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固、張衡、秦嘉的詩
漢初詩壇較為冷落,原因之壹是詩體的守舊,缺乏創新。當時文人寫詩,主要因襲《詩經》以來的四言體或模仿楚辭體。
新穎、完整的五言詩首先在漢代民歌中產生。在民歌影響下,文人創作的五言詩開始出現。
現存東漢文人最早的完整的五言詩是班固的《詠史》。此詩寫法質樸。內容有關西漢孝女緹縈救父之事,作者只是隱括本傳,缺乏文采和形象性。但因為是開創之作,成為“詠史”詩歌正體。
班固的《竹扇詩》是完整的七言詩,但原系於賦尾,作品未能獨立。此詩描述竹扇的制作過程及形制、功用,風格質樸。
張衡《同聲歌》是描寫清麗、細膩的五言詩,多用比喻、排偶,措詞奇妙,興寄高遠。
其《四愁詩》為騷體七言詩。全詩四章,章七句。每章首句中間有“兮”字。因此還算不上完整的七言詩。詩寫欲報美人之贈而不可得,采用重章疊句形式。壹般認為,此詩有政治上的寄托。在詩史上,開七言歌行先聲。
張衡還有壹首完整的七言詩,因附於《思玄賦》而未能獨立。詩文抒寫人生有限而河清之世難待的苦悶。
班固的五、七言詩以敘事為主,張衡的五、七言則長於抒情。自張衡始,東漢文人五、七言詩形成了以抒情為主的基本走勢。
秦嘉《贈婦詩》三首,是東漢文人五言抒情詩成熟的標誌。詩文抒寫愛情,情感真摯。秦嘉夫婦因為“少小罹煢獨”,***同的遭遇使兩人婚後相互培加珍視。面臨離別,痛苦悵惘難以排遣。語樸情真,十分感人。
酈炎、趙壹、蔡邕的五言詩
酈炎等三人生活於東漢後期,他們的詩風較之東漢前期發生了重大變化,變溫柔敦厚為控訴、吶喊,對現實進行著猛烈的批判。
酈炎《見誌詩》,寫懷才不遇的感慨,多有不平之氣。趙壹《疾邪詩》附於《刺世疾邪賦》後,表現出對東漢王朝的徹底絕望,情感激烈。蔡邕《翠鳥詩》是亂世文人全身遠害心態的寫照。寓言詩體。
三人詩都作於靈帝時期,具有亂世文學的特征。蔡詩的憂患意識,酈、趙的批判意識,都很突出。
《古詩十九首》
《古詩十九首》產生於東漢桓、靈時期,是壹組無主名的文人五言抒情詩。最早著錄於蕭統《文選》。內容多為遊子思婦題材,寫離愁別緒和仕途失意,情調感傷,風格韻味大體壹致。
這類詩在當時有相當數量。後來鐘嶸《詩品》所及,尚有59首。
《古詩》代表了漢代文人五言詩的最高成就,為五言新詩體的發展起了奠基作用。
創作背景。東漢後期,社會動亂,政治衰落。統治者以儒學取士的制度名存實亡。大量士子為尋出路,背景離鄉,遊學遊宦而無結果。於是仕途失意之感成了這時期文人詩的重要內容。而士子們遠離鄉裏,又自然會有許多羈旅愁思。與遊子思歸相對,還有若幹思婦的悲哀苦悶。因之遊子思婦成為《古詩》重要內容題材。
作者因是失意文人,他們對人生真諦往往有獨到領悟,許多詩因此揭示出不少人生哲理。
藝術成就。長於抒情。風格平易淡遠,語言淺近自然,卻含蘊深厚。多用比興手法。劉勰:“五言之冠冕”(《文心》)。鐘嶸:“壹字千金”(《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