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嶽陽樓上日銜窗,影到深潭赤玉幢。”唐 元稹《嶽陽樓》
嶽陽樓上日銜窗,影到深潭赤玉幢。
悵望殘春萬般意,滿欞湖水入西江。
釋義:
嶽陽樓紅日斜照樓窗,在水中的倒影,宛如壹座赤玉幢。
寂寞失時地看向那殘春,仿佛有著千頭萬緒難以表達的情意,伴隨著湖水從窗子溢出並流向沒有盡頭的長江。
《嶽陽樓記》是北宋文學家範仲淹於慶歷六年九月十五日(1046年10月17日)應好友巴陵郡太守滕子京之請為重修嶽陽樓而創作的壹篇散文。這篇文章通過寫嶽陽樓的景色,以及陰雨和晴朗時帶給人的不同感受,揭示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仁人之心,也表達了自己“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愛國愛民情懷。
2、“氣蒸雲夢澤,波撼嶽陽城”——唐 孟浩然《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
氣蒸雲夢澤,波撼嶽陽城。
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
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譯文:
秋水勝漲,幾乎與岸平,水天含混迷茫與天空渾然壹體。雲夢大澤水氣蒸騰白白茫茫,波濤洶湧似乎把嶽陽城撼動。
我想渡水苦於找不到船與槳,聖明時代閑居委實羞愧難容。閑坐觀看別人辛勤臨河垂釣,只能白白羨慕被釣上來的魚。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是唐代詩人孟浩然的作品。此詩是壹首投贈之作,通過描述面臨煙波浩渺的洞庭湖欲渡無舟的感嘆以及臨淵而羨魚的情懷而曲折地表達了詩人希望張九齡予以援引之意。前四句寫洞庭湖壯麗的景象和磅礴的氣勢,後四句是借此抒發自己的政治熱情和希望。
全詩以望洞庭湖起興,由“欲濟無舟楫”過渡,對於本來是藉以表意的洞庭湖,進行了潑墨山水般的大筆渲繪,呈現出八百裏洞庭的闊大境象與壯偉景觀,取得撼人心魄的藝術效果,使此詩實際上成為山水傑作。
3、“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唐 杜甫《登嶽陽樓》
昔聞洞庭水,今上嶽陽樓。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壹字,老病有孤舟。
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譯文:
以前的日子就聽說洞庭湖波瀾壯闊,今日如願終於登上嶽陽樓。
浩瀚的湖水把吳楚兩地撕裂,似乎日月星辰都漂浮在水中。
親朋好友們音信全無,我年老多病,乘孤舟四處漂流。
北方邊關戰事又起,我倚著欄桿遠望淚流滿面。
《登嶽陽樓》是唐代詩人杜甫的詩作。這是壹首即景抒情之作,前兩聯寫登嶽陽樓所見,用凝練的語言,將洞庭湖水勢浩瀚無際的磅礴氣勢和宏偉壯麗的形象真實地描畫出來,勾勒出壹幅氣象萬千的畫面。頸聯表現自己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懷才不遇的心情。
尾聯抒寫出詩人眼睜睜看著國家離散而又無可奈何,空有壹腔熱忱卻報國無門的淒傷。這首詩意蘊豐厚,抒情雖低沈抑郁,卻吞吐自然,顯得雄渾大氣,氣度超然。
4、“未到江南先壹笑,嶽陽樓上對君山”——北宋 黃庭堅《雨中登嶽陽樓望君山》
投荒萬死鬢毛斑,生出瞿塘灩滪關。
未到江南先壹笑,嶽陽樓上對君山。
滿川風雨獨憑欄,綰結湘娥十二鬟。
可惜不當湖水面,銀山堆裏看青山。
譯文:
投送邊荒經歷萬死兩鬢斑斑,如今活著走出瞿塘峽灩滪關。
還未到江南先自壹笑,站在嶽陽樓上對著君山。
滿江的風雨獨自倚靠欄桿,挽成湘夫人的十二髻鬟。
可惜我不能面對湖水,只在銀山堆裏看君山。
《雨中登嶽陽樓望君山二首》是北宋詩人黃庭堅創作的七言絕句組詩作品。第壹首詩前二句化用柳宗元詩意及班超典故,顯示詩人終於掙脫苦難、九死壹生的慶幸,後二句寫出漸近江南喜悅又深含苦澀的心情,情意懇摯。
第詩中寫到煙雨中的君山美如湘夫人的青螺發髻,於是化用劉禹錫詩句,表達對“銀山堆裏看青山”的另壹番景致的向往。全詩風調清新明快,寫景中透露了詩人對美好前途的展望。全詩用語精當,感情表述真切,境界雄奇。
5、“登臨吳蜀橫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時”——南宋 陳與義《登嶽陽樓》
洞庭之東江水西,簾旌不動夕陽遲。
登臨吳蜀橫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時。
萬裏來遊還望遠,三年多難更憑危。
白頭吊古風霜裏,老木滄波無限悲。
譯文:
巍巍嶽陽樓矗立在洞庭湖之東長江之西,夕陽黃昏,沒有晚風卷起,樓閣上的招牌靜止不動。
登臨當年吳國和蜀國的分界之處(荊州),在湖山黃昏下徘徊。
行程萬裏,今日登高遠望是什麽心緒?為避戰亂我奔波三年。
登樓憑吊古人,我自己已是兩鬢如霜,看著遠山的古樹,青蒼中,隱含無限的傷悲。
《登嶽陽樓》是南宋詩人陳與義創作的組詩。兩首詩集登樓、觀景、抒情、歸途為壹體,是不可分的。第壹首通過登樓觀感,抒發了詩人感懷家國,慨嘆時勢,無限悲痛和憂愁之感。第二首則是先對景物描寫,然後再寫歸途,這首詩表達了北宋國亡後,作者只能觀景排憂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