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邂逅壹場無約的桂雨馨濃桐語原創

邂逅壹場無約的桂雨馨濃桐語原創

圖文/桐語

簾影入清秋,臨門桂雨遊。曉詩獨來處,醉意暖心中。

——桐語

圖文/桐語

匆匆壹瞬便到了八月中,杭城的此時是桂馥滿園的馨濃已入鼾夢,本是香息不醉人的季節,花事寥少,壹點素香,穿過水榭樓臺,驚擾了江南壹枕秋夢,朱檐窗下,小巷柳岸,庭院圍墻,簇擁著點點金黃橘艷,香氣分外繚繞。

圖文/桐語

此時的江南,天空還殘蕩著夏末未盡的暑炎,有雨絲悄悄的斜織在天空迷蒙灰暗的雲底,飄蕩在亙古的蒼穹下,休憩在發黃的扉頁裏,印刻在歷久彌新的記憶中。

圖文/桐語

深嗅壹股桂花特有的幽幽清甜,不經意間卻想到了唐代詩人劉禹錫的兩句詩“影近畫梁迎曉日,香隨綠酒入金杯。”香是香了,醉也是醉了,只是這綠酒未飲已是心先醉。

圖文/桐語

拂曉,夜闌,行走於杭城滿覺隴的小巷深處,未見桂容,已聞桂香。靠近不見嫵媚,唯將香溢傾城,濃相淡宜,如此扇情。

圖文/桐語

滿覺隴,亦稱滿隴、滿家弄,位於杭州西湖以南,是南高峰南麓的壹條山谷。晉天福四年(公元939年) 建有圓興院壹寺,北宋治平二年也就是公元1065年改為滿覺院,滿覺意為“圓滿的覺悟”,因此,滿覺隴因此寺而得名,卻是因桂花飛雨而聞名。每年秋天,桂花盛開,香馥空絕,落英如雨,故有“滿隴桂雨”之譽。1985年正式將“滿隴桂雨”評為新西湖十景之壹。

圖文/桐語

滿覺隴自明代起就是杭州桂花最盛的地方。此時的滿覺隴無論是路旁坡地還是崖前澗邊,有的樹齡高達200余年,已成為杭州賞桂最著名的聖地。每到金秋時節,金桂銀桂爭香鬥艷,好壹個安知南山桂,綠葉垂芳根,真是應了情疏跡遠只香留的意願。這壹條長長的峽谷,飄逸著壹路桂香。想必是當初廣寒宮的仙子,寂寞的在天上偷看人間,被這江南美景所吸引,迷戀之下,眷眷不舍,刻意在西湖以南,滿覺隴這個青蔥的靈秀之地輕舞長袖,灑下壹粒桂花種子;又或是月宮裏無休止砍著桂樹的吳剛,無意間震落的壹粒桂子,從此八月末央,落桂如雨。

圖文/桐語

桂樹,是中國木犀屬眾多樹木的習稱,又名巖桂,系木犀科常綠灌木或小喬木,質堅皮薄,葉長橢圓形面端尖,對生,經冬不雕。花生葉腑間,花冠合瓣四裂,形小,其園藝品種繁多,最具代表性的有金桂、銀桂、丹桂、月桂等。

圖文/桐語

桂樹形美,終年青翠,花小而芳菲,古樸而雅致,清麗飄逸的性格,深受雅士們的喜愛,那壹朵朵淺黃艷橘的色彩,掛在樹枝上,四片花瓣的中間,是壹粒粒小米樣花蕊。夾中散發出縷縷沁人心碑的香氣,使人感到神清氣爽,香中還有壹絲絲的清涼,仿佛是在提醒著人們中秋將至。

圖文/桐語

山谷長巷,幾許深深。漫步走近滿覺隴,眼前侵滿桂樹,金桂、銀桂、丹桂,壹叢叢,壹片片,壹層層無處無桂,舉目皆桂。鵝黃如蠟的銀桂、橙黃似米的金桂、橘艷如火的丹桂交織在壹起,勾成了壹幅奇絕的風姿,懸掛在滿覺隴的深秋。當清風搖壹曲桂花的婀娜,頓時桂雨珠簾,香氣溢湧。瞬間便使滿覺隴沈醉在壹片花香之中,沁入心脾。讓人癡癡如夢好似天上人間。

圖文/桐語

日賞桂,夜賞月,這該是滿覺隴最浪漫的真實寫照。當黃昏來臨,盼得月上枝頭,倚靠壹張藤椅,坐於桂花叢中,襲壹身幽幽桂香,偷得桂花私語呢喃著的情話綿綿,遙望天上明月,愜意之極。白居易有詩寫道:“山寺月中尋桂子。”只是不知白公當年在郡六百日,入山二十回,宿因月桂落,如此流連桂叢,可曾拾得壹枚月中落下的桂子?

圖文/桐語

明代人高濂在《滿家弄看桂》中寫道:“桂花最盛處唯有南山,壹村以桂花為業,秋時,策騫入山看花,從數裏外便可觸馨香。入徑,珠英瓊樹,香滿空山,意賞幽深,恍入金粟世界”。古人將桂花意為金粟,只因其色黃如金,花妙如粟,故稱金粟。 更有清人張雲敖有絕句雲:“西湖八月足清遊,何處香通鼻觀幽?滿覺隴旁金粟遍,天風吹墮萬山秋。”現代詩人毛澤東在垂念愛妻楊開慧時也曾提到:“問訊吳剛何所有,吳剛捧出桂花酒”。可見桂花早已從 歷史 的遺卷中被風靡於世。

圖文/桐語

滿覺隴的桂花歷經了幾百年滄桑,多少文人騷客在此留下了數不盡數的遺墨,贊譽這如煙如霧的江南。而今,花香依舊,明月依照,只是人事全非,難禁滄然,留下斑駁厚重的舊痕,烙記成柳永的千古憂傷,樂府裏的寂寥,逝水流年中,悠悠遠去。

圖文/桐語

桂花是中國傳統十大名花之壹,集綠化、美化、香化於壹體的觀賞與實用兼備的優良園林樹種,桂花清可絕塵,濃可溢遠,堪稱壹絕。尤其是中秋時節,叢桂怒放,夜靜輪圓之際,把酒賞桂,陳香撲鼻,令人神清氣爽。在中國古代的詠花詩詞中,詠桂之作的數量也頗為可觀。自古就深受中國人的喜愛,被視為傳統名花。它姿不艷,卻濃香,恰似多情,在妳毫無知情的時候將妳擁入心懷。

圖文/桐語

桂花,亦叫天香,相對於桂花之稱我更愛其天香之名,多了幾分淑秀之氣,仿若壹位姿色平平的素衣女子,幽靜而溢滿清淡的韻味,靠近,讓人輕松舒靜。古往今來,對桂花贊美的詩詞很多,其中我最喜的還是王維筆下的“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乍壹聽桂花很尋常,可置於王維的筆下,卻增添了幾分淡雅,多了幾分空靈。

圖文/桐語

桂花不比牡丹的富貴艷麗,壹位似在雲端,光芒四射;壹位接著地氣,帶點凡俗的塵煙;若都為女子,雖不好相提壹並,桂花反倒是更加清淡素雅,爽潔喜人,與之擦肩便回眸難忘。

圖文/桐語

桂花是寂寞的,它沒有梅花那樣孤冷清絕的資本,選擇在秋的季節,將隱藏壹季的心事,絢爛揚溢,仿若內心所有的寂寞,只待這壹刻完整宣泄,路人傾心與否無關它事,無論如何它都願如此任性壹回。

圖文/桐語

夕陽遲暮中,桂下小坐,聽憑風吹壹身的花蕊,疏疏落落,淅淅瀝瀝,恍如行走在雨絲纏綿的幽徑之中,滿隴桂雨,壹路芳菲入城。

圖文/桐語

這壹季的桂雨疾馳如同神境,枝繁葉茂,花開流芳,樹梢棲息鸞鳥,樹幹盤旋螭龍。它只生長在南方,並且植根於巖石峭壁之間,它不但花朵總是散發出陣陣幽香,就連枝幹也是欲馥瓊漿。屈原多次在詩歌中提到桂花:“蕙肴蒸兮蘭藉,奠桂酒兮椒漿美要眇兮宜修,沛吾乘兮桂舟”,意思是指桂為最好的祭品用以來敬事天神,桂是屈原詩歌中常用的香草,具有高潔的象征意義。這無疑使桂的品性與壹般的植物不同,也說明了戰國時代人們就認識到了桂的食用價值。

圖文/桐語

我喜歡浸滿桂花香氣的杭城,更喜歡滿覺隴寂無人聲的黎明,那芬芳的桂子輕輕滑落。在這青山碧林之中,丹桂飄香,更顯空寂。那清甜的味道撲鼻迎面,整個山谷的空氣中都彌散著甜甜的蜜糖味道。格外令人生涎。那香氣正可謂:幽芳不為春光發,只待秋風,待那秋風崔歲,香比余花分外濃”。如果再聽上壹曲那吳儂軟語的評彈,品上壹口桂花釀制的美酒,琵琶聲聲,香氣縈繞中漫開壹張張安詳沈醉且紋痕深深的笑臉。那臉上分明有壹種慈祥,有壹種寧靜,淡然而平和,瞬間燃起壹份感動。倘若光陰就這樣老去,我願在心裏設壹座高壇,供奉這些天籟般的聲音,這些和我父母壹樣定格在歲月深處的蒼老容顏。

圖文/桐語

這漫山的桂子,是我蘊藏在心底的馨香,它讓我想起媽媽的萬般慈愛和愛人的耳鬢私語。這頭上的明月,是我那剪不斷的思念,是那些割舍不掉的思念,世世相隔,只得借這壹彎明月,遙寄天上人間愛我的親人們壹切安好。

圖文/桐語

想這世間只怕沒有什麽地方比得上江南這般桂月姣好,月夜青照,滿地相思,點點都是情人的眼睛和相思的淚水,片片余輝中,在桂花斜影深處尋到的竟然都是交錯成思念的結,扣緊了壹殤離愁。

圖文/桐語

我喜歡桂花在清冷的月下綻放,好似少女的初戀,把所有的熱情毫無保留的釋放,只為給蕭瑟的秋涼註滿最烈的深情,盡管香得醉人,甚至甜膩,亦無怨無悔。

圖文/桐語

不知倚戶下,浪漫的風月在流年中輪回了幾度嬋娟?深情回眸凝望的瞬間,和著金桂飄香的味道,祈盼交匯在天上人間。碧綠與金黃相遇了,寂寞輕輕的叩響溫暖的大門,為相思演繹了壹場千古絕唱。擡首只見浮雲圍繞明月,不知那月中孤獨的仙子輕舒廣袖,可曾舞盡了這世上的種種無奈?那莽漢吳剛是否還在砍著桂樹,是否釀制成了那壹杯寂寞的酒?還有那卷縮在桂樹下的玉兔,眼睜睜看著人間,是否也看淡了悲歡離合?

圖文/桐語

從沒有料到可以遇見這壹季杭城最香艷的秋桂,那珠英瓊樹,真是香飄數裏,沁人心扉。自古西湖便是秋日賞桂,夜賞月的好去處,而今,滿覺隴的桂樹片布的如織交錯。

圖文/桐語

此時的妳無需視覺和聽覺的勤勞,只任由嗅覺被這甜甜的桂香所俘架,妳亦可以采幾枝帶回家,擱置瓷瓶中,小家碧玉,樸實無華。

圖文/桐語

我是甘願被這樣的不期而遇所俘架去所有的神識,任憑那香氣充滿我的鼻腔以及胸腔,躺在取舍民居寬敞而又另類的舍內,與陳設中的幾十部老式相機壹同鑒賞著時光在此刻銘心。

圖文/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