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近體詩的句法特點

近體詩的句法特點

近體詩的句式及其語法特點

唐詩的句式和漢魏六朝詩的句式基本上是壹致的。不過,唐以後七言詩多了,句式自然也多了壹些變化。七言除了上節通論所講的那種四三式以外,也可以在整個五言詩句的前面加兩個音成為獨立的節奏,從而形成二五的句式。例如:

畫棟--朝飛南浦雲,珠簾--暮卷西山雨。(王勃滕王閣)

況聞--處處鬻男女。(杜甫歲晏行)

驚破--霓裳羽衣曲。(白居易長恨歌)

知是--荔支龍眼來。(蘇軾荔支嘆)

這些七言詩句的後五字,如果細加分析,有的是二壹二,如杜甫《晏歲行》例;有的是二二壹,如王勃《滕王閣》例和白居易《長恨歌》例:有的是四壹,如蘇軾《荔支嘆》例。

反過來,五二式則是非常少見的。杜甫《宿府》的"午夜角聲悲--自語,中天月色好--誰看",是僅有的情況。

近體詩的句式,和古體詩的句式沒有多少不同的地方。五言七言的壹般句式,既適合古體詩,也適合近體詩。這裏只作兩點補充說明:

(1)近體詩的句式壹般是每兩個音節構成壹個節奏單位,每壹節奏單位相當於壹個雙音詞或詞組。音樂節奏和意義單位基本上是壹致的。例如:

白雲--回望--合,青靄--入看--無。(王維終南山)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杜甫登高)

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李商隱晚晴)

局促--常悲--類--楚囚,遷流--還歡--學--齊優。

(陸遊黃州)

由此可見,壹個雙音詞或者雙音的名詞性詞組壹般是不跨兩個節奏單位的。但是多音詞或多音的名詞性詞組不能不跨兩個節奏單位,李商隱《無題》的"相見時難別亦難",其中"相見時"就是跨兩個節奏單位;又如杜牧《寄揚州韓綽判官》的"二十四橋明月夜",其中的"二十四"也是跨兩個節奏單位。不過這種情況在近體詩中也是比較少見的。

(2)近體詩的句式,往往是以三字結尾,這最後三字保持相當的獨立性。這就是說雖然三字尾還可以細分為二壹或壹二,但是它們總是構成壹個整體:如果是五律,後三字和前兩字是分成兩個較大的節奏;如果是七律,後三字和前四字是分開成兩個較大的節奏。因此,漢魏六朝詩和唐以後古體詩中某些句式壹般是不能用於近體詩的。例如:

黃泉下相見。(古詩焦仲卿妻)

其險也若此。(李白蜀道難)

且***歡此飲。(陶淵明飲酒其三)

壹丈毯用千兩絲。(白居易紅線毯)

血作陳陶澤中水。(杜甫悲陳陶)

家在蝦蟆陵下住。(白居易琵琶行)

從意義單位看,這些詩句都不是三字尾。壹二兩例是二字尾,三四兩例是四字尾,五六兩例是五字尾。這都不合於壹般律句的節奏。特別是二字尾最不可能用於近體詩。

以下講的是近體詩的句式,下面談談近體詩的語法特點。

漢魏六朝詩和唐以後的古體詩在語法上和散文是壹致的。近體詩就不同了,近體詩有壹些語法特別是散文所不能有的。有些詩句我們不但能從平仄上辨別出來它們是律句,而且在語法上也能辨別出來它們是律句。入律的古風也是這樣。關於這個問題,我們不打算談得太詳細。這裏只提出兩點來談:省略和倒裝。

先說省略。近體詩的字數是有壹定的限制的,因此語言要求特別精煉。主語、連詞、介詞經常省略,這且不說;下面要談的是缺乏動詞謂語的句子,這可以細分為四種:

第壹種是只用壹個簡單的名詞性詞組。例如:

山中壹夜雨,樹杪百重泉。(王維送梓州李使君)

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雲。(杜甫春日憶李白)

失寵故姬歸院夜,沒蕃老將上樓時。(白居易中秋月)

第二種是把兩個名詞性的詞組排在壹起,讓讀者去體會它們之間的關系。例如:

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杜甫旅夜書懷)

巫峽啼猿數行淚,衡陽歸雁幾封書。(高適送李少府貶峽中王少府貶長沙)

第三種是保留副詞,省略動詞。例如:

故國猶兵馬,他鄉亦鼓鼙。(杜甫送遠)

江山故宅空文藻,雲雨荒臺豈夢思。(杜甫永懷古跡其二)

副詞後省去了什麽動詞,很難確定,但意思是很清楚的。

第四種是復合句,其中壹個分句有謂語,另壹個分句沒有謂語。例如:

香霧雲鬟濕,清輝玉臂寒。(杜甫月夜)

暮鐘寒鳥聚,秋雨病僧寒。(白居易旅次景空)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州。(崔顥黃鶴樓)

這幾種省略的情況,在近體詩裏是常常出現的。

再說倒裝。近體詩為了適應聲律的要求,往往可以把語序作適當的變換,這是句法上的倒裝。散文雖然也有倒裝的句法,但是比近體詩少,而且遠不如近體詩自由。近體詩的某些倒裝句,在散文裏是不允許的。例如:

綠垂風折筍,紅綻雨肥梅。(杜甫陪鄭廣文)

(風折筍垂綠,雨肥梅綻紅。)

竹憐新雨後,山愛夕陽時。(錢起谷口書齊寄楊補闕)

(新雨後憐竹,夕陽時愛山。)

香稻啄余鸚鵡粒,碧梧棲老鳳凰枝。(杜甫秋與其八)

(鸚鵡啄余香稻粒,鳳凰棲老碧梧枝。)

永憶江湖歸白鬢,欲回天地入扁舟。(李商隱安定城樓)

(永憶江湖白鬢歸)

這種語序的變換,從散文的語法來看都是不好理解的。但是,在近體詩裏既適應了聲律的要求,又能增加詩的情味。

我們知道了近體詩的這些語法特別,才能更好地了解近體詩的意思,而不至於拿讀散文或讀古詩的眼光去看近體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