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古詩清明節的主要思緒

古詩清明節的主要思緒

 在古詩中,清明節期間的主要思緒類型有哪壹些呢?下面是我推薦給大家的古詩清明節的主要思緒,希望大家有所收獲。

  思人生:“賢愚千載知誰是,滿眼蓬蒿***壹丘”

 “佳節清明桃李笑,野田荒蕪自生愁。雷驚天地龍蛇蟄,雨足郊原草木柔。人乞祭余驕妾婦,士甘焚死不公侯。賢愚千載知誰是,滿眼蓬蒿***壹丘。”

 宋代黃庭堅筆下的《清明》別具壹格,在桃李盛開的清明時節,轉向對野田荒墳淒涼景象的哀嘆。詩中將《孟子》中壹位喜愛誇耀虛榮的齊國人與堅守氣節的介子推對比,二人雖有天壤之別,但終究殊途同歸。詩人借此抒發了人生無常的慨嘆,雖然略顯消極,但現實就是這樣殘酷,詩人現實主義的創作視角和思考深度,頗有發人深思的感染力。

  品愁苦:“風雨梨花寒食過,幾家墳上子孫來?”

 “滿衣血淚與塵埃,亂後還鄉亦可哀。風雨梨花寒食過,幾家墳上子孫來?”

 在《送陳秀才還沙上省墓》中,明代詩人高啟以悲涼的筆觸,帶領人們品味戰亂帶給人們的災難愁苦,風雨飄搖的社會裏,有幾戶人家的後人會去給先人掃墓?清明時節,充滿憂思的感嘆將悲傷的情緒渲染到極致,既是對故人的懷念,也是對戰亂的不滿和痛斥。

 清代詩人李漁在《清明前壹日》中也表達了同樣的思考,“戰場花是血,驛路柳為鞭。荒壟關山隔,憑誰寄紙錢?”字字戳在人心痛處,為後人留下了對戰爭的反思和對和平的呼喚。

  念故人:“棠梨花映白楊樹,盡是死生別離處”

 “烏啼鵲噪昏喬木,清明寒食誰家哭。風吹曠野紙錢飛,古墓壘壘春草綠。棠梨花映白楊樹,盡是死生別離處。冥冥重泉哭不聞,蕭蕭暮雨人歸去。”

 清明節是寄托人們對逝去的親人思念的節日,唐代詩人白居易的《寒食野望吟》中,把生死離別的悲傷寫到痛徹心扉。清明時節,獨在異鄉漂泊,哭聲浸染了思緒,紙錢擊碎了堅持,感嘆離別愁苦,思念故去親人,此情此景,陰陽兩隔,無處安放的思念。

  嘆漂泊:“此身飄泊苦西東,右臂偏枯半耳聾”

 唐代詩人杜甫在《清明二首》(之二)中,真摯透徹地表達了清明之時漂泊無依的無奈。“此身飄泊苦西東,右臂偏枯半耳聾。寂寂系舟雙下淚,悠悠伏枕左書空……”

 當清明的愁遇上漂泊的苦,詩人心中的苦楚被放大,仕途受挫的杜甫身處人生低谷,平生抱負施展無望,身老病廢,流離失所,這樣的境遇,甚至不如壹只可以自由飛翔的'“白頭翁”,漂泊之苦讓人無法自抑。

 在杜甫的另壹首詩作《小寒食舟中作》中,“雲白山青萬余裏,愁看直北是長安”的詩句,也讓詩人清明時節的漂泊愁思感人至深。

  繪美景:“梨花風起正清明,遊子尋春半出城”

 “梨花風起正清明,遊子尋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萬株楊柳屬流鶯。”

 相比於清明節抒發家國情懷的作品,南宋詩人吳惟信的《蘇堤清明即事》輕快了很多。清明時節西湖春景引人入勝,遊人熙攘,隨著傍晚熱鬧退去,流鶯重新占領夜幕下的楊柳,足見春日美景的誘惑之大。詩人未直接繪景,卻把清明時節的美景寫得淋漓盡致,凸顯清明時節的歡愉愜意。清明節雖然是壹個值得感懷思考的節日,但畢竟也是清心明誌的時節。愁歸愁,但不是全部,不如吹壹吹春風,莫負了大好春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