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況當受明禮(唐·曹鄴·《長相思》)
2、明庭禮百神(唐·楊炯·《奉和上元酺宴應詔》)
3、展禮值明時(唐·崔曙·《奉酬中書相公至日圓丘攝事,合於中書後閣宿》)
4、謹訪景明嘉禮(宋·無名氏·《慶清朝·銀漏花殘》)
5、容禮輝明(宋·無名氏·《六州》)
6、質明三獻雖終禮(唐·周墀·《酬李常侍立秋日奉詔祭嶽見寄》)
7、裏面禮明師(元·王哲·《真歡樂》)
8、羌習禮而明詩(魏晉·曹植·《洛神賦》)
9、禮達幽明(南北朝·沈約·《梁雅樂歌 諴雅 三》)
2.關於文明的古詩日出東南隅,照我秦氏樓.
秦氏有好女,自名為羅敷.
羅敷喜蠶桑,采桑城南隅.
青絲為籠系,桂枝為籠鉤.
頭上倭墮髻,耳中明月珠.
緗綺為下裙,紫綺為上襦.
行者見羅敷,下擔捋髭須.
少年見羅敷,脫帽著綃頭.
耕者忘其犁,鋤者忘其鋤.
來歸相怒怨,但坐看羅敷.
使君從南來,五馬立踟躕.
使君遣吏往,問是誰家姝.
秦氏有好女,自名為羅敷.
羅敷年幾何,二十尚不足,
十五頗有余.使君謝羅敷,
寧可***載不.羅敷前置辭,
使君壹何愚.使君自有婦,
羅敷自有夫.東方千余騎,
夫婿居上頭.何用識夫婿,
白馬從驪駒.青絲系馬尾,
黃金絡馬頭.腰中鹿盧劍,
可值千萬余.十五府小吏,
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
四十專城居.為人結白皙,
鬑鬑頗有須.盈盈公府步,
冉冉府中趨.坐中數千人
3.關於明禮守法的名人名言言非法度不出於口,行非公道不萌於心。
不以規矩,不成方圓。――孟子
家有常業,雖饑不餓;國有常法,雖危不亂。――韓非子
不為重寶虧其命,故曰令貴於寶;不為愛人而枉其法,故曰法愛於人。 ――管仲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惟賢惟德,能服於人。―― 劉備
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恥祿之不夥,而恥智之不博。 ―― 張衡
在壹個人民的國家中還要有壹種推動的樞紐,這就是美德。 ―― 孟德斯鳩
人不能象走獸那樣活著,應該追求知識和美德。 ―― 但丁
誰把法律當兒戲,誰就必然亡於法律。――拜倫(英)
執行法比制定法更重要。――傑弗遜(美)
法律就是秩序,有良好的法律才有好的秩序。――亞裏士多德
莫伸手,伸手必被捉.
把自己放在法律下經受考驗,生活就不會有陰影。
保護傘再大,切記法網無邊;人情紙再厚,難擋法律利劍。
保障人民群眾依法行使選舉權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
暴風雨掃落的是輕浮的花蕾,法律針對的是不守法的人。
不懂法,學法:懂法,守法;如果承擔不了法律責任就不要和法律相對抗。
常修守法之德,常思違法之害,常懷律己之心。
誠比金貴,無論事大小;法比鐵牢,不分位卑賤。
誠取天地正氣問人間暖涼,法引規矩方圓律世間萬象。
船借風帆順行萬裏,人靠法律平安壹生。
創新顯價值,和諧品真諦,禮法鑄人生,科技展未來。
大事小事依法辦事,大家小家和諧壹家。
點點滴滴學法明是非,時時刻刻護法除邪惡,家家戶戶用法維權益。
讀書明理,普法醫愚,守法律己
4.勸勉人們遵紀守法的詩句1、唐·楊炯《杜袁州墓誌銘》:言非法度不出於口,行非公道不萌於心。
釋義:不合乎規矩制度的話語不說,不合乎公正道理的行為不去想。
2、劉備: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惟賢惟德,能服於人。
釋義:不要以為是件較小的壞事就去做,不要以為是件較小的善事就不去做。只有賢明和德行, 能服從於人。
3、唐·李白《君道曲》:土扶可城墻,積德為厚地。
釋義:泥土積累多了可以築成城墻,美德積累多了,安身立命的基礎就深厚了。
4、戰國·韓非子:家有常業,雖饑不餓;國有常法,雖危不亂。
釋義:家庭有固定的產業,即使鬧饑荒,也不會挨餓;國家有健全的法制,即使遇到危難也不會 滅亡。
5、春秋·管仲:不為重寶虧其命,故曰令貴於寶;不為愛人而枉其法,故曰法愛於人。
釋義:不因為重寶而使命令虧損,所以說把命令看的比寶物貴重:不因為愛護別人而使法律得不 到伸張,所以說愛護法律甚於愛護人。
6、東漢張衡: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恥祿之不夥,而恥智之不博。
釋義:不要擔心職位不夠高,而應該想想自己的道德是不是完善;不要以自己的收入不夠高而感 到恥辱,而應該想想自己的學識夠不夠淵博。
寓義:不要在官位俸祿上患得患失,而應該去追求個人道德和學識的進步。
擴展資料
“不以規矩不成方圓”,這句話出自《孟子》的《離婁章句上》。規:圓規;矩:曲尺。孟子要求當政者實施仁政的吶喊。具體落實到兩個方 面:壹是“法先王”;二是選賢才。
“不以規矩,不成方圓。”從字面意思上來說,就是如果不用規和矩,就畫不成方形和圓形。後來引申為行為舉止的標準和規則。這句話就是告訴人們,做事要遵循壹定的規則,只有這樣,事情才能做好的道理。
參考資料:
搜狗百科-不以規矩不成方圓 5.遵紀守法的詩句或名言1、遵紀守法是和諧社會的基礎,人人學法是基礎中的基石。
2、治國之法,為民而立者也,故其行也,求便於民。亂國之法,為上而立者也,故其行也求利於上,而不求便於民,斯法因人立,不悖於天理人性者寡矣。
雖然,即不便民矣,其法雖立,而其國必不安。 3、執行法比制定法更重要。
4、執行法,比制定法更重要。 5、在壹個人民的國家中還要有壹種推動的樞紐,這就是美德。
6、於情可免,於法難恕。 7、已所不欲,勿施於人。
8、壹政之舉,壹令之施,合乎其德智力者存,違於其德智力者廢。 9、言多變則不信,令頻改則不從。
10、學習道德,知道榮辱;學習法律,明辨是非。 11、學法也是壹種愛國行動。
12、行得正,坐得直。 13、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惟賢惟德,能服於人。 14、吾十有五而誌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15、無法紀則無正義。 16、為政戒貪。
貪利貪,貪名亦貪,勿務聲華忘政本;養廉唯儉。儉己儉,儉人非儉,還從寬大養廉隅。
17、為人君者不多聽,據法倚數以觀得失。無法之言不聽於耳,無法之勞不圖於功,無勞之親不任於官,官不私親,法不遺愛。
上下無事,唯法永在 。 18、天下難治,人皆以為民難治也,不知難治者非民也,官也。
19、天網恢恢,疏而不漏。 20、誰把法律當兒戲,誰就必然亡於法律。
6.關於“文明禮儀”的詩句有哪些1、不學禮,無以立。———《論語.季氏》
2、君子以仁存心,以禮存心: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孟子.離婁下》
3、禮尚往來。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 ———《禮記.曲禮上》
4、將不可驕,驕則失禮,失禮則人離,人離則眾叛。——諸葛亮
5、應該熱心地致力於照道德行事,而不要空談道德。——德謨克利特
6、奢侈總是跟隨著淫亂,淫亂總是跟隨著奢侈。——孟德斯鳩
7、人在智慧上、精神上的發達程度越高,人就越自由,人生就越能獲得莫大的滿足。——契訶夫
8、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恥祿之不夥,而恥智之不博。——張衡
9、蜜蜂從花中啜蜜離開時營營地道謝,浮誇的蝴蝶卻是相信花是應該向他道謝的。——泰戈爾
10、善氣迎人,親如弟兄;惡氣迎人,害於戈兵。——管仲
11、讀詩書,尚禮儀,守綱常。——界李典《三國殺》
12、貴族重權利,百姓重禮儀。——阿·奧斯汀
13、四書五經入庭訓,儒行月令記燕居;所謂禮儀者,學之端也。——楚君儀《霹靂布袋戲》
14、言非禮儀,謂之自暴也,吾身不能屬仁由義,謂之自棄也。
15、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孟子《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