人內附,而西番諸國,貢獻相望,道經於此。”黃氏雖舉了兩處玉門關,均未敢肯定作為肅州八景之壹的“玉關來遠”究指何處。其實,宋代《武經總要》、唐人《釋迦方誌》均言“肅州西行七十裏至玉門關,關在南北山間”。宋僧《西天路竟》雲:“肅州西行壹日程,至玉關”。《十三州誌》雲:“漢置玉門關屯,徙其人於此,置玉門縣”。由此證明最古的玉門關,在肅州西七十裏。今嘉峪關西北十五裏有石關,關在南北兩山之間,石峽天險,峽長二十裏,即古之“玉門關”。明洪武五年,馮勝平定河西,乃於關南高崗築堡,因山為名,改稱“嘉峪關”,所以嘉峪關是古玉門關的替身,古玉門關是嘉峪關的前身。明代詩人戴弁深知其中緣由,故仍以“玉關來遠”為題,列入肅州八景,是很有道理的。詩中所描寫的正是明代嘉峪關的實況。明人戴弁詩為證:
聖代文明遍九垓①,河山設險玉關開,
月明虜使聞雞渡②,雪霽番王貢馬來③。
泛泛仙槎浮瀚海④,翩翩驛騎上金臺⑤,
幸逢四海為家日⑥,獨坐藩垣愧乏才⑦。
註:①聖代:明代,即作者所處的時代。
②虜使:指少數民族部落的使者。聞雞渡:封建時代,國家規定,凡外國使節入關,必須事前通報名冊,朝廷批準姓名、名額,由關防官員按指定日期,務於雞鳴開關,驗明正身,始得入關,故謂之“聞雞渡關”。
③番王:封建社會,凡經過皇帝加封的少數民族部落首領,稱為番王。
④仙槎:仙人所乘的木筏。此處指外國使節乘駱駝由沙漠中走來,遙望猶如仙人泛槎的樣子。
⑤金臺:本意為帝王的都城所在地。故《幼學瓊林》卷壹“地輿篇”雲:“北京原屬幽燕,金臺是其異號”。
⑥四海為家:指國家統壹,四海之內,到處可以為家。
⑦藩垣:本指衛國的大臣。這裏指肅州官署。
戍樓曉角
肅州城頭,三面皆有戍樓,每逢五更,守城戍卒便吹起螺角(民國改為軍號),催人早起。時或冬夜,晨星寥落,寒風呼嘯,螺號嘟嘟,壹片邊塞嗚咽之聲。清人黃文煒釋曰:“酒泉城,東、南,北三面皆為譙樓,每將曉,戍卒奏角,壹以驚眾戍之晏安,壹以懾外人之窺者見。然此角之奏,正是月欲落而天將曙,井煙起而群鳥飛,有可取者。”戴弁有詩誌其景雲:
碧天如水滿城霜,五鼓初收戍角長,
入塞①數聲胡北遁,殘星幾點雁南翔。
梅花葉落開關早②,楊柳風清拂暑涼,
客枕獨憐驚夜夢,五雲深處侍君王③。
註:①入塞:漢樂府詩,詞牌名,屬《橫吹曲》。
②梅花……壹句:指冬春季節,夜長晝短,城門開得早。
③五雲:即五色祥雲,這裏借指皇宮。
僧寺晚鐘
肅州城內西北角,原有救生寺,州人俗稱“鐘樓寺”。文煒曰;“僧寺,在城西北隅,臺高數仞,朝暮叩鐘。方是時,萬籟俱寂,夜景澄清,而月光霜色,碧空萬裏,鐘聲之徹, 遠近相聞”。明人戴弁詩曰:
何處鐘聲動酒泉?上方臺殿月娟娟①,
靈檐霜滿僧吟梵②,孤館燈殘客未眠。
寥亮已傳青塞外③,飄搖還過白雲邊,
幾回聽罷生鄉思,洛下柴扉掩暮煙。
註:①上方:指寺的臺殿上空。娟娟:古代稱月亮為嬋娟, 這裏稱月色明媚好看。
②靈檐:指寺廟的屋檐。吟梵,指僧人吟讀佛經。
③青塞:青草漫野的邊塞,長城內外。
嘉峪晴煙
嘉峪晴煙,是肅州城西七十裏的嘉峪山(又名玉石山)。戴弁詩雲:
煙籠嘉峪碧岹峣①,影拂昆侖②萬裏遙,
暖氣常浮春不老,寒光欲散雪初消。
雨收遠岫和雲濕③,風度疏林帶霧飄。
最是晚來閑望處,夕陽天外鎖山腰。
註:①岹峣:山勢高而峻。
②昆侖,山名,《西域考古錄》雲:“在肅州西南八十裏”。《十六國春秋》:前涼太元二十壹年,“酒泉太守馬岌上言:酒泉南山即昆侖之體。周穆王見西王母,樂而忘歸,即謂此山”。《山海經》:“昆侖山,上通天界,乃天帝之下都”。今按:肅州之南有祁連主峰,高5564米,史稱小昆侖山,即此。
③遠岫和雲濕:遠處的山窪裏還冒著濕騰騰的白氣。
清河夜月
城北討賴河,繞城東流,漢時稱“呼蠶水”,今俗稱“北大河”。東北流二百余裏會入張掖河。夏日明月之夜,登高觀之,清白如練,長流如帶,構成夜月佳景。黃公《肅州誌》有載:“清河源發昆侖,自西北達酒泉城,東流會於黑河。肅人或引以灌田,或分以轉磨,平原壹道,澄明如練。至秋月澄空,而水色蟾光,上下交映,清景可嘉”。戴弁詩雲:
壹水西來天際流,冷涵桂魄夜悠悠①。
山河有影魚龍曉,風霧無聲鴻雁秋。
楊柳灘頭漁下鉤②,芙蓉花外客登樓,
壹時假我仙槎便③,直上銀河看鬥牛。
註:①冷涵:清冷,清寒。桂魄:古詩文中對月亮的別稱。夜悠悠:夜色閑靜悠長。
②漁下鉤:全句謂上旬的斜月,猶如魚鉤,斜掛於楊柳林外。
③仙槎:古代神話中,仙人所乘的木筏。槎:用竹木編成的木筏。
戴弁,字士章,明代江西浮梁(景德鎮)人,領鄉薦,以教職擢禮科給事中,累官廣西參政,頗具聲望。後以功升任左布政使,繼又任甘肅涼莊道按察使,巡視河西州縣,駐肅州,曾署理肅州邊務,作《肅州八景》詩。
黃文煒,字飛赤,江南歙縣(安徽徽州)人。雍正末,以廣東按察使解任來肅州,總理涼州以西臺運,兼理高臺縣三清灣、柔遠堡等處屯務。乾隆元年(1736年)補肅州分巡道。在任頗多建樹,尤重文教,並纂《重修肅州新誌》,作《肅州八景》釋文。
肅州後八景
來河繞野
來河即討賴河也。自城西南而來,內起渠壩數十條,分水引派。而肅州四面田土,鹹賴此水灌溉,園林樹木,遍野森羅。過夏水盛,恍若江湖蕩漾。
紅水穿碉
紅水者,即肅州城南之紅水壩也。萬水皆清,而黑水獨黑。已見《尚書》所載。而肅城又有所謂紅水者,是又異於諸水。然色既紅矣,其延袤猶遠,沃田不知幾萬頃。今謂之穿碉者何?紅水壩,又分東洞子壩、西洞子壩。當時,地高水下,田不可藝,景泰間,千戶曹赟鑿崖為碉,由下水漸上,流水潺潺,若叮口當之聲,直透崖沃地。
西山古剎
西山即肅州城西文殊山是也。其山口透卯來泉路,口內有唐貞觀所遺佛像。又有元太子喃嗒失重修碑記,又有近年修造庵觀寺院。山峽之中,有喬木二株,列於大寺門外,田土數畝,羅於寺之東西。山上獐鹿攸伏,樹梢頭鳥雀喧呼,幽林雅趣,真是佳景。
東澗遺庵
東澗乃肅郡東南永豐堡東大河之澗也。其河兩岸,深五六丈,東岸之中,不知何代鑿石為庵,暗然穹窿,人不敢入,以為藏虎狼也。近年好事者,屢試入之,內鑿連洞,又有龜筐之形,人疑以為修仙者所遺。遂因而塑上帝、文昌、三官諸神,又有佛像。而商人楊愬居此,籍耗修飾庵門,有桃樹數株,又增懸橋,以通往來。水流其下,巖蓋其上,庵建於中。夏則如人居海島,冬則見月映清漣,澗水聲清,石巖勢墜,亦可奇也。
關限華夷
即嘉峪關也,先年只有關城,無樓。河南武陟李端澄構大樓,以壯偉觀,望之四達,猶未有長城也。後因大學士翟鑾巡邊,兵備付使李涵又議築長城以限西夷。於時,關之南北限以長城,長城之中,邊寨有樓,以鎮西夷。登之,猛然感慕漢光武閉玉門關,以謝西域之事。徘徊瞻眺,真天限華夷也。諸公卿題詠亦多。
市集商賈
肅州之地,遠僻遐荒,舟楫少通,而番夷交集,宜若無所貿易。然各省商旅,鹹聚於此,西無所往,東無所阻,市之鬻販不拘時,黎明交易,日暮鹹休,市法平價,眾庶群集,以此極邊之地,而有如此之富庶,正如《書》所謂:“貿遷有無,化居蒸民,乃粒是也。”不可以見聖化之遠被,如唐虞之海隅蒼生,罔不率俾者乎?
峪泉活水
峪泉乃嘉峪關坡下之九眼泉也。冬夏澄清,碧波不竭。以極西邊關,有此湧泉,不惟民資以豐,且又沃田數頃,蓋磨其上,天之所以惠邊民,真佳境也。
佛谷長川
觀音山口,謂之佛谷。俗語相傳雲:先年有佛,步至此處,遂以名山。此乃俗言之謬,固不可信。然觀此山之景,亦可以仿佛仙提。此山口內,有觀音寺,有重罔峽。番僧長結思冬曰小宛蔔者,皆在此口內,率屬番住牧,修蓋寺觀亦多,古剎連環。諸夷孳牧者,青山綠水,林木參天,固可愛矣。而有水名曰豐樂川者,從此流出。有楚壩橋,有石龍口,水從石口出,壹石上壓,壹石下承,儼然如洞之狀。先年,人見水細,以為石口所礙,鑿之則水益竭,祭之則水復流,近山之人,皆以為神異。夏則松蔭伴寺,水繞山峰,邊山諸堡,引渠析派,以耕以耘,此南山之壹景也。
註:肅州後八景皆錄於《重修肅州新誌》
夾邊溝(新天園渡假苑)
夾邊溝,位於肅州城北30公裏三墩鎮夾邊溝村北,由酒泉市新天園生態農業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創建。景區北依巴丹吉林大沙漠的濤濤黃沙,東臨鴛鴦池水庫的壹灣碧波,西面與夾邊溝林場(原長城林場)為鄰,南望巍巍祁連雪山,成為壹方沃野農田之屏障。
區內觀光園種有3000畝優質葡萄,30萬株防風林帶,娛樂園濃蔭蔽日,繁華簇擁,綠草齊膝,蒙古包掩映其中,魚塘靜臥路邊,每逢四、五月間,桃紅李白季節,沙棗花香彌漫開來時,遊人們紛紛前來,在娛樂園歇息片刻,喜靜者或垂釣,或漫步林間;喜鬧者或乘車,或徒步穿過景區,赤足跋涉於無垠的藍天白雲之下,漫漫黃沙波濤之間。向北來到“天生泉”邊,掬壹捧甘甜清涼的泉水飲之,頓感清爽,逗留片刻,立刻精神倍增,再向東到“鴛鴦池”畔,駐足於沙灘眼望碧波蕩漾,心生萬種情懷,或遊泳或嬉戲,令妳情不自禁,完全沈浸於大自然的懷抱之中。遊興濃時還可登臨“鴛鴦池”北岸綿延不絕、怪石嶙峋的北山,舉目遠眺,漫眼黃沙,依依碧水,巍巍雪山,盡收眼底,足慰平生。令妳盡興而歸。
返回後,在“娛樂園”蒙古包中吃壹塊手抓肉、喝壹碗酥油茶,旅途中的疲憊壹掃而光。隨即在“裕固族”少女的歌聲中,飲著青稞酒,或跳著民族舞,或傾聽著“天生泉”、“鴛鴦池”、“北山”優美的傳說。不知不覺中太陽已漸漸西斜。若遊興不減,還可漫步於林間小徑,花間草地,呼吸著清新的空氣,寄情於鄉村的田野風光之中,繁星滿天之際,夜靜之時,在接待室住宿壹晚,爾後返回,卻大有不枉此行之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