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玚(?~217),東漢末文學家,字德璉,東漢南頓縣(今項城)人。建安七子之壹。
劉楨(?~217),漢魏間文學家,字公幹,東平(今屬山東)人。建安七子之壹。
建安七子,建安年間(196~220)七位文學家的合稱。包括:孔融、陳琳、王粲、徐幹、阮瑀、應玚、劉楨。
阮籍 (210~263),三國魏詩人,字嗣宗。陳留尉氏(今屬河南)人。是建安七子之壹阮瑀的兒子。曾任步兵校尉,世稱阮步兵。
嵇康(223~262或224~263),字叔夜,譙郡铚縣(今安徽宿州)人。“竹林七賢”的領袖人物。三國時魏末著名的詩人與音樂家。
潘嶽 (247~300),西晉文學家,字安仁。祖籍滎陽中牟(今屬河南),與《文賦》作者陸機齊名,史稱“潘陸”。
左思 (約250~305),字太沖,臨淄(今山東淄博)人,西晉時著名文學家。
陸機(261~303),字士衡,吳郡吳縣華亭(今上海市松江)人,西晉文學家,書法家,與其弟陸雲合稱“二陸”,祖父陸遜為三國名將,曾任東吳丞相,父陸抗曾任東吳大司馬,領兵與魏國羊祜對抗。父親死的時候陸機14歲,與其弟分領父兵,為牙門將。20歲時吳亡。被譽為“太康之英”。
謝安(320~385),字安石,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人。
陶淵明(365~427),東晉潯陽柴桑人,字元亮,名潛,世稱靖節先生,自稱五柳先生,著名詩人。我國第壹位田園詩人。
謝靈運(385~433),南朝宋詩人,是南北朝時代與陸機齊名的詩人。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出生於會稽始寧(今浙江上虞)。因從小寄養在錢塘杜家,故乳名為客兒,世稱謝客。又因他是謝玄之孫,晉時襲封康樂公,故又稱謝康樂,被譽為“元嘉之雄”。
劉義慶(403~約444),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南朝宋文學家。宋宗室,除《世說新語》外,還有誌怪小說《幽明錄》。
鮑照 (約414~466),南朝宋文學家。字明遠。與謝靈運、顏延之同時,合稱“元嘉三大家”。成就高於二者。
沈約(441~513),字休文,南朝吳興武康(今浙江德清縣西)人,先後在宋、齊、梁三朝官,舊史壹般稱他是梁朝人。
江淹 (444~505),字文通,南朝著名文學家。
謝朓(464~499),字玄暉。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縣)人。南朝齊詩人。高祖據為謝安之兄,與謝靈運同族,亦稱小謝。公元495年出任宣城太守,故有謝宣城之稱。
劉勰(約465~520),南朝梁人。32歲時開始寫《文心雕龍》,歷時五年,終於書成我國最早的文學評論巨著。
鐘嶸(約468~約518),字仲偉。潁川長社(今河南許昌)人。曾任參軍、記室壹類的小官。梁武帝天監十二年(513)以後,仿漢代“九品論人,七略裁士”的著作先例,寫成詩歌評論專著《詩品》。以五言詩為主,全書將兩漢至梁作家122人,分為上、中、下三品進行評論,故名為《詩品》。它是在劉勰《文心雕龍》以後出現的壹部品評詩歌的文學批評名著。這兩部著作相繼出現在齊梁時代不是偶然的,因為它們都是在反對齊梁形式主義文風的鬥爭中的產物。
酈道元(466或472~527),生活於南北朝北魏時期,周遊了北方黃淮流域廣大地區,足跡遍布今河北、河南、山西、陜西、內蒙、山東、江蘇、安徽等省區。每到壹地都留心勘察水道形勢,溯本窮源,遊覽名勝古跡,在實地考察中廣泛搜集各種資料,以補文獻不足,從而完成了舉世無雙的地理名著《水經註》。
楊炫之,生卒年不詳,北平 (今河北) 人。北朝北魏散文家。著《洛陽伽藍記》,是與《水經註》、《齊民要術》齊名的北魏三部傑作之壹。它以洛陽佛寺四十年的興廢為題,再現了歷史時期的壹個王朝,壹座京城,乃至壹種宗教的演變過程。
吳均 (469~520),南朝梁文學家。字叔庠。吳興故鄣(今浙江安吉縣)人。自成壹體,稱謂“吳均體”,開創壹代詩風。好學有俊才,其詩文深受沈約的稱贊。
何遜 (?~518),南朝梁詩人。字仲言。東海郯(今山東郯城)人。受"永明體"的影響,很講究聲律,某些作品比沈約等人更接近成熟的近體詩。
蕭統(501~531),南朝梁文學家。字德施。梁武帝蕭衍長子。世稱昭明太子。蕭統對文學頗有研究,招集文人學士,廣集古今書籍3萬卷,編集成《文選》30卷。《文選》是中國古代第壹部文學作品選集,選編了先秦至梁以前的各種文體代表作品,對後世有較大影響。"事出於沈思,義歸乎翰藻"的選文準則,為後世推崇。
徐陵(507~583),南朝梁陳間詩人,駢文家。字孝穆。東海郯(今山東郯城)人。入陳後歷任尚書左仆射,中書監等職,繼續宮體詩創作,詩文皆以輕靡綺艷見稱。《玉臺新詠》是徐陵在梁中葉時選編的壹部詩歌總集,收入東周至南梁詩歌***769篇。
庾信(513~581),字子山,南陽新野(今屬河南)人。他自幼隨父親庾肩吾出入於蕭綱的宮廷,後來又與徐陵壹起任蕭綱的東宮學士,成為宮體文學的代表作家;他們的文學風格,也被稱為“徐庾體”。侯景叛亂時,庾信逃往江陵,輔佐梁元帝。後奉命出使西魏,在此期間,梁為西魏所滅